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郭宇靖、鲁畅)十一黄金周伊始,中国首部旅游法开始施行,“文明旅游”的理念被首次写进了法律。如何将正能量的“作客之道”带到异国他乡、提升中国游客的素质与形象,成为黄金周里的焦点话题。
根据相关条款,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些条款到底能否有效制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呢?对此,中外业者向新华社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华盛顿旅游局副局长特里莎·贝尔普斯并不认为中国人外出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对当地旅游造成了如媒体所宣传的恶劣影响。她说,自己已经在华盛顿旅游局工作了17年,还从未接到市民对中国游客有任何投诉。
贝尔普斯说,华盛顿每年要举办上百次节日活动,对不同国家不同游客的风俗习惯,当地人民应该多理解与包涵。她拿亲身游览颐和园的经历对记者说,虽然游览当天是“人挤人”,但不失为一种有趣的体验,“如果你就是想照一张照片,那就挤过人群,照样能达到目的。”
来自保加利亚三大古都之一的大特尔诺沃市旅游局局长茨维托米拉·博亚吉耶夫说,虽然目前到大特尔诺沃市旅游的中国人数量不多,但增幅明显。去年中国旅游人数同比增长60%。“到保加利亚旅游的中国游客知识储备很丰富,通常有很丰富的旅游经历,对皇宫、教堂等历史建筑很感兴趣。”
谈起游客在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博亚吉耶夫认为,旅游意识的形成需要游客和当地旅游部门共同努力,理解多一点,尴尬就会少一点。“游客需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避免冲突,而当地旅游部门也需要通过广告、社交网络等方式向中国游客传达当地的文化特点。”
站在游客的角度,恺撒旅游总裁陈小兵也认同“理解与沟通”能够促进文明旅游的正能量。“中国游客到欧洲旅游,总是为喝不到热水而苦恼,在跟海外旅游接待机构对接时,我们会提前将中国客人的习惯告知对方。欧洲的酒店也非常乐于为中国游客在房间里添置热水壶,一个可能产生误会的习惯差异就可以被化解。”
新西兰惠灵顿市经济发展部负责人凯蒂·赛迪丽亚说,每年中国有近20万游客到新西兰旅游,“我们有责任 教育 游客应该做的和不合适的做的,而不单单只是把他们当成我们的客户”。
赛迪丽亚介绍说,在惠灵顿,市政府会与当地的旅行社合作,在网站、游客目的地做当地文化的宣传。“我们会告诉游客,惠灵顿有深厚的毛利文化,毛利人的 碰鼻礼 是对客人的礼遇,而非冒犯。”
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王定国说,对于中国游客外出旅游时所反映出的不文明现象,应该尽力避免。“既然要出去,就要做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可以在旅行社和游客签署合同时,把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游客不该做的行为传达给游客,避免无意识犯错。
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说,中国旅游发展非常迅速,而几十年前出国旅游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快速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是非常兴奋的,再加上外出前对国外风土人情不太了解,使得外国对中国人有一种不够文明的印象。
董玉海认为,中国应该改变这种误解,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也在推行文明旅游,这非常重要。相信在努力之下,中国的旅游者在国际上不仅可以带动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留下好的口碑。“我是非常乐观的。”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