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注册 登录
光影中国网 返回首页

豫园红韵的个人空间 http://sy.01ny.cn/?19598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2徽州之行的日记

已有 1003 次阅读2013-4-8 09:26 | 徽州, 合肥, 黄山, 婺缘, 九华山

                 

                                                                                  20121221 

       2012年秋,非常冲动地想出去旅游一次,终于成行了。回过头来看,那些天,一是走乡串巷看了徽州.......二是在合肥感叹不绝收获颇多。行程和感叹有重叠,文字和记忆有些散乱,不知怎么写才能较好地表达心情。再看看拍下的照片,那几天的时光在脑海中不去。而偶有的感慨,快要被时间冲淡了,只有顺序地粗略散记不枉出门一趟。

      

       11月底了,时令已走过秋季,朋友们都说去的太晚了,没有秋天了。但我此行看到的还有秋韵,还是秋的神韵,非常高兴。

 

       11月27号向南走,到了合肥,在这里的感受颇多。

 

      28号自由地去了肥西的三河古镇,那里还是一片秋天的景色,但是黄叶已落了不少,是深秋了。终于没有坐人力包车,自己随心随意地走进古巷里,民居同样是徽派特色,但这里旅游开发的热情似乎不太高,杨振宁故居门前冷清就看宣传的劲不大。三河古镇是有故事的地方,那里的景色自己已上传了图片专门写了文字,一句话是值得去看看。

   

      29号在合肥市内,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开发区。

      政务文化新区内的天鹅湖公园景点是一大亮点。千亩湖面,人造沙滩,是城中闹市区里的一个大风景区,不但点缀了城市而且让人们在闲暇之余结友在此,着实是一种享受。

      天鹅湖公园周围也很漂亮,对面的电视台大楼设计更是新奇新颖,高高的一座楼,在二楼三楼部分一直向右延伸,使人们的视觉一直看到远方。我看了只觉惊叹。不管什么事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朋友带领,用半天时间参观了建在巢湖之滨的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造型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看去令人震撼。馆内展出历史文物千余件,并运用声光电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再现渡江战役情景,参观者真的如临其境感受炮火连天的战斗场景,果真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馆内遇到一台湾来的贵宾,专门有人陪同,贵宾的神情非常凝重,不知是否他的老人与这次战役有连,他非常恭敬地细听讲解,使我们一些随意参观的人有些汗颜。

 

       巢湖周围的发展很好,不但湖水面积大,水质好,而且周边的建筑设计很超前,工作区生活区服务区的规划很配套,可以为此叫好。

 

      短短的时间看合肥,为合肥人感到骄傲。因了这里的山水和古民风,因了这里的四季分明的气候,因了这里创新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太快了还很美,有点小羡慕。

 

      30号一天时间游九华山,已经写了一篇随笔记忆。九华山的弘大,气势磅礴,佛香弥漫,恰似举世无双。我到九华山真的是一个行者的眼光,是虔诚的的心拜,且收获些许感悟。

 

      12月1号。这个季节来合肥,一心是为看婺源,为安排上的便利住在黄山市。

 

      黄山脚下的黄山市,我早多少年前爬黄山去过的,那时叫屯溪。这次去感受不一样了,旧街修饰了,老街繁华了。夜晚的街道灯光闪烁游人如涌,挤在老街第一楼品偿小吃,多年前的记忆错位了,明知道是来到过这里,但看哪儿也不像是来过。真感到虽然黄山市地方不大但宜居,新安江率水河绕市区流淌,人们悠闲地走在老街上,享受着放松安逸,多好哇。

 

       黄山的名气太大了,大于黄山市。其实黄山距离黄山市还有70公里路程。在高速路上指示黄山方向,人们往往意识为黄山而不是黄山市,看来,叫屯溪还是对的。

 

      12月1-2号,在繁茂滴翠的徽州大地上,宏村,西递,江湾,晓起,江岭,李坑,石城的名字,如珍珠般镶嵌在人们的行程里,宏村西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是最美的乡村,名气更大。这里个个村落山清水秀,经典的徽派建筑群,荷塘水面上马头墙的倒影,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宗氏祠堂、旧式学屋、杂式铺面依稀可见,古风犹存。我们撑着雨伞,蜿蜒在青石板上随心穿行。朦胧的秋雾拍湿了风景,连心情也是润润的。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走,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一个比一个有特色,一个比一个有历史,一个比一个有诗意。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的美丽山光水色,一个山村的景色被诗人颂扬,隽咏的诗句久久相传,足可以令人赞叹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至今古徽州大地上天光云影仍然恬淡地徘徊,引人入胜。

 

     江湾文人皆成名。村人著述多达92部,其中15部161卷被列入《四库全书》。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

      ..............

 

       徽州大地好,好在水溪长流潺潺,好在典型的白墙灰瓦马头墙的建筑在绿色掩映的山谷中美景绵延不尽,好在人文名仕在这里层出,好在这里没有乡村的贫乏之气,好在这里被世人赞叹不已,名扬着的永远是四季花香和独特神韵。

 

      晚上在宾馆,我恰好听到电视里一首首演唱江南的歌词,很绵很软很浸心,有一句无一句的我记得:“何必明月相邀,雪花自在飘渺....水湿的江南 打湿了我的诗篇....芬芳了我的思念。江南的雨下了多少天,描绘了多少画卷,卖花的姑娘来过多少次,甜蜜了多少期盼。”这些歌词是对绿翠江南的最好描绘,是对乡情江南的最好抒怀,是对烟雨江南最好的叹赞。白天看到的美景,晚上恰又感受文人们对山乡烟雨的侬侬诵吟,很是巧如其实,几天来的感受也在筝弦笙鳴里神荡:

   “九华”浓雾重,盘旋登九峰。悟得心觉好,禅香绕吾身。

   “宏村”几千年,运化无匠心。溪流弹春秋,轻烟袅山乡。

   “晓起”湿雾朦,水墨若秋韵。日夜吐精华,美名未雕琢。

   “江湾”如江湾,山水好风光。群贤世代出,书留后人赏。

 

           12月3号返程。

 

        不错,我真的还想再去徽州大地。随着季节的脚步走,看看青山绿松,趟趟小溪水,偏爱石板路和那些斑驳门楣,欣赏画院学生们写生的油墨,领略纯朴田园生活。不是摄影家,一样不停地拍照,把美好景致带回来,给记忆一些载体。不是诗人作者,如学生写作文般地记下文字,把美好的心情带回来,与朋友分享。呵呵,不光是有益身心,而是这一片土地巨大的魅力吧!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注册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5-2-14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