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旅游事业是绿色环保的世界阳光产业。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在竞争旅游市场。对于中国和海南来说,也理应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外入境游客。但没想到,海南三亚景区在马年春节期间的景区门票优惠经营活动中,竟然把67岁的外国老人排除在外。这未免有些太“OUT”了。
据《北京青年报》2月3日转载新华社报道,67岁的法籍华人张先生投诉三亚大小洞天景区,因为没有中国居民身份证,景区没有让其享受60岁以上老人的半价优惠政策。张先生认为,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不应出现这种价格优惠政策适用对象差异,有价格歧视嫌疑。国内景区优惠措施是否可以惠及国外符合条件游客,也引发各方争议。这不是要人们引起争议,而是海南和三亚旅游部门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国际化漏洞”和短板。
可以说,自从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那一刻起,海南省从上到下的旅游监管就应当时刻关注自己的国际化如何打造,从哪些方面和细节上做得更为国际化。如果说,国务院的批文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的话,那么,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就必须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证明。
然而,在马年春节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时刻,海南为何不能把旅游品牌打造的更为精致和人性化呢?况且,我们又怎么能把海外华人当作是外人呢?只要我们打造的旅游品牌是国际化,就绝不能实行内外有别的旅游门票优惠政策。我们这样做,等于在全世界给自己做了一个自毁形象的反面广告。
但是,造成这样的负面影响太不应该了。我们要想塑造一个让全世界都心服口服的国际化旅游品牌,是很困难的。我们并不否认,海南属于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天然海滨旅游景区。而且不管从优雅的环境,还是从他的覆盖面积来说,或许称得上“独一无二”。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海南的旅游事业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起步太晚,经验不足,旅游经营项目的开发和利用都存在着很多缺陷。
因此,海南的旅游事业,必须具有国际化发展眼光,具有浓郁的人性化色彩,而且时刻要在细节方面维护自身的国家化形象。(文/郭喜林)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