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留住最绚丽的时刻 日出夕阳的拍摄秘籍(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1-26 10:54
标题: 留住最绚丽的时刻 日出夕阳的拍摄秘籍(二)

      来源:佳友在线  作者: 雷依里
              日出日落的差别与拍摄控制

日出和日落时都有令人陶醉的色彩。日落的色调更加温暖,因为一天结束时,空气中的尘埃比日出时更多。对于普通人来说,简单的生活经验使人们可以轻易地分辨日出和日落,但日出和日落有相同相近的光线色温,仅通过照片往往无法区分它们。

为了表现日出和日落的特点,可以使用多收取天空的方式表现日出;可以在画面中增添其他元素并利用其阴影表现日落。日出给人希望,在曝光时可适当增曝光,使画面明亮。日落使人深沉,在曝光时可适当减曝光,以加重画面的色彩。


日出照片实例

夕阳照片实例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1-26 10:54
        
日落后的火烧云
当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之后,不要急于结束拍摄,因为此时正是美丽的火烧云出现的时间段。

日落的火烧云和彩霞的出现需要特定的条件;天空中一定要有足够多的云。在太阳刚落入地平线的时分,被映红的云朵的色彩甚至比太阳没有退出之前还要鲜红。色彩成为彩霞和火烧云照片的重点表现主题。为了渲染和加强这种效果,可以适当减曝光补偿,并且适当收取地平线或其他前景,以避免画面构成的空洞感。


火烧云照片实例

火烧云照片实例

火烧云照片实例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1-26 10:54
        
剪影以及太阳的遮挡
在夕阳中拍摄建筑物的剪影,可以使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景物得到大为不同的拍摄效果。

由于剪影多是逆光拍摄的,如果镜头的素质不够优秀,强烈的太阳光线有可能在画面中产生眩光。眩光的产生是因为光线在镜头内部发生折射。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可以利用剪影中的一部分遮挡住太阳,减弱太阳的光线,避免眩光的出现。


本例照片中的钢架桥这样的物体无法完全将其遮住。太阳从钢架的缝隙中透射出来,成为画面的高光点,而这也正是希望得到的效果。利用剪影遮挡太阳的方式,可以通过拍摄角度的轻微变化来调整太阳的光亮强度。

本例中,如果直白地表现夕阳下的树木,拍摄效果不会理想,因为画面构图松散。拍摄本例的照片时,使用长焦镜头结合开放式构图,截取枝干的局部,构造由树干区隔的画面空间分布,树木在夕阳下的剪影造型得以进一步加强。


用石狮子作为画面的剪影和前景

从低角度拍摄草丛的剪影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1-26 10:55

水面反射金光
拍摄日出日落时,除了直白地拍摄太阳和天空以外,还可以使用侧面表现的方式含蓄地表现它们的色彩和感染力。

寻找高反光的景物,如湖面、海面等,将它们在日出或日落中被映红的水面拍摄下来,就是典型的侧面表现实例。

受拍摄角度、视线方向以及光的反射原理的影响,水面反射的金光不是一片,而是会形成以太阳的方向为起点,以拍摄位置为目标点的水面高光线条。这种现象加强了画面的明暗对比和水面的质感变化,再利用一些礁石、船只等辅助元素可以拍到一张极美的夕阳水景。


夕阳下的水景照片实例

日出夕阳十分,水面会产生耀眼的红色反光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1-26 10:55
                收藏                    
表现放射状光芒
当早上四五点钟爬起来,辛苦地准备日出的拍摄时,经常会遇到不好的天气,如天边的厚厚的云层将太阳完全遮住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越来越亮,太阳越升越高,只是找不到它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出的色彩也越来越归于平淡。这时,不可过分失望,更不可放弃拍摄。因为太阳随时都可能从云层中露出头来。

当云层露出缝隙,朝阳金色的放射线光芒便会撒向大地。这时,要将光芒、云层以及露出的太阳结合起来,着力表现这种神圣的景象。

要将放射线光芒的方向性拍摄得十分清晰,需要适当减曝光,并且通过后期处理加强画面反差。


在峨眉山金顶拍摄的日出时分的放射状光芒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2-12 15:25
红尘乱心 发表于 2014-12-12 14:23
好贴,精彩,支持!

谢谢红尘乱心老师赏评支持!周末愉快!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2-19 14:24
红尘乱心 发表于 2014-12-15 12:42
支持 学习 老师佳作

谢谢红尘乱心老师赏评支持!周末愉快!

作者: 淮源头人    时间: 2014-12-23 13:58
红尘乱心 发表于 2014-12-23 11:04
支持、学习、老师佳作!~

谢谢红尘乱心老师赏评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