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27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满异 责任编辑:my
延伸阅读:
五月的梅雨是摄影师冯方宇(无忌ID:富士情节)迷恋江南的理由,作为南京人,他深谙昆曲和园林共同构筑的江南文化传统。在用影像描绘江南多年后,他发现江南文化这个精神家园“也许仅仅只是一份遗产……也许继承光大,也许随风湮灭。”
在冯方宇的《梅雨》中,水与火矛盾共存着,是“隔岸观火”的视觉呈现,而令江南主义幻想破灭的纵火者,正是这“隔岸观火”的大多数人。面对社会格局、时代变迁对精神世界、精神生活造成的影响,冯方宇用观念摄影的手段发出这样的疑问:得到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相信观者心中自有答案,那么,就让“答案在风中飘”。
自由摄影师冯方宇
“《梅雨》系列的原始想法应该在园林,而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戏曲片段”
相机型号: Nikon Nikon SUPER COOLSCAN 8000 ED iso: 快门: 光圈:
色影无忌:尽管《梅雨》的题目是“雨”,但观者比较容易注意到每张照片中的一撮“火”,你赋予了“火苗”哪些东西?
冯方宇:很多人都问过“火”这个问题。《梅雨》系列是我对理想的江南主义的一种幻想,“火”就是用来烧掉这种幻想。其实这里的“火”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可能是冲突,破坏,矛盾,或者摧毁理想的现实残酷。在传统文化逐渐变质庸俗化的今天,疑问与责难之声四起,殊不知纵火者就是隔岸观火的大多数。想要表达意思的很多很暧昧,也许意识中暧昧难明的东西才是真正想抒发的本意。
色影无忌:水火不相容,为什么放在同一个画面中?
冯方宇:水与火确实不相容,在画面中,则正是一种矛盾冲突的表现。
色影无忌:《梅雨》是否寄托了你的个人情感,比方说乡愁?
冯方宇:应该说并没有太多的乡愁,因为我本身不是苏州人,但是我的家乡南京,也是一个昆曲水平最高的地方,我也是一个昆曲爱好者。不过,《梅雨》系列的原始想法应该在园林,而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戏曲片段。梅雨、园林、昆曲共同构成了江南的精致名片,梅雨的特点就是阴晴不定,我喜欢在雨季里游走江南的园林。用影像描绘江南已有许多年,在这里的江南绝不仅仅只是地理范畴,她作为“家园”的符号意义其实一直存在。然而当我发现用昆曲和苏州园林可以如此精确的描绘江南时,才惊觉,这个“家园”也许仅仅只是一份遗产,沉甸甸,轻飘飘,也许继承光大,也许随风湮灭。
“‘观念摄影’,这种形式能强有力的、最大化的体现艺术家的思考”
色影无忌:谈谈拍摄过程吧,在哪里取景的,演员们来自昆曲团吗?道具从哪找来?作品耗时多久?
冯方宇:前期先用反转片拍摄江南园林素材,在梅雨季节去了苏州很多园林,例如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等,还去了东山古镇取了一些景。然后用数码相机拍摄昆曲演员和超长水袖,道具是剧团借的。每个人物拍摄都必须按照素材照片的光线模拟出相似的光线来。这些演员都是江苏省昆剧院的专业年轻演员,当年省昆剧院的领导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现在这些年轻演员都成角儿了,身价不菲,整天忙于演出排练,再做这样的拍照合作已经很难了。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再用后期运用电脑技术加以合成制作。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
色影无忌:从一开始摄影就拍观念作品吗,还是做过其它尝试?
冯方宇:我上大学的时候,刚刚兴起的“观念摄影”闯入了我的眼球,不过长期以来我并没有搞“观念摄影”。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拍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起家”的,我是个古建筑的超级发烧友。多年来,走南闯北,拍过很多古建筑,而拍摄了6年的《城墙旧影像的终结》是我第一个较为成熟的作品集和影展,同时也是我对古都南京的一份真挚的礼赞。从一开始喜欢神秘的陵墓和城墙、到喜欢宫殿和庙宇、现在则更多喜欢园林和民居。所以,在我转型后作品里,题材大多也有古建筑的影子,例如《梅雨》中的苏州园林、《祠堂》中废弃的老祠堂、《北京时刻》里圆明园的遗迹……
色影无忌:为什么选择观念摄影这一表达手段?
冯方宇:其实早期我一直是拍黑白纪实的,后来又拍过很多素材式的反转片,时间一长,我便有了一个绰号叫“古建筑素材摄影师”。过去的几年里,我不断思考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应该在简单记录之上加入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思考,于是便开始尝试一种介于纪实和观念之间的摄影方式,带着“观念”去“纪实”,以“纪实”的形式“观念”。这让我在自己热衷的古建筑题材上找到了新的创作激情。“观念摄影”,这种形式能强有力的、最大化的体现艺术家的思考,能包含很多思想,创作手法也会比较自由,没有传统思维上的束缚。
“拍照这个环节还是很重要”
相机型号: Nikon Nikon SUPER COOLSCAN 8000 ED iso: 快门: 光圈:
色影无忌:介绍下你之前的作品?只看过《北京时刻》,挺讽刺的。
冯方宇:我现在更想把一个题材拍的很透、很全面。《梅雨》是2007开始做的,可能还会再发展一些宽幅的画面。之后有了《祠堂》、《神话村》、《我的大桥》、《圆明园》等系列作品。《北京时刻》就是《圆明园》这个系列当中的一组,我计划将有“圆明园三部曲”的作品。《北京时刻》就是对近年浮躁膨胀的“中国主义”一次极富戏剧性的批判。
色影无忌:在观念摄影中,拍照这一行为还重要么?毕竟很多观念作品需要大量使用后期合成。
冯方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拍照这个环节还是很重要的,观念作品虽然是通过后期合成,但如果前期素材拍摄不佳,后期的效果就不能完美。也有很多的观念作品是一次拍成的,例如像徐勇+俞娜的《解决方案》就利用了广告摄影的手法一次拍成。
Pink Floyd专辑《wish you were here》
色影无忌:Pink Floyd的那张封面着火的专辑献给离开乐队的兄弟,你的着火的江南是否有致敬的成分或是纪念意义?
冯方宇:可能有一些吧,我想更多是对过去的江南文化的一种纪念,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接触到了大量西方的现代音乐,Pink Floyd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支乐队,也许是他们“艺术摇滚”风格一直影响着我不要随波逐流。
色影无忌:接下来有什么拍摄计划?
冯方宇:完成《我的大桥》、《圆明园》这两个系列的作品,然后争取能再办展览。
摄影师简介:
冯方宇 无忌网名:富士情节
1977年出生于南京
199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6年4月,《城垣南京》摄影展,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展厅
2006年8月,《孝陵岁月》摄影展,南京新华书店画廊
2006年12月,《江南.忆.家园》,中国深圳首届国际针孔摄影展参展作品
2008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杰出作品金牌奖
2008年9月 《梅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个展
2008年9月 《祠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博联社影展
2008年9月 上海928网络点击展参展
2009年3月 《梅雨》 冯方宇摄影作品展 费历尼画廊 上海
2009年5月 《祠堂》获2008年爱普生彩色影像大赛入围奖
现为自由摄影师
冯方宇(4) 梅雨(4) 无忌访谈(80) 观念摄影(80) 中国摄影(60) 摄影师(904) 江南(97) 昆(3)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4-12-28 15:47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小草 发表于 2014-12-29 10:37
感谢老师分享!
小草 发表于 2014-12-29 10:38
好知识,学习了!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4-12-30 23:16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云追月 发表于 2014-12-31 08:49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云追月 发表于 2014-12-31 08:51
老师辛苦了 祝元旦快乐
唐河老徐 发表于 2015-1-1 19:15
投票加分欣赏支持 ,元旦佳节快乐!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5-1-3 18:50
欣赏学习支持 谢谢分享!
秋之韵 发表于 2015-1-6 10:38
欣赏佳作,谢谢分享!
秋语 发表于 2015-1-18 15:03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