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世界经典摄影作品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2
标题: 世界经典摄影作品欣赏
2013-9-22 18:04 上传
下载附件 (63.5 KB)
1、乔治.罗杰[英]德国贝尔森 1945年
尸体的恶臭和恐怖以及它昭示的内涵,出现在一幅非常奇怪的平静画面中:一个小孩正经过尸骨遍地的集中营地,强烈的阳光把他的脸和道路照得惨白刺眼,背景中的树林却显得出奇的宁静。
乔治.罗杰从一个船员转变为自由摄影师的时期,正好是社会与政治的大环境把摄影培育成为一种集历史性、文献性及信息性的主要纪录媒介的时期。
30年代涌起的法西斯浪潮与军国主义,从罗马到柏林到东京,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上演悲剧的巨大舞台。这个广阔的“工作室”为摄影师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题材:埃塞俄比亚冲突、日本的侵华战争、西班牙内战……战争使摄影师们忙得马不停蹄,正如它让外科医生们片刻不得休息一样。这并不是因为战争场面比泰晤士河畔悠闲散步的人们更上相,而是因为战争创造一种对于影像的可怖需求。传媒对于这类照片有强烈的胃口,而报道者之间则形成了某种模糊但富于创造性的竞争感。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2
2013-9-22 18:05 上传
下载附件 (35.7 KB)
2、作者:(美国)大卫.伯内特 摄于1984年
在多灾多难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由于众多的河流发源于此,人们又称这里是“东亚水塔”。然而由于殖民主义的掠夺,国内政治动乱不断,经济十分落后,连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坏,使这里连年干旱、颗粒无收。
这幅作品以特写的镜头展示了倍受干旱折磨的生活状况:一个十岁的男孩干渴到了极点。就像一棵被火太阳暴晒的禾苗,渴求着甘露的降临,但是没有甘露。小男孩出于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经有过水流的自来水管下去拼命吮吸着。这是他的生命之源,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双眼紧闭,古铜色的皮肤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这里不再有水,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作品的强大感染力正在于此。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2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58.3 KB)
3、经济发展迅猛的美国到处设有沾沾自喜的广告牌。作品中的巨幅宣传画就是美国政府自鸣得意的宣扬;衣冠楚楚的四口之家,正神采飞扬地乘着豪华轿车出游,右边潇洒的手写体写道: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得上美国的生活方式。宣传画上端写的是: “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幅画的下面,却是排着长队等着领救济粮的贫民。美国发达的经济并没有造福全体人民,而是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作品生动有力地告诉人们:富裕,是美国的生活方式;贫穷,也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形象鲜明的画面使人们深刻地认识了美国的全貌。正如人们所说:你要是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是天堂;你要是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2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59.48 KB)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第一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
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辨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
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2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62.2 KB)
5、二战期间,在德国及被占领土地上,纳粹建立了几十座集中营。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奥斯维辛死亡营,那里接连几个月每天用煤气要杀死12000名受难者。
美国军队在1945年4月11日占领了德国东部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发现其中有21000名快要饿死的幸存者和几千具尸体。
据官方统计,德国纳粹崩溃前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是屠杀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等,其中仅犹太人就有600万人被杀害。德寇撤走时,他们尽可能地把这些集中营销毁掉。成堆的尸体骨灰,装满头发的仓库就是活生生的证据。美国著名战地女记者怀特拍摄的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体的脚,令人触目惊心。法西斯的罪行通过照片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3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56.92 KB)
6、作者:(法国巴黎)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3年。前面求职的姑娘正接受“面试”。巨大的失业数字令歌舞厅老板有了挑三拣四的权利。
1953 年,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杜瓦斯诺受《摄影记者》杂志之托,拍摄了一组关于巴黎马约尔歌舞厅的专题报道。对于当时生活十分拮据的杜瓦斯诺来说,接受杂志社这个合约意味着经济困难的缓解。但一向以拍摄严肃题材著称的摄影家,却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以风月场为主题的报道任务。然而,当他深入到马约尔歌舞厅的生活中后,却发现这里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可能代表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马约尔歌舞厅规模很小,只有仅能容纳400人的观众席,它还没有雄心去争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然而靠着为换一片面包的姑娘们的大胆的裸露表演,马约尔歌舞厅最终声名远扬了。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3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37.91 KB)
7、拉里·克拉克美国 1971年
这幅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孕妇正在给自已注射毒品的情景。克拉克以一种近乎神圣的气氛,来刻画这位孕妇的专心致志,因而使这一场景以及吸毒本身更显示出一种异样的震撼。1971年,美国摄影家拉里·克拉克的摄影集《图尔沙》出版。这是一本反映了60年代美国中部地区青少年的吸毒生活的纪实摄影画册,据说其影像冲击力不亚于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
作为青少年吸毒集团一员的克拉克以其犀利、饱满、有力且富于动感的影像,真切地传达出他与他的朋友们的肉体与精神两方面的痛苦与郁闷。由于克拉克的自身参与,因此他在集团中的存在就不是被视为一种外来因素。也因此,他得以不受阻挠地深人、忠实地记录这群越轨者的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活实态。克拉克的这种忠于个人感受,排除既定价值观对观察与记录的干扰的纪实方法在此以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并成为80年代以后盛行的“隐私纪实”风格的先声。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4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49.51 KB)
8、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4
2013-9-22 18:06 上传
下载附件 (51.83 KB)
9、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4
2013-9-22 18:11 上传
下载附件 (29.8 KB)
10、(美国)乔.罗森 1945年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盟军为了向日本本土发起总攻,决定先夺下东京的海**户——琉璜岛,结果经过了26个日夜的恶战。伤19217名、死亡6821名战士,才歼灭了三万日本守军,把美国国旗插上琉璜岛。记者意识到这一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便冒着枪林弹雨,及时地捕捉到这个珍贵的历史镜头。
这幅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战地气息,具有激烈的战斗节奏。战士们为了胜利而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作品充溢着崇高昂扬的气氛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这是幅传神的画,展示着人类命运的生死搏斗;这是首悲壮的歌,赞颂着壮士们忘我献身的精神。
这幅作品在当时如同胜利的捷报传遍全世界,它被印在报纸上、书刊上、百科全书上,成为二战胜利的象征。战后,又被雕塑家制成巨大的铜像,矗立在美国阿林顿市中心广场,成为人们向往英勇献身精神的永恒纪念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4
2013-9-22 18:11 上传
下载附件 (35.64 KB)
11、(美国)托马斯1928年
谋杀和被处死是人类社会中恐怖与残忍的事件。有谋杀就有“杀人偿命”的惩罚。人们不愿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而一旦发生,又都希望看到当时的情景。
1928年1月12日,美国妇女罗丝由于谋杀亲夫与同谋犯格雷一同被判处上电椅处死。《纽约每日新闻》的执行编辑们不满足于用文字报道死刑的情况,认为公众有权利看到实际情况的照片。但是,美国同世界各国一样,许多牵扯政治、军事、法律的事件,就有一个不约而同的规定:不许拍照!结果他们就商量出一个办法,决定用一架微型照相机,系在记者的脚踝上,这样可以通过监狱看守的搜身。在刑前一个月,《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托马斯被借到纽约,因为当地记者和监狱官都不认得他,行动不易被识破。托马斯住在旅馆里,用一架改装的微型照相机进行练习,一根长长的快门线从裤腿里往上结在胸前,拍摄时,把裤脚稍稍提起,便可露出镜头。
终于等到执行死刑的那一天,托马斯混在记者群里进入到监狱。罗丝被带上电椅,捆上了皮带,第一次通电,她震动了一下,托马斯及时拍了下来。第二次、第三次通电,只要电流一通,他都偷偷地揿动快门。
事后他飞快地赶回报社冲洗。因为曝光时间长,影像有些模糊,但是,正好从中看到人被电击的恐怖情景。照片被用整版篇幅刊登在《纽约每日新闻版》上,通栏大标题是“死亡”!当时,这张照片震动了整个美国,全国上下议论纷纷。
做历史的见证人,不给任何重要事件留下历史的空白。这是新闻摄影师的使命。这幅照片的拍摄与发表就是明证。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5
[玛丽莲·梦露] 此照拍摄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5
[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5
[毕加索] “请看这块面包,这是面包师出的主意。它们只有四个手指,这也是它们被命名为毕加索的原因。”毕加索如此对杜瓦诺斯说道。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5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 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6
[最著名的吻] 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6
[亭亭玉立] 1927年,韦斯顿的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访问一个画家朋友时,他带回了一批贝壳。他对它们进行长时间的曝光,试验各种可能想到的组合安排、布光、运用背景。这些贝壳照片带着一种强有力的形体感和神秘的内在生命。这使得它们跟以前出现过的静物照片有了显著的区别。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6
[受伤的女子] 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是那幺安详而不带一丝猬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6
[小大人] 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 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6
[碎镜] 镜子打碎了,两个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则默默看着,像犯了错的大人们那样惶恐。与此同时,另外的世界则依然各自奔忙,这是1981年出版的《观察的方式》一书68张系列街头摄影中的第14张,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7
[撤退] 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却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M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7
[婚礼上的妒忌] 捧花女孩简.斯奇罗特气愤地看着送戒指男孩里基.罗夫忙着和别的女人亲热,即使那女人是新娘。摄影师准确的抓拍到人物妒忌时的表情。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7
[苦难的眼睛]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的,照片揭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7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能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终于不治。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这张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的神情,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7
[枪] 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7
[被打捞的小猫] 这并不是一锅小猫靓汤。8周大的猫咪呼噜噜太想知道主人的晚餐是什么了,它围着面汤锅打转,直到一头载了进去……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8
[艺境] 同样是静物摄影,杜瓦诺斯眼中的雕塑则显得写实多了。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8
[布列松习作]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8
[雪地上的狗] 从地沟的铁栅上跨过的狗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但它的存在保证了这幅雪景图不至于落入单纯风景照的俗套,并与背景中那些排列整齐的树一起构成这一刻神秘的宁静气氛。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8
[旋转的温达] 这张照片是杜瓦诺斯1953年在一条大街上拍的。这期间,他拍摄大量温达的照片。温达在她父母的马戏团工作,实际上她是一个脱衣舞表演者,被称作“激情的蜗牛”。对“温达”的着迷来源于她的表演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表演场里黑乎乎的,条件极其简陋,连街头苦力都可以进去看她的表演,外面则十分明亮,这明确地显示了公共场所和隐秘场所的对比。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8
[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从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获得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在我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漠然地擦肩而过?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8
[拿玩具手榴弹的小男孩] 阿伯斯的风格是一种幻想世界和意识形态世界的不和谐,正如这幅照片中阳光明媚的公园和两棵梨树;优美的景致和小孩子明显恐怖而带点残暴的表情。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9
[铁路边的商店] 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铁路边的商店,再现了美国30年代乡村富有的一面:种类繁多的瓜果和鱼,以及穿戴整齐的商店老板。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9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被枪杀] “奥斯瓦尔德出现了,我举起照相机,察觉到有人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向前迈了三步,我按下快门。我直到听到枪响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向鲁比扑过去时我照了另一张照片,可是闪光灯不起作用,又来不及充电。我一直为第一张照片感到担心,我有没有过早地按下快门?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我才能够从监狱里下班回办公室去把照片洗出来,——快门没有按得过早。”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9
[陷阱]一个老人牵着狗进了我们的圈套。。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9
[穿衣的模特儿和裸画] 画家为他穿著大衣的女友画一幅裸画,这是在塞纳河畔由摄 影师精心安排的一个“行为艺术”,最初的目的不过是想看 看周围的人对此有何反应。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29
[模范监狱所见] 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0
[乡村医生] 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杂志派往科罗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个工作中的医生。这次克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摄影作品集的诞生。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美国空军来到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但最终他的成果不受编辑的肯定,被予辞退。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成为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能否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0
[雕塑家贾柯米蒂] 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的动作过程中下手。这张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处。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0
[你先请] 小 猫米特和小狗托森正在决定谁先下嘴。金花鼠吉姆万万没有想到,主人刚离开家,自己就要变成这两个“朋友”的晚餐。它们三个都是马克家喂养的宠物,在主人面前,它们似乎是亲密无间的伙伴。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0
[“决定性瞬间”的美学]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的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0
[亲战游行] 这位穿戴整齐的游行者所佩的徽章上写着﹕“上帝保佑美国,支持我们在越南的孩子们。”但事实与他的期望正好相反,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战争不仅未使北越军队退却,反而让更多的“孩子”命丧异国他乡。本作品为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0
[木偶戏表演] 伊森斯塔特清楚地记得这张照片是当时《生活》杂志委托他拍摄一个“伊森斯塔特眼中的巴黎”专辑中的一张。“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巴黎曾经被许多人摄入他们的镜头。后来在帕克得.芝刺索雷斯我发现了一个露天木偶戏表演,许多孩子在怀着惊奇和兴奋的心情观看。“我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接连拍了两卷胶卷。”当伊森斯塔特92岁时,他承认:“在我有关人的表情的作品中,没有哪一幅比这张成功。”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1
[他们看见了什么] 这位绅士跟妻子的注意力显然不在同一幅画上。这张照片是在一家古玩店里拍的。"有一天我去美术馆,看到许多人盯着这幅画,并且他们的反应非常有趣。于是我把照相机放在我的腿上,看我是否能够拍到一些好照片。因为橱窗的反光作用,路上的行人根本看不清我在做什么。”杜瓦诺斯把这个情景称作"开地球的玩笑”。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4-10-28 11:31

Richard Avedon:无色优雅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作者: 渔水翁 时间: 2014-10-28 17:21
谢谢分享。
作者: 舞钢秋枫 时间: 2014-10-30 06:38
经典作品欣赏学习
作者: 娄群才 时间: 2014-10-30 08:49
经典作品欣赏学习
作者: 云追月 时间: 2014-10-31 13:16
拜读 学习分享了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