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又到上海】4(静安寺叹)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11
标题: 【又到上海】4(静安寺叹)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iso: 100    快门: 1/80s    光圈: f8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28
本帖最后由 大海小溪 于 2011-11-25 22:30 编辑

      静安寺位于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为著名江南古刹。相传始建于三国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初名重元寺,寺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唐代更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因寺址逼近江岸,寺基有倾圯之危,住持仲依将寺院迁至芦浦沸井浜畔,即现今寺址。静安区由静安寺而闻名。
      静安寺久经风雨,也不知建了多少次,毁了多少次。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雄伟壮观。寺内还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历史上静安寺风景独秀,元代诗僧寿宁将寺院之景吟为静安八景,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对此题咏很多,是这闹市中难得的清修之地。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近百年来,静安寺周围渐成商业闹市,寺屋多被蚕食或被迫出售,寺院规模日小,甚至山门被商店遮蔽。历代文人对此的题咏,而今已灰飞烟灭。
     笔者初次来到的静安寺,但见金碧辉煌的寺院,萎缩在高楼大厦之间;风景独秀的清修之地,淹没在车水马龙之中……..
     陡然间,我已没有心情去渡过那宽阔的马路、去叩开那紧闭的山门,更不愿意走进去一睹内涵,担心会破坏对书中描写的记忆,把“闹市中的清修之地”永远保留在内心深处…..
      然而,围着它看过一遭,我不禁由衷地感叹道:真是一个不得安静的静安寺呀!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1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1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2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3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3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4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4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5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6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36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48
本帖最后由 大海小溪 于 2011-11-25 22:54 编辑

      当听到一个外国游人的自言自语:“身处这样热闹繁杂的地方,它怎么能叫静安寺呢?”时,我哑然无语,先前的感叹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于是,我决计:今后不再去静安寺!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2:48
欢迎指导!
作者: 淅川剑客    时间: 2011-11-25 23:00
非常欣赏老师的片子啊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5 23:05
淅川剑客 发表于 2011-11-25 23:00
非常欣赏老师的片子啊

感谢剑客版主第一时间关注支持!{:soso_e183:}
作者: 孤帆远影    时间: 2011-11-25 23:24
欣赏佳作{:7_296:}
作者: 塔子山    时间: 2011-11-26 05:10
大海小溪 发表于 2011-11-25 22:48
当听到一个外国游人的自言自语:“身处这样热闹繁杂的地方,它怎么能叫静安寺呢?”时,我哑然无语, ...

这又展現了一个故亊;让人去思考静安寺的过去,現在,及未来!谢谢大海小溪老師把美旳记忆带给我们!

作者: 雨季    时间: 2011-11-26 07:56
{:7_307:}{:7_307:}
作者: 新野超人    时间: 2011-11-26 09:37
{:7_296:}
作者: 瞎出溜    时间: 2011-11-26 11:48
{:7_296:}
作者: 丹江赤子    时间: 2011-11-26 15:19
欣赏{:7_294:}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6 21:12
塔子山 发表于 2011-11-26 05:10
这又展現了一个故亊;让人去思考静安寺的过去,現在,及未来!谢谢大海小溪老師把美旳记忆带给我们!

好像于丹说过:“讲道理不如讲故事”。好像孙红雷说过:“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把孤独的片子串成故事,似乎赋予静止的画面一定的思想。不知当否?请多指导!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6 21:13
雨季 发表于 2011-11-26 07:56

感谢关注!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6 21:14
新野超人 发表于 2011-11-26 09:37

感谢关注!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6 21:14
瞎出溜 发表于 2011-11-26 11:48

感谢关注!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6 21:15
丹江赤子 发表于 2011-11-26 15:19
欣赏

感谢丹江赤子版主关注支持!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6 21:18
孤帆远影 发表于 2011-11-25 23:24
欣赏佳作

感谢远影版主关注支持!
作者: 有容斋主    时间: 2011-11-26 23:56
好介绍。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7 00:25
有容斋主 发表于 2011-11-26 23:56
好介绍。

感谢朋友关注!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1-27 21:53
一桶江湖 发表于 2011-11-27 21:40
好拍欣赏

感谢关注支持!
作者: 大·侠    时间: 2011-12-1 13:10
{:7_296:}好拍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1-12-1 13:14
大·侠 发表于 2011-12-1 13:10
好拍

感谢大侠朋友的关注!{:soso_e183:}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2-1-2 00:18
禅茶一味 发表于 2012-1-1 23:13
最欣赏大师此类题材。只觉得静安寺边不安静啊,看那---
   大都市中心,静安寺 ...

       静安寺不得安宁已逾百年,但“清修之地”的记忆也许还会延续下去,唯有那“一圈清水”,也许会使游客们浮躁的心景平静许多........。
感谢关注、关注点评!

作者: 东江水    时间: 2012-2-24 09:17
美拍{:7_268:}{:7_268:}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2-2-24 22:29
旷达人生 发表于 2012-2-24 00:59
好拍摄欣赏!

经历不同,思索就会不同。心目中的静安寺就像你的金碧辉煌,现场看到的却是艰难地挣扎在蔽日的高楼大厦和喧嚣的车水马龙之间。所以没有下决心进去看看,所以有了“静安寺叹”。这一切难免偏颇和片面,但却是心迹的反映,见谅!

感谢朋友的关注!{:soso_e183:}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2-2-24 22:31
东江水 发表于 2012-2-24 09:17
美拍

感谢朋友的关注!{:soso_e183:}
作者: 漫步天下    时间: 2012-2-25 15:38
有什么可叹的呢?闹中取静嘛!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2-2-25 23:26
漫步天下 发表于 2012-2-25 15:38
有什么可叹的呢?闹中取静嘛!

所言极是,能闹中取静,是佛家的规诫,更是圣贤的造化,谁不向往呢?
更何况,那么多可叹之事,你叹得过来吗?

感谢关注!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2-2-25 23:29
论坛元老级 发表于 2012-2-25 15:42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 ...

看了好帖子的感受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指点江山的英武气概!

回敬朋友,恰如其分!
作者: 华夏放歌    时间: 2012-2-26 08:42
{:7_296:}好拍,欣赏支持
作者: 大海小溪    时间: 2012-2-26 22:53
华夏放歌 发表于 2012-2-26 08:42
好拍,欣赏支持

感谢朋友的关注支持!{:soso_e183:}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