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万里寻踪部“南河小三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打印本页]
作者:
光影飓风
时间:
2014-5-3 23:10
标题:
万里寻踪部“南河小三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本帖最后由 小草 于 2014-5-12 18:21 编辑
南阳网讯
(记者李永正)5月3日,光影中国网万里寻踪部在襄阳组织的“南河小三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13名影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154227zlfxxp4t4nnh9tyn.jpg
(172.5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5-3 22:54 上传
5月3日,光影中国网万里寻踪部来到位于襄阳市境内的“南河小三峡”景区进行采风活动。
南河小三峡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城西南23公里处,是国家AAA级风景区。南河之水发源于神农架,自然风光酷似长江三峡。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奇、洞幽而闻名
。“
小三峡”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主要有黄龙洞、娘娘洞、青龙盘树、香炉石、农家博物馆、月亮湾温泉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5-4 08:38
{:7_296:}{:7_296:}
作者:
菊潭影友
时间:
2014-5-4 08:54
{:7_296:}
作者:
五朵山上人
时间:
2014-5-4 08:54
投票!欣赏支持佳作!
作者:
一个从
时间:
2014-5-4 09:02
欣赏支持。
作者:
艺术男
时间:
2014-5-4 09:47
{:7_296:}{:7_296:}{:7_296:}
作者:
原始--光影
时间:
2014-5-4 09:52
坚决投票支持!
作者:
百望仙子
时间:
2014-5-4 10:06
{:7_296:}{:7_296:}{:7_296:}{:7_296:}
作者:
红山绿水
时间:
2014-5-4 10:06
欣赏学习老师的佳作、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红山绿叶
时间:
2014-5-4 11:00
漂亮作品,关注欣赏、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4-5-4 11:38
{:7_296:}{:7_296:}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4-5-4 12:13
投票!欣赏支持佳作!
{:7_296:}{:7_296:}{:7_296:}{:7_296:}
作者:
孤馆寒窗
时间:
2014-5-4 12:14
好活动加分支持
{:7_296:}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4-5-4 12:45
{:7_296:}{:7_296:}
作者:
红山秀谷
时间:
2014-5-4 13:10
欣赏投票加分支持老师的佳作
{:7_296:}{:7_296:}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14-5-4 13:20
漂亮拍摄!加分投票支持!
{:7_296:}
作者:
黎明扬帆远航
时间:
2014-5-4 13:24
欣赏佳作 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大个
时间:
2014-5-4 13:41
投票加分欣赏支持漂亮佳作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4-5-4 14:43
佳作 投票加分 欣赏支持
{:7_296:}{:7_296:}
作者:
云追月
时间:
2014-5-4 16:50
不可思议的欣赏图片 更不可思议的回帖子而不见帖子
作者:
直来直去
时间:
2014-5-4 16:59
欣赏佳作 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四季风-爱的港湾
时间:
2014-5-4 17:42
学习欣赏,投票加分支持老师新佳作!
{:7_296:}{:7_296:}
作者:
渔水翁
时间:
2014-5-4 19:09
{:7_296:}{:7_296:}{:7_296:}
作者:
老白河
时间:
2014-5-4 20:01
作者:
老兵新手
时间:
2014-5-4 21:37
非常漂亮 投票支持。
作者:
丹阳老中医
时间:
2014-5-4 22:02
精彩作品,欣赏支持!
{:7_296:}
{:7_294:}
作者:
水云涧
时间:
2014-5-4 23:00
欣赏支持家作
作者:
玉之影
时间:
2014-5-4 23:17
{:7_296:}
作者:
文武
时间:
2014-5-5 06:28
好拍欣赏!
{:7_296:}{:7_296:}
作者:
光影万里
时间:
2014-5-5 06:36
{:7_296:}{:7_296:}{:7_296:}
作者:
乒哥
时间:
2014-5-5 06:55
精美拍摄,投票加分支持佳作!
{:7_307:}
作者:
白水真人
时间:
2014-5-5 07:04
{:7_296:}{:7_296:}
作者:
冰封美人
时间:
2014-5-7 21:29
{:7_296:}欣赏美图,投票加分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