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应小侯之邀,去排楼乡吃庖汤感受乡情年味,去时尚早,听了野马介绍排楼,决定一个人去走走。
第一站,柳叶城,想象中很有诗意的名,据说曾经像是一片柳叶之形。走上乡村小路,冬季,清晨的空气透着些湿冷,路过几户农家,门扉紧闭像是无人在家,如今农村的现状就这样,留守的除了老人孩子,大部分的都举家外出打工了,逢春节又如候鸟迁徙一样回巢。总算看到一户有人在家,与院坝头正在给小孩儿喂饭的小女人打招呼问路,她说:柳叶城岩洞石屋就在对面山弯弯里…我都没提岩洞石屋!看来岩洞石屋已成柳叶城一景!
走过三村六社,又遇到那个指路的小女人,她说:能不能多嘴和你摆个龙门阵?怎么不能呢?走进乡村,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当自己是陌生人而防范不语。
原来,她是想替邻居诉说贫困,邻居——三村六社滕明玉,一个丈夫去世独居的六十岁妇人,一儿一女都远嫁他乡,一年到头能寄些许钱物回来,但实难维持她的生计,特别是在她得了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后,更是过得日子艰难,一个人靠种田养点家禽卖些钱来治病,今年打的谷子都卖得差不多了。看着她愁苦的面容和清贫的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一个女人,才六十,余生还长,如此艰难怎样维系生活?面对她,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又来了,除了能给她一点我身上所带的钱,再为她拍几张照片转发出去,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一路走去,渐走渐荒凉,碎片石铺就的泥路,茅草长于路的两旁,很长一段路都没遇上一个人,地图上没有标注得找人问路。还好,在吴家寨的上坡处遇上了放牛的陈大爷,陈大爷——一个健谈热心的近八十岁的老人,是他,带着我走过大路,走过荒草遮掩的小路,才得以找到挂榜岩。一路上,他给我讲述着九寨十三弯的历代演变,讲述着那些流传于乡间的关于朱元璋的故事,讲述观坡侗,讲述皇叫石,鹰嘴岩,讲述寨门上的顶门杠石眼子。。。。。。如果不是陈大爷,我想我是很难找到在如此荒凉之地的挂榜岩,也无法了解如此多的人文历史,感谢!愿大爷保重身体!
挂榜岩走完,大爷有事得回家了,告诉我去鸡窝寨的路,指着对面岩说:那就是鸡窝寨,岩上的那树棵挨着就是小寨门。
关于鸡窝寨,我想讲述的是生活在寨子上唯一的一家人,这家也是全县唯一不通电的人家!
鸡窝寨山顶平缓,如鹰展开的背,站在寨子上可以看到岩下那平坦坦的秀美田园,岩上却是荒草凄凄,孤树伫立,而周家人就住在寨子上的一个山窝窝里。
走过逼窄已无拱门石的小寨门,几块绿油油的油菜地,几棵冬季叶掉光的李子树环拥着一个青瓦房小院,这应该就是周姓人家了。还没走近小院,狗叫着从院内扑了出来,一时间,我没敢动也没捡石块吓它,如果打了它它是会记恨的,也就别想进院了。主人家闻声而出,那戒备的眼神,警惕的语气,看得出极不欢迎我这个陌生人闯入他们的领地。我站在原地不动微笑着和周大妈打招呼拉家常,大妈渐渐缓和了,邀请我进院。
从侧门进了厨房,灶上支着的架子上挂着才灌好的香肠,尽管没有电灯,室外漏进来的光映衬着香肠也冒着油油的光。厢房顶的亮瓦透进的光是厢房内的唯一光源,衣橱柜门上贴的画、盆里盛满的年猪肉,透出年关将至喜迎春节的美好。堂屋门开着,堂屋内和平常百姓家无二,周大爷指着墙上的十大将军图说,尽管没电点煤油灯,他也什么都不缺,他连着说了几次不缺,我想,大爷想表露的是没电,他也依然热爱生活!大妈剥着桔子,和我絮叨着,说到初嫁到寨子上那些年的艰难,说到儿女们寄钱回来买的猪仔养肥了杀的年猪,说到儿女们除了寄钱还是会回来看看,还说歌里头都唱“常回家看看”……周大爷因大妈的絮叨而呛呛,这也是他们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方式吧。
该下山了,给开了笑颜的大爷和善谈的喜眉笑眼的大妈拍了张合影,大爷叫大妈送我下山,领我去看大寨门。出了小院门,回头看看大爷和他的两条狗、他的小院,一派世外桃源隐世独居的怡然之景,想起堂屋里那还停留在昨日忘记撕掉的日历,多想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这是一个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我要去小侯家吃庖汤 ,去感受纯朴的乡情乡味。
堂屋里码起两筐猪肉,灶台上摆放的各种农家地里现摘回来的蔬菜,灶堂里红红的火焰,看着她里里外外进进出出的忙碌着,小院里坐着的亲戚四邻,整个院子透出的都是亲切、质朴、浓厚的生活气息!菜肴上桌,亲邻落座,谈笑之间,品味着农家滋味,吃得肉足饭饱。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4-12-23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