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西塘:薄雾轻纱 我的江南雨季 [打印本页]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3-12-18 13:55
标题: 西塘:薄雾轻纱 我的江南雨季
西塘:薄雾轻纱 我的江南雨季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西塘:薄雾轻纱 我的江南雨季

    喜欢清晨的古镇。于是天刚亮的时候就起来了。
  窗外,漫起一层薄雾。       宅弄是西塘的特色,曲径通幽,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西塘古老旧居宅深弄长,有的有三、五进,有的有六、七进,住着二三十户人家,都在宅弄里进出。
    这会想去看看有名的石皮弄。
  古镇在明代以前有不少大户,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就是石皮弄。石皮弄的全长只有68米,100多块石板,宽度仅一米,只能容一人走过。两边都是高墙,所以还有“一线天”之称。   弄子就在所住的西街里,如想象里的逼仄。   斑驳的墙壁,散发着时光的味道。还要延续,没有完结。许多结果都是沉默的,沉默如青色的石板。   看不到雨。   江南也是属于雨的。   绵绵的雨雾里,该有一个丁香般的姑娘举着油纸伞从悠长的古巷寂寥走出。哀怨又彷徨。
    我走到西园。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西园也因此有了些许名气。想着南浔的庄园更为大气,里面不过也就是假山、亭池,此行也就不想进去了。
  环秀桥上很多长枪马炮。   我们等着阳光的初现。   桥上看西塘,像水墨画铺陈。家家户户栖水而住,空气中充溢水草浮游的清淡腥味。关于这条河的声响和船只的鼎沸,此时都还将醒未醒。   无论生活底处有多少阴影的层面,多少命运流离,这里依旧有种厚实的世俗印记,热腾腾的馄饨上照样浮着绿色的葱花,霉干菜也照样在水边受着密集的阳光。   阳光升起的时候,长廊开始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夹着画板出现。其实,昨天下午就看见他们了。   他们成为古镇最生动的背景。   当年 j 在宏村写生的时候,大概也和他们一样的年纪吧,宏村和西递一直是他最值得记忆的地方。绿树白花的篱前,是我们永不能再来的年华。
    我坐在他们身后看他们作画。
  J 说在宏村作画的时候,一个老农也来看他的画,说,你画的比较象,他们画的都看不出来。让他暴汗。   他在徽州的经历,无比闹腾,也无比搞笑,当年那群人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了,小节都不拘。我建议他写一则“醉话写生”,一定好看得紧。   只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开始变老了?怎么就变老了呢?J 的问话让我无法回答。   坐在永宁桥栏杆上看人看水看风景。西塘也很老了,但依然很生活。   昨天碰到的四个老人走了上来,他们10点火车去苏州。便和他们挥了挥手。   我们一共碰到了三次,也许把这一生要见面的次数一次性都完成了,所以,以后不会再见了吧?   点了几样小吃当早餐,回到住处,开始打点行装。   给 j 发了短信说准备离开了。   走出去,到了新街的路口,就看到了去嘉兴的车。K152,去嘉兴是四十分钟一班。回头问了下车上的售票员,嘉兴去南浔多远。   压根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些问话,我在车上捡到一个人,然后这个家伙居然也跟着我去了南浔,还一起回了杭州。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3-12-18 16:34
浏览欣赏,关注支持!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3-12-18 17:25
关注,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3-12-18 19:12
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渔水翁    时间: 2013-12-18 20:00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3-12-19 10:15
十里河 发表于 2013-12-18 16:34
浏览欣赏,关注支持!

谢谢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3-12-19 10:15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3-12-18 17:25
关注,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3-12-19 10:16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12-18 19:12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3-12-19 10:16
渔水翁 发表于 2013-12-18 20:00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娄群才    时间: 2013-12-23 20:30
欣赏,顶贴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