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带给人纯净的感觉,同样也是好多风光摄影师的选题。不过天上风云变幻莫测,只有真正掌握了拍摄云彩的技巧才能拍出与众不同的惊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论坛网友pat135老师在天坛拍摄的一组以流云为主题的照片,欣赏佳作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些拍云小贴士。
首先介绍一下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市中心3公里,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向,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天坛公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接下来小编就要和大家聊聊今天的主题:云。风景摄影中,经常会拍摄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特殊元素来为影像加分,其中又以云彩的运用最为普及。
云彩不仅能增加景物的美观,让画面更加均衡外,还能利用不同形象的云来表现景物的季节与气候。例如:春天早晨轻薄的浮云、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秋天美丽的鱼鳞云以及初冬稀疏的条云;早晨的云海、傍晚的彩云、风和日丽的朵云、台风前夕的火烧云与风雨欲来的乌云……等,都是表现每个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的好帮手。即使景物本身完全没有明显表示时间的特征,但由于景物中有了云,从云的形象中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季节和气候了。
云是很多样化的。我们利用白云陪衬景物,也要注意白云的形象是否与景物相衬。例如,有显著横条的景物,就不应再选用横条的云作陪衬,不然就会使画面产生过多的横线条,造成画面呆板,线条无变化的感觉。又例如采取与景物主体大小相等的白云作陪体,也会造成画面的宾主不分。
因此,作为陪衬景物的白云,必须注意它的形象,并要与主体有明显不同的比例,才能使画面生动、感人。其次,没有深浅层次的白云,不适宜作任何景物的陪衬,更不宜作为主体,一般层次较多的白云多半产生在早上或下午阳光斜射的时候。因此,在斜照的阳光下拍摄风景,是最适合运用天空的白云作衬体。云的形象是随着风而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掌握时机,更要有耐心,才会拍到好的云景。但拍摄时要注意滤镜的使用,像是拍彩色时最好要加上偏光镜,黑白摄影时则多用黄、橙滤镜搭配。
那么有哪些种云彩比较适合拍摄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高空下的云彩:透过飞机机窗往外鸟瞰,可拍出另类的云彩美感。
耶稣光:云层中露出一丝曙光(俗称耶稣光),亦是摄影玩家表现云彩的常用手法之一。
万丈霞光:除了云彩外,落日前的霞光也颇具张力,可使风景照变得更加光彩动人。
风雨欲来天候,由于云层及色温都相当地诡异,所以可拍出带有神秘氛围的影像作品。
火烧云:火烧云即使风景摄影玩家口中的大景,由于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作品弥足珍贵。
看了pat135老师拍摄的云彩,大家一定觉得流动的云带来的是震撼气势的画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拍摄流动的云的小技巧。
慢快门曝光:要拍出流动中的云,首先我们要放置好三脚架,把ISO降低(如ISO100),光圈收小(如f/11),并对着天空测光,快门可保持在30s至数分钟不等(视乎风势的大小),这时因为风而令云流动,相片便会记录云移动的轨迹了。当然也可以使用快门线令相机更稳定。
在Magic Hour拍摄:看到相片中冷暖色交迭的情景吗?这通当会在”Magic Hour”时间发生,就是日出日落前后大约30分钟,若果天色清朗,我们便可以看到这样漂亮的光线了。
三分法构图:要突出云的移动,我们可以利用“三分法”构图,把天空的部份占据了相片的三分二,水平线放在相片的下部,令画面显得稳重而又可以把焦点放在主题上。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坛网友pat135老师拍摄的这组“天坛的流云”照片就欣赏的到这里了。看过小编整理的拍云小技巧,是不是特别实用呢?那下次外拍的时候记得试验一下吧。
如果你也喜欢风光摄影,请关注本站,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世界各地有趣和美丽的风光摄影照片。
光影学者 发表于 2014-4-29 08:46
好教材 学习了
光影学者 发表于 2014-4-29 08:46
好教材 学习了
一个从 发表于 2014-4-28 21:44
关注、浏览、谢谢分享。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4-4-28 18:34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云追月 发表于 2014-4-28 06:43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光影学者 发表于 2014-4-28 09:28
好教材 学习了
笨笨嘉 发表于 2014-5-2 21:18
欣赏学习,浏览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