我要注册 登录
光影中国网 返回首页

原始--光影的个人空间 http://sy.01ny.cn/?1085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摄影知识11

已有 1515 次阅读2013-8-30 16:44 |个人分类:技术| 知识

影视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在外景,除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 在室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许许多多的不同光线构成了环境的光效。为了模拟自然光的各种光效,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向分、按光线造型作用分。

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分类

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自然光

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从摄影的角度讲,可利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太阳是主要发光光源。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光也属于自然光。

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分为睛、阴、晦、雾、霾、雨、雪,其光照度也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不同时期太阳光的特征各不相同。


如图63 一日之内太阳光的变化情况
①日出和日落

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阳西落,从地面15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日出和日落时刻光线特征基本相似,因此拍摄技术手段也相似。

此时的光线特征是:太阳透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绝大部分的短波光(蓝紫光)被大气层吸收并扩散,形成蓝色的天空,所以天空光色温较高,亮度较强,只有波长较长的光线(红橙光)到达地面,所以此时的太阳呈现红橙色,色温较低,直射阳光减弱,温暖而柔和,被摄体的水平面(或者叫背光面)被高色温的天空光照明,垂直面(或者叫受光面)被低色温的太阳光照明,形成冷暖对比,画面色彩多变化;这时刻阳光较低,景物面向阳光的垂直面光线较强,照度较高。而水平面光线较弱,因此景物照度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暗对比,物体在地面上有一个长长的影子。

这一时刻由于具有以上一些特点,是拍摄的黄金时间,而且时间比较短,光线变化较快(亮度和色温)不易掌握。所以这一时刻被称作效果光时刻,也被国外一些大师称为“黄金小时”。

②上午和下午

当太阳继续升起或下降,它对地面的照射角度为15度到60度之间,分别为上午和下午时刻。

此时光线的主要特征是:光线穿透大气层的行程较短,变化不大,被光线扩散的光线远小于日出日落时刻,因此直射阳光色温较高。这段时间较长,光线变化缓慢,照度和色温几乎不变,色温大约在5600K左右。景物中垂直面和水平面都受到均匀的照明,对人物面孔有良好的表现力,不会歪曲人物形象,因此在外景拍摄中把这一时期作为主要拍摄期或叫做正常照明时刻。

③中午

时间近似垂直地照时间继续前移,太阳上升,由上午60度角延续到下午60度角之间的时间为中午时间,这一射地面景物,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使被摄体垂直面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反差。

传统的照明方法认为,中午的光线不利于拍摄。此时人物处于顶光照明,容易歪曲形象。一般情况下,这时不宜拍摄人物近景镜头。全景镜头只要景物合适,画面有良的层次,选择逆光拍摄还是可以的。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麦田,用顶光照明,可以得到良好的层次,只要注意处理好和天空的反差就可以了。

④黎明与黄昏

由东方发白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称为黎明;太阳落山,地面景物依然可见,称为黄昏。这段时刻光线的特征是:太阳在地平线以下,阳光把高空的大气层照亮,地面景物被来自天空的散射光照明,景物处于深暗之中,失去了细部层次,只能看到概貌;光线分布不均匀,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一切处于朦胧之中;天空是最亮的部分,既是光源又是拍摄对象,这时天空和地面景物形成具大的反差,其亮度范围大大超出了胶片和摄像机的宽容度。拍摄时如果按天空曝光,地面景物将呈现剪影状态。

此时刻是拍摄夜景画面的理想时刻,摄影师常常用来拍摄夜景和选定气氛镜头。

拍摄外景主要靠自然光,人工光多作为辅助光运用。由于自然光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掌握自然光的变化规律,以便结合自己要创作的艺术形象选择运用。

.人工光

一切由人加工制造的发光光源均为人工光。如灯光、反光器(反光板、反光镜)。商业摄影中常用的灯光有白炽灯、影视闪灯等。反光器又有全反射和漫反射等多种。

人工光的特点:发光强度低、照度范围小,因而灯光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远近对照射范围与强度大小影响极大,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与色温完全可以人工控制和调节。运用人工光创造丰富的画面影调、塑造人物形象和不同的光线效果,可不受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可按摄影师的艺术构想从容进行创作。但运用不当会使影像失真。

二、按光源的投射方向分

当被摄主体和摄影机的位置分别确定后,根据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可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和逆光五种;以灯光所处垂直面的位置可分为顶光、脚光等。(见图64

64 光线投射方向示意图

.顺光 (也称大平光)

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面光。

顺光照明的特点:物体被均匀照明,消除不必要的投影 层次平淡,对象具有暗轮廓形式;画面色调、影调主要由物体自身的色彩和明暗层次所决定,能很好地表达物体的固有色,能冲淡被摄体的皱折,不能表现出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也不利于拍摄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景物空间感不强,画面显得平淡,没有起伏,所以有时又叫做平光。
一般多用散射光做正面辅助光照明,或用小聚光灯做修饰光使用。有时也做主光用,获得影调柔和的造型效果。正面光常常用在高调画面的光线处理中。

.前侧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45度左右角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
前侧光照明的特点: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能产生明暗过度的影调层次,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形态感;前侧光照明下景物会产生投影,处理得好可丰富画面构图。一般多用直射光从侧顺光光位作为处理人物的主光,或修饰景物、人物的局部。前侧光是摄影中运用最多的光线。

.侧光

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角的光线为侧光。

背光面侧光的特点: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和各占一半,投影在一侧。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亮面、次亮面、暗面、次暗面和明暗交界线等五种影调成分显著,画面的立体感较强。如果被摄体是粗糙的表面,在侧光下可获得鲜明的质感。有时它能夸大表面粗糙不平的结构,造成强烈的造型效果。侧光做修饰光使用时,能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态,如修饰服装的光线就是如此。

利用侧光照射景物明暗反差大,缺乏明暗过渡的、细腻的影调层次,一般不用它表现正常的人物肖像,但必要时可以用来拍摄某些特殊光效、创造特定的光线气氛。侧光的运用要注意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比值,即处理好光比。

.侧逆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35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
侧逆光照明的特点:被摄体大部分背向光源,受光面呈现为一个较小的亮斑,或勾画出对象的轮廓形态,使之与背景分离,有利于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能使画面增加一块亮斑,加大景物亮度范围,使画面生动活泼;表现人物时,一般需要加正面辅助光。若用侧逆光做主光,辅助光不可超过它的亮度,否则会造成虚假的人工痕迹。

.逆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80度角左右为逆光。

逆光照明的特点:物体在逆光条件下只能看到背光面而看不到受光面,缺乏立体感和质感表现,但物体有明亮的轮廓光照明,可勾勒景物的轮廓,使景物的轮廓形态鲜明;在造型中,逆光能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主体突出,适合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空间感加强;拍摄人物肖像时,可用逆光修饰人物;拍摄特定艺术效果的环境或肖像时,正面补助不同亮度的散射光照明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关系,造成景物的剪影、半剪影等不同效果。使用逆光做主光,拍摄人物肖像可获得更为生动、自然的银幕形象。

.顶光

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当光源的高度超过60度以上时就成了顶光光效。
顶光照明的特点:顶光下的环境,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形成较大明暗反差,画面缺少明暗过渡的中间层次,造成硬调效果;拍摄肖像时,头顶、眉弓骨、鼻梁、颚骨、上颧骨等部分明亮,而眼窝、鼻下、两夹处等较暗,眼窝下陷,颧骨突出,形成骷髅形象,丑化人物,造成异常感觉。非有特定的造型要求,一般要避免使用顶光拍摄人物肖像。用顶光拍摄人物肖象时,多半都是为表现特定的光效,或烘托某种特定气氛。顶光是反常的光线,但是在自然光效法中,只要把光比处理的合适,不一定形成反常效果,有时能表现出自然光的真实效果。 拍摄人物是多用于突出人物头发层次
.地光

从被摄体下方投来的光线为脚光。地光照明的特点:光影结构与顶光相反,能使被摄体形成非正常效果,造成异常效果,同样属于反常光线

地光也可用于作修饰光使用,修饰眼神、衣服或头发等。地光可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侧光、侧逆光、逆光均能造成很长的投影,运用得当可丰富画面构图、创造剪影、半剪影的光线形态,增强画面的美感、恐怖感、神秘感,渲染艺术气氛,塑造特定的造型效果。

三、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分

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可把光线分为主光、副光、修饰光、环境光、轮廓光、效果光、眼神光等。

.主光

在拍摄一个镜头时,表现主要光效的光为主光,即在确定被摄对象的造型形象中起主要作用的光线。主光是塑造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环境光效的特征、光影结构和人物形体的塑造,主光又叫塑型光。前面提到的各种光位、各种性质的光都可以做主光使用,只是完成的造型效果不同。一般常用的主光以直射光从顺侧位照射居多,因为这样的光生活中常见,如太阳、灯光多在人的上方。它又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光必须有光源依据,是直接来自环境中的主要光源。主光产生的影子,是画面中唯一允许存在的影子。主光是摄影师和照明处理光线时首先考虑的光线。当主光确定之后,也就决定了画面光效和气氛。主光的光位、强度确定后,与不同亮度的副光配合使用可创造画面不同的软、硬调子,不同的反差,不同的光线气氛和效果。

在室外拍摄,一般是以阳光做主光,摄影师可按自己要完成的造型任务选择确定阳光的位置,或正、或侧、或逆。除拍摄夜景、黄昏、黎明等效果外,一般拍摄外景很少用人工光做主光,外景拍摄时只要与内容吻合,摄影师越来越喜欢使用阳光在逆光位作主光,人物造型显得十分生动。

.副光

副光也叫辅助光,是照亮未被主光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对主光起辅助作用,它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表现,帮助主光塑造形体。

副光一般用散射光照明,不能在物体上形成影子;副光可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冲淡多余的投影,但它必须保持主光形成的明暗关系。若超过了主光的亮度就破坏了主光在画面中的光效;副光要保持阴影的光效。传统的副光一般都是来自摄影机方向。自然光效法的副光是以环境反射光做为布光依据的。

主光亮度确定以后,副光亮度的强弱、与主光形成的明暗对比的变化可以改变人物的反差、确定画面影调的软硬,造成不同的光线气氛。主光与副光形成的亮度比值叫光比,光比是确定画面影调性质和光效气氛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照明方法中,光比是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光比确定后一般不要轻易改变。它是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或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在现代的照明方法中,光比的处理不再那样严格,它是由光线状态所决定的。

.环境光

照明主体所处环境的光线为环境光,它包括背景、前景和周围大型陈设的照明。
白天拍摄外景和实景以自然光照明为主,环境光由光源性质、方向、时间概念、建筑结构、门窗多少以及戏剧气氛等因素决定。环境光是影片光效主要体现部分,它是决定影片基调、画面影调、色调、反差和环境气氛的重要因素。环境光的运用是体现摄影师对美工师搭建布景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应该注意交待地理特色、时间(昼、夜)、气候(阴、晴)和特定的气氛,创造典型环境。

.修饰光

对被摄对象某些局部细节进行加工和润色,使造型、影调层次、色彩更加完美的光线称为修饰光,也称装饰光。它可对眼神、头发、面部、服装、道具、布景等作局部的修饰。可提高画面的亮度的差,丰富影调层次,增强画面的透明度,完善造型形象的艺术表现力。修饰光一般多使用小灯,位置灵活多变。它可以是有生活依据的,也可以是假定性的。从创作者的意图出发,运用小灯勾画突出情节重点,美化或丑化人物造型,改变画面构图,增加主光与副光之间的过渡阶调,或使用光斑、光条、色光、旋转光、变明为暗、变暗为明等,创造某种气氛,完成艺术构想。运用修饰光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影响主光光效、破坏整体气氛、或过分炫耀。

.效果光

能够造成某种特殊光效的光线为效果光 效果光有两类:某些光源的效果光和情绪气氛效果光。

光源效果光: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几种光源,除做主光使用的主要光源外,其它光源光的再现都属于效果光范畴。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光源效果:如烛光、台灯光、小油灯、手电光、闪电光、开灯关灯等光效、行驶的车灯光、火光、水面反射光……等;效果光也指自然界特定时空中的光线效果。如特殊的时间光效:夜景、日出、日落、黄昏等效果光线。特定空间的光效:昏暗的山洞、阴暗的牢房等光线效果。效果运用得好,可以创造更为生动、自然、真实的画面造型,增强造型的表现力,创造特定的艺术气氛。大多数情况下,光源效果光是在有生活依据下使用的,但有时也可以从戏剧效果出发运用,目的是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戏剧表现上的某种效果和气氛。

拍摄角度与人物脸型的关系

拍摄人像时,除光线会对人物造型产生重大影响外,拍摄角度的变化也会使人物尤其是脸部造型出现不同的直观效果。根据镜头对被摄者脸部所呈的不同角度,我们可粗略地划分出正面、13侧面、23侧面、全侧面等四种情况。
正面:指脸部正面对着相机,同镜头持0角度。它能给人以端庄稳重、对称和谐的感觉,使人物有真实感。 但是,对于脸部器官有明显的不对称差异的,缺点将暴露无遗。若被摄者很胖,也应慎用这角度。
1
3侧面;此时脸部同相机镜头呈30度左右.它能改善正面过于对称、呆板的状况,使照片显得轻松活泼一些。这种角度对于稍胖还是稍瘦的被拍者来说,都很适宜,而且还能较好地使照片呈现出立体感。

2
3侧面:这是在人像摄影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角度。一般脸部同相机镜头成60度左右。采用这个角度,能有效地改善、美化被摄者原先存有的缺陷和不足。另外,如果被摄者外形丰满,采用这种角度,常能达到明显的减肥效果。当然.也并非所有脸型的人都适应。对于颧骨高耸的被摄者和脸颊凹陷者来说,不应使用这个角度,因为这样往往会使这些缺点变得格外明显和突出。
 
全侧面:这时脸部鼻尖同相机镜头成90度角。采用这种角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使被摄者的侧面轮廓得到最大程度的反映。无论被摄者是胖还是瘦,只要具备有良好的侧面轮廓条件,都适宜采用这种拍摄角度

1:“美姿”应该注意技巧

()对于相貌较难看者,应当尽量避免拍摄特写和近照。
(
)对于脸型较胖者,可以适当采用头纱 或者其他小饰物来遮挡,同时也可以提高相机机位。

()大小眼睛的拍摄,应该调整被拍摄者的角度,小眼睛者近量靠近镜头。

()"翻白眼"的拍摄;应尽量使被拍摄者的眼神朝向一边,扑捉眼神转向的一瞬间,而不是眼睛瞪大的一瞬。

()“斗鸡眼的拍摄;摄影者应尽可能的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使被拍摄者的双眼不同时正对画面出现

(六)对于脖子较长的被摄者,也应当提高机位,让被摄者位手下颌。

()对于尖下巴的人应该使用高机位,被摄者低头的组合方式拍摄。

 ()拍摄朝天鼻最困难了,只有不拍摄正面就是了。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注册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4-3-29 20: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