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0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最美古村 理坑水墨的村庄(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2-15 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理坑村村景

  仿佛阳光照射鳞次栉比的老屋时打了折扣,陈旧的气息,幽幽地在屋檐下与深巷中弥漫着。沉净、寂然,似源自斑驳的墙体,抑或灰暗的鳞瓦,又似乎源自泛着一丝油光的青石板地面,久远的亲切中夹着些许的怅然。这一切,无一不洇染着水墨江南的韵味。这里就是江西省理坑村。

  理坑村的源头是隐居篁村的余道潜。余道潜始迁篁村后,传至第六世余德忱时分迁沱川鄣村,传至第十世余景阳时择迁沱川理源。至于理源俗称理坑,是因当地人的口语习惯。理坑村水口的理源桥,桥嵌山口,一如山门;亭为封檐建筑,粉墙黛瓦;桥亭合一,像一座屏风遮挡着村。桥亭门额上“山中邹鲁”、“理学渊源”、“闳开阀阅”、“笔峰兆汉”的题字,既是理坑的标识,亦是理坑内涵的表达,给每一个抵达理坑村的人拓宽了想象空间。

  理坑的街道,沿溪流两岸而建,俗称水街。溯溪而上,有三座桥:一座称百子桥,一座叫天心桥,一座为观音桥。这样的桥,是以公益心和人格力量作支撑的。据年近八旬的余金源老人介绍,这三座桥在清代以前都是木板桥,而改建石桥是得益于村中“凡修桥路义举,靡不乐输”的余圣材,还有“祠宇、桥梁亦输金弗吝”的余于垣。

  石桥枕着溪水,深巷连着民居,拓展了村庄的空间。理坑,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名单上都赫然在目。村中有明清典型的徽派古建筑五十多幢,其中:天官上卿第、司马第、云溪别墅、友松祠、福寿堂五处建筑,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理坑痴迷的,不仅有古建专家,还有一批批背着画板的画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美术学院写生的学生,他们纷纷支起画架,或立,或坐,笔墨写意,水彩流光,一幅幅古朴恬静、立体斑斓的村景跃然画中。古旧,黯淡,斑驳,雕梁画栋,粉墙黛瓦,是漫漫岁月的景象,是远去时空的呈现,是村庄历史的遗存,也是乡村文明的轨迹。而成畈的田野,一条一垅的菜地,一树树桃花梨花的点缀,还有屋顶鳞瓦上飘散的炊烟,则散发着人们向往的家园气息。

  一条小路,一座桥,串起了理坑村的地理。沿着这样的路径走进理坑,我找到了村庄最初的纹理,村庄恒久的磁力,还有吴冠中画境中水墨江南的意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