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第六章) [打印本页]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5-9 21:08
标题: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第六章)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第六章)

发布时间:2009-11-11 来源: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英]迈克尔·弗里曼 责任编辑:marlene

  人民邮电出版授权发布。

  点击查看:《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本书译者为无忌资深网友ejz


  今日更新:后期处理


  第六章 处理


  在所有类型的艺术评论中,处理过程受到的关注都比其应得的要少,在摄影中更甚。也许这是因为观众或评论员不得不从影像反向推断、猜测拍摄时的情形和摄影师的想法。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非常完备的实践知识。这里,摄影显然比绘画更加难以分析,因为过程要短得多—经常短得连摄影师都无法完全在拍摄时就意识到每一个步骤。


  这会迷惑个人经验有限的艺术评论员。纽约现代艺术馆的John Szarkowski在评论马利欧·贾科梅里(Mario Giacomelli)的一幅著名的报道摄影作品时说,“对贾科梅里来说,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进行分析显然是无用的,因为在黑色形状滑入画面,相互之间以及与地面和画框之间产生难以挽回的关系变更之前,只有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事实上,看起来在这么简短而可塑的瞬间里摄影师的视觉智慧不大可能达到足够的敏锐程度……”,等等,他最后在总结时,把运气看作是一个隐藏的因素,“无论好坏,运气是细心的摄影师最好的老师,因为它给出了下次可供期待的东西。”这当然不是这么回事。无论好坏,运气只能提醒你在一个不受你控制的世界里拍摄。我想补充的是,Szarkowski自己的摄影是那种深思熟虑、而不是自然反应的类型。


  很多摄影师只是说每张照片都是凭“直觉”拍摄的。本章不会否认直觉的力量,但是将研究其基础。Andre Kertesz声称从他开始摄影起(1912年20岁时),“从构图的观点来看,我已经成熟了。我最早拍摄的照片的构图已经绝对完美了,平衡、线条和其他每样东西都很好,凭直觉的。这不是我的功劳,我是天生的。”逻辑上说,这意味着Kertesz从来没有改善或者演变其构图,但实际上并不如此。他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只是没有兴趣审视他自己的过程。幸运的是,很多历史上很重要的摄影家,包括卡蒂埃-布列松、安塞尔·亚当斯、沃克·伊文思、爱德华·温斯顿和乔尔·梅耶洛威茨有兴趣这么做,而且他们的审视非常有用—也被用在了这里。


  术语“摄影(Photography)”从表面看,似乎意味着给广泛的主体带来一致性以及产生影像的方法,但是作为一种保护性说明,它暗示了过程中比实际更多的相似性。照相机和软件的技术对于人们拍摄的很多方法来说可能是共同的,但这不能引申得更远。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凭反应拍摄,以及在专用影室里完全控制拍摄,这两者之间摄影师如何创作和构造影像有着巨大的不同。追求设计优秀的影像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过程是不同的。街头和新闻摄影中,反应依赖于直觉和经验(由于后者,总地来说会随时间而进步),在任何情况下,过程必须非常快,经常不允许有时间以按部就班的、符合逻辑的方式考虑问题。在另一个相反的极端,常用于静物和建筑摄影的深思熟虑是缓慢的,要求有能力深入思考并不断探寻。慎重绝不意味着缺乏创造力,只是创造力被唤醒和使用的方式不同。


  在这一章,我从反应摄影开始讨论,探究那些考验预测和处理能力的时机。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前了解你从某个环境能拍到什么类型的影像。如果场景没有本身特别的东西,摄影师可以使用我称之为“保留节目”的影像。这是摄影师知道能够拍到且喜欢其方式的一组头脑里的影像库。对我来说,它包括了我以前拍摄并且觉得满意的影像,我知道它们对我挺合适,我在大脑里保存着它们,以备使用—不是简单的抄袭复制,而是作为设计模版,可用来应付一些新的环境。


[url=]共35页[/url]<<<1234567891011>>>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4-5-9 21:33
浏览欣赏支持!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5-10 11:02
欣赏学习支持!!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5-10 21:01
秋之韵 发表于 2014-5-9 21:33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5-10 21:01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4-5-10 11:02
欣赏学习支持!!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5-10 21:02
秋之韵 发表于 2014-5-9 21:33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4-5-21 14:37
浏览i欣赏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