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试读]眼不离开取景器--都别照亮 [打印本页]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7-18 14:06
标题: [试读]眼不离开取景器--都别照亮
[试读]眼不离开取景器--都别照亮

发布时间:2009-04-03 来源:瞬间的背后 作者:[美]乔·麦克纳利 责任编辑:小吞

  “如果要某样东西看来有趣,就别都照亮。”


  John Loengard,《生活》杂志的图片编辑,曾告诉我说“如果要某样东西看来有趣,就别都照亮。”他太正确了。

  要相信直觉。当时的情况是,客户是《游行》杂志,他们的用的纸,这么说吧,不算是最好的,所以他们总是需要或者想要色彩。他们总是对我说:不要米黄色,不要棕色,一定要拍出颜色来。我对这时人到晚年的Tony Bennett(美国爵士乐歌唱家,红极50年代,并在90年代复出——译者注)的想象却是情绪化、充满反思的的一幅画面,用最少的光在黑色背景上。现在看来黑色不是取得成功的法宝了。

  我可以拍他两个小时,为此我尝试了四种组合:黑色,白色,灰色和一种米色的手绘日落背景。我估计黑色只能留给自己欣赏了——又一个不能发表的最爱。

  我们在影棚里回归经典,Tony的表演一如从前,丝毫不差。他很喜欢那个老式的道具麦克风。当他把脸转向那唯一的一盏灯时,那天的照片拍成了,并且成为了封面——和编辑难得的一次一致。


  如何拍摄这类照片:在这样的场景下,光线一定要和情绪配合。Tony是情绪很深沉的类型,所以我一定不会拿灼人的强光拍他。我把一个大型Octabank1放在相机他右侧偏后的地方,勾勒出他那著名的Bennett轮廓。我让他转向灯光并怀抱那个50年代的麦克风。强调一遍 :细节。我提前一天专门到洛杉矶的道具商店给他买的。想想看他坐在那里两手空空的样子吧。



  1Octabank:一种大型柔光灯,能制造非常柔和的反射光。影室人像和环境人像的工业标准装备。


  内容节选自《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第二章:眼不离开取景器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7-18 14:09
{:7_307:}{:7_307:}
作者: 一个从    时间: 2014-7-18 16:17
关注、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7-18 21:02
一个从 发表于 2014-7-18 16:17
关注、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作者: 时光章【光影】    时间: 2014-7-19 06:59
谢谢分享!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7-19 08:25
时光章【光影】 发表于 2014-7-19 06:59
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作者: 老兵新手    时间: 2014-7-20 15:45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4-7-20 18:05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7-20 18:48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4-7-20 18:05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4-7-20 18:48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4-7-20 15:45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