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专家称四川夺命蜱虫多在山区 野外出游应小心 [打印本页]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4-8 06:18
标题: 专家称四川夺命蜱虫多在山区 野外出游应小心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清明是蜱虫危害高峰!”昨日,@人民日报发出的“春游不要乱坐草坪!小心‘夺命蜱虫’”微博,让蜱虫二字又一次进入公众视线。2010年,就是这小小的虫子,曾在河南、山东等地引起多人死亡。昨日,记者从昆虫专家处了解到,四川蜱虫多分布在一些山区的森林中,市民在出游时应注重自我保护。

  网友:

  网上一条提醒 引发惊恐回忆

  @人民日报在微博中提到,“蜱虫可能会携带汉坦病毒,使人患上肾综合征出血热。2010年,蜱虫曾致河南18人亡……”昨日,正值清明小长假,不少人正好在外春游。该微博发出后,立即引发上万网友关注。

  “就是那种‘夺命虫’啊?记得当时是害了很多条人命的啊!”这一条微博,不禁也让人联想起了几年前发生在河南等地的“蜱虫事件”,至今仍心有余悸。

  @PLLN神曲:太可怕了,千万小心。

  @阿程--:这个得注意了……好吓人。

  @爱吃明太子De伦:又出现了!

  昆虫专家:

  出游归来小心遭遇“潜伏”

  针对蜱虫问题,四川疾控专家表示,全世界已发现有800多种蜱虫,我国有100多种;我省也有蜱虫存在,分布在一些山区的森林中。蜱虫生活的环境是阴森、潮湿的,像成都平原这种森林覆盖率极低的地方,鲜少有蜱虫存在。

  “天气热起来时,蜱虫就会多起来。”成都昆虫专家赵力表示,蜱虫的吸血量相较很大,可以达到自身体积的好几倍;更危险的是,它可以在下一次吸血时,将此前吸吮的血液再“吐”出来,“比如它之前吸了老鼠的血,而这只老鼠又带病,它把血释放到下一个宿主就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去了野外,回家应该对全身进行清理,包括衣服鞋袜等。”赵力表示,蜱虫是一种非常“经饿”的昆虫,几个月不吃不喝都可以存活,“它完全可能藏起来,接触到人体时再‘作案’。”此外,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虫的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此外,昆虫专家提醒,春季也是多种有害昆虫的活跃期,出外郊游应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如何防护

  进入蜱虫分布地区时,应着长袖、长裤加以保护;裸露皮肤处可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如何急救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取出后,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专家提醒,蜱虫的病原体潜伏期一般是1-2周。如果市民在去过森林等地方后出现发热、药物无法医治、血小板减少、皮肤有紫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相关链接:

  成都小伙鼻内 取出8脚蜱虫

  2010年4月,前往雅安进行野外勘察的26岁成都小伙王建,才去两天就感到鼻腔痛痒,回家后病情加重,鼻腔不断出血。照镜子时发现,鼻腔里出现了一颗圆形物体,并且每日都在不断长大。随后,市二医院医生对其实施了手术,取出一只长着8只脚、直径5mm左右的圆形蜱虫。医生估计,患者常在野外工作,是致使其感染蜱虫的主要原因。成都晚报记者 李诗敏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4-4-8 10:08
欣赏学习,谢谢分享!
作者: 一个从    时间: 2014-4-8 10:33
好贴,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4-8 12:48
秋之韵 发表于 2014-4-8 10:08
欣赏学习,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4-8 12:48
一个从 发表于 2014-4-8 10:33
好贴,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作者: 老兵新手    时间: 2014-4-8 14:50

好贴,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4-8 15:34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4-4-8 14:50
好贴,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4-4-8 19:42
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4-9 12:06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4-4-8 19:42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