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案例
落实到具体的展览案例中,我们在看平遥摄影节寇德卡的展览时,常常会忽略展厅内入口处乱七八糟张贴的海报,但那些海报是寇德卡翻拍的捷克人对于苏军入侵后的战斗宣言,而展墙之所以刷成黑色,与寇德卡所要呈现的历史有关。如果你看多了展览,就会明白为什么山本昌男把作品放得那么小,而王庆松为什么要把作品放得那么大。甚至在某些展览中,观众都有可能是展览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在看草场地摄影季的法国摄影师让·克里斯蒂安·布卡尔(Jean Christian Bourcart)的展览《康登县》时,那个作品讨论的是“美国最危险的城市”康登县的富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习惯性观看优势。我们作为观众,处于优越环境中(展厅宽敞,夏天有空调可以享用,人人都有闲暇,对照片可以指手画脚),这不正是摄影师要讨论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