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风云马武冢 [打印本页]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6-12 14:58
标题: 风云马武冢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5 01:07 编辑

    南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古迹随处可见。市区有一处古迹倒鲜为人知,这就是位于八一路工业路口西北侧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武冢。近日,抽得一时闲暇,一人穿过车水马龙和高楼民居,来至马武冢。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6-12 15:03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4 23:51 编辑

   说起马武其人,可谓鼎鼎大名。历史上的马武,位列后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被封为山都侯、捕虏将军传说中的马武疾恶如仇重情重义、勇猛刚强、质朴可爱,是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备受青睐的东汉大将如此明星人物,自然深入人心。上网查阅资料,且不说山东、山西等地,竟然仅河南就还有唐河、邓州、尉氏等地有马武墓冢记载,令人不觉惊诧
   这马武墓冢竟然有如此之多!孰真,孰假?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6-12 15:06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4 23:55 编辑

  据《后汉书-马武传》记载: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马武出身黑道,后追随南阳发迹的刘秀,屡建奇功,成为“光武中兴”的得力干将,一辈子戎马倥偬,出生入死,竟然快乐地活了77岁,可谓长寿将军。作为“帝乡”、“陪京”, 当时的南阳城“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达官显贵云集于此,一代智圣诸葛亮也选择南阳城西卧龙岗结庐躬耕也是例证。回到家乡安度晚年,应该会是马武的优先选择。死后归葬宛城著名的藏风聚水之地、曾是古申国贵族墓地的“五顷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4 23:59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5 00:02 编辑

    自家距马武冢不足三里,平时对这一大高冢并不怎么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房地产大潮汹涌,马武冢几乎被湮没于摩天高楼之中,如过往云烟,正慢慢被人遗忘。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02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5 00:04 编辑

       偶尔一次南阳卧龙岗之行,忽地触动了我的情愫,驱使着我急切地来拜谒马武冢。
    几天前,朋友告诉我市博物馆在卧龙岗武侯祠内举办了一场“古代石刻艺术展”,展出博物馆数年来悉心收藏的数百件精品石雕文物。听到这一消息,兴趣盎然,赶紧抽空前往参观。

    精美绝伦的碑首、神秘精巧的镇河神兽、珍贵罕见的碑帖石刻,大气雄浑的抱鼓经幢……展出的古代石刻再现南阳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07
    流连之余,少不了再到武侯祠大拜殿前拜诸葛武侯,古草庐旁听抱膝长吟。这次,我驻足在草庐南边一通不起眼的石碑前……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08
    面前是一通“陆军第68军143师429团保卫南阳战役阵亡官兵纪念碑”,立于1945年11月,碑文记录了一场惨烈雄壮的历史——
    1945年3月下旬,日军围攻南阳。28日拂晓,日军从西北方向向卧龙岗据点发起进攻,占领卧龙岗。守军143师429团2营2连1排全体战士浴血奋战,卧龙岗被夺回。同日上午,日军以三百之众,在大炮、机枪掩护下,再次向卧龙岗阵地发起猛攻。一排长赵新芳令全排撤进武侯祠院内,把山门和后门堵死,迅速登上宁远楼、半月台和廊房,给日寇以重大杀伤。正在宁远楼上指挥作战的赵新芳被敌人子弹打中眼部,又一发炮弹把宁远楼一根大梁炸断,屋顶倒塌,赵排长壮烈牺牲。下午3时许,日军推倒南花园围墙窜入武侯祠院内,用刺刀捅死道士张宗健和数名村民。祠内老君像及部分文物被毁,传承22代的道教家谱和道家经典书籍被焚烧。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11
    其实,南阳作为中原要塞,与中国的抗战历史紧密相联。一代智圣躬耕结庐的卧龙岗,更是见证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抗击入侵、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
    就在南阳卧龙岗山门内右边,矗立着一座不怎么起眼的石碑——新唐抗战胜利碑。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12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16
     碑石不语,字痕犹然。历史风云累累呈现:“马武冢、卧龙岗、元庙观三阵地守军排长刘国旺、赵新芳、朱占鳌均以所余十数人,歼敌盈千,卒至弹尽援绝,全部殉国。”
    指挥这场战役的,正是著名的国民党抗日将领、时任68军143师师长黄樵松。
    黄樵松(1901-1948),原名黄德全,字道立,号怡墅,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人,原国民党第30军军长,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英勇参加娘子关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等战役,屡建功绩。抗战胜利后,他不满内战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酝酿起义,事泄被捕遇害。
    守卫南阳是黄樵松参加抗日的最后一次激战,也是他抗日史上的光辉篇章。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18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5 00:20 编辑

       1945年3月22日,日军自鲁山、舞阳、驻马店、叶县分四路向南阳发起攻击。在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后,先后侵占南召、方城县城和赊旗、石桥等地,对南阳城形成三面包围。日军于27日占领镇平、邓县县城,28日占领内乡县城,30日占领西峡口,4月1日占领淅川县城。自3月25日开始,日军集结五个师团并骑兵第4旅团共7万多人,战车百余辆,于21日向南阳、老河口、襄樊进犯。这时,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的重兵已退居宛西及秦岭一带,只有黄樵松的第143师坚守南阳城,以屏障老河口防线。
    当时,日军七八万人压境,对南阳城形成四面包围,而黄樵松之第143师仅3000余人,孤军守城,众寡悬殊,险情不言自明。他一面督促部队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积粮秣弹药,还备棺材一口,亲笔书写“黄樵松灵枢”,表示决心与南阳共存亡。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22
      3月22日,日军自鲁山、舞阳、驻马店、叶县分四路向南阳发起攻击。在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后,先后侵占南召、方城县城和赊旗镇(今社旗县城)、石桥等地,对南阳城形成三面包围。日军于27日占领镇平、邓县县城,28日占领内乡县城,30日占领西峡口镇(今西峡县城),4月1日占领淅川县城。自3月25日开始,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对南阳城发动进攻。这时,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的重兵已退居宛西及秦岭一带,只有黄樵松的第143师坚守南阳城,以屏障老河口防线。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23
    3月24日晚,日军先头部队在南阳城东北盆窑一带与第428团一部开始交战,战斗持续了两天,黄率部坚守阵地,顽强抵御,使日军受阻而无法通过南阳继续前进。日军无奈将其主力转向自河右岸,越过南阳迂回前进,直扑邓县至老河口之线,同时加紧攻打南阳,先后强攻占了白河左岸渡口、卧龙岗高地和独山一带,对南阳城形成三面包围。日军占领独山时,黄樵松迁师部于一酱菜店的顶楼上,白天凭栏指挥,入夜亲临前沿阵地。3月29日,日军开始猛烈攻城,黄樵松沉着指挥其部下顽强据守。当玄妙观的战斗进行到最惨烈时,他亲自前往督战。行进途中,身边警卫人员中弹身亡,黄樵松毅然只身赶到前沿阵地,直至打退日军进攻才离去。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26
    30日拂晓,日军在飞机、重炮、坦克的掩护下,对南阳城全面发起攻击。特别是朝山街外据点的守军被5辆坦克围着扫射,排长李德明所带领的两个班士兵大部分殉国。班长葛子明被俘,日军向他连戳数刀,并押至朝山街踏雷,壮烈牺牲。黄樵松得知后,异常愤慨,亲往朝山街督战,在团长刘云生的英勇率领下,一连打退敌人4次进攻。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27
    此时,马武冢前硝烟弥漫,卧龙岗上炮声隆隆,玄妙观里激战惨烈,守卫此阵地的429团三个排在战斗中歼敌近千人,经七昼夜激战,顶住了敌人的压力,我阵地巍然未动,直到弹尽援绝,全部壮烈殉国。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30
      31日中午,黄部受命撤退。是夜,突围第一梯队的师部(包括直属部队)和第428团士兵身穿棉衣从北门东侧及东北隅出城,涉水渡过白河,于次日拂晓前到达唐河桐河镇附近隐蔽,至薄暮继续转移至源潭镇附近。休整两天后,又迂回折返邓县进人豫西、鄂北山区,到达指定地点郧阳同第5战区司令刘峙汇合
      南阳城内掩护部队被敌军重重包围,未能撤出。4月1日拂晓前,掩护部队与敌军开始交战,至中午一度间歇,仅有零星枪声,下午又发生激烈战斗。是夜,敌军攻人城内,掩护部队全部殉国。
    临别南阳城,
黄樵松沉痛赋诗道:“别矣南阳城,回顾复回顾,红杏暗送香,白水牵衣诉。”著名作家姚雪垠曾据此役著传记《铁打宛城》
赞颂黄樵松的忠勇及对抗战的贡献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33
本帖最后由 花开春秋 于 2014-8-5 00:39 编辑

    立于高冢,听虫吟鸟鸣,看风云变幻,忽忆起民国巨擎于右任老先生的一首古词《仙吕-寄生草》——
    持节求民瘼,寻诗访战场。眼见那,黄河滚滚翻新浪。眼见那,中条巍巍呈奇状。眼见那,新唐惨惨无名的英雄葬。惜则惜,少陵挡驾武侯忙。惜则惜,江山寂寞何人唱!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35
    八年抗战,战火煎逼,梦想涅盘,耗尽热血,国人经历了一幕改变命运的大时代。奋斗中,有成功者、失败者、牺牲者,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参与者……在那个抗战大时代,千千万万的战士倒下了,千千万万的平民倒下了,蝼蚁般被踩在脚下,声息绝灭,但波澜壮阔的战争,民族屹立不倒的担当,是靠他们才坚定地坚持下来。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36
   一代英豪,终归尘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闹市繁华之中,阳光透过林立高楼,洒向这片高冢,轻风无语。一株高大的老槐树兀立冢侧,老枝嶙峋,那应是英雄的丰碑。草木萋萋,滋生曼长于勇士热血曾浸透的这片土地,片片叶脉写满不应该被遗忘的真实历史。岁荣岁枯,有些事情,总不该被忘却。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37
    冢畔大树荫凉,是闹市之中难得的清幽。老人们的细语,孩子们的欢声缭绕在耳畔,轻轻穿梭于高冢之畔。当年的英烈们如果能活到现在,当亦是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但是,为了大多数人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他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不过,让人们拥有快乐、和平和有尊严地生活,不正是英雄们的希望么?——历史会记住他们,哪怕只是留住他们的一点事迹,那都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作者: 花开春秋    时间: 2014-8-5 00:38
    日暮,再望马武冢,风云正起……



作者: 高阳残雪    时间: 2014-10-19 12:12
{:7_296:}{:7_296:}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3 20:30
再来欣赏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