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1972年出生在日本的女生。1993年,毕业于Seian Women's College,2004年以Aila摄影作品出名,在美国、日本艺廊展出,前后发表过很多个展,更获得2002年第27回木村伊兵卫写真奖,擅长用6×6的方画幅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事物,而这些细微特写似乎都笼罩在一层朦胧的薄膜之中,色调柔和得接近惨白。![]() ![]() 被川内的照片据说是用胶片拍的,迷住了很多内心柔软的人,那么数码照片能通过后期调出这种光感么? ![]() 这个问题非常之好,值得一答。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以前的知识: 当我们复制原图,使用高斯模糊,然后把混合模式改为滤色时,会产生发光效果。 原因我在《从后期到后期》里面有讲: ![]() ![]() ![]() OK,这些都不重要,我想问一个问题: 高斯模糊半径大小对于最终的画面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吧。 我们来实验一下。 半径为5时: ![]() ![]() ![]() ![]() 简而言之,半径越大,画面受影响的区域相对变大,整个画面的光线更加均匀,显得更加自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画面的轮廓光会减弱。 如果半径过小,会导致画面很不自然,如果半径过大,会让轮廓光丢失,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选择合适的半径 但这个技能点太高,我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多的时候靠试,就是调一个半径然后看画面效果,效率太低。 二、综合法 所谓综合法,就是你先把原图层复制两次,其中一个选择一个较小的半径,另外一个选择一个较大的半径,然后把混合模式都改为滤色,然后调整这两个图层的不透明度,使其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 这个方法简直酷炫,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好,我们来看看川内伦子的图: ![]() 这时候,后期高手就会告诉你啦,他会告诉你使用蒙版解决这个问题,即通过涂抹图层的方式将一部分光效去掉。 这的确是一个方法,不过太“笨”了。 下面又是大招,接稳了。 我们打开一张图片: ![]() ![]() 但我们这里用到另外一个功能。 我们把阈值色阶调为100,确定。 画面就自动变为黑白两色的图片了。 这时候我们选择任意一个通道,ctrl+单击鼠标左键,选择一个选区。 然后把刚才这个选区从原始图层里新建。 效果是这样的: ![]() 其实我这样做就是将高光与低光分离,从而让发光效果只出现在指定位置。 然后我们对刚才那个图层使用高斯模糊,把混合模式改为滤色,这样发光效果就出现在了我们指定的位置: ![]() ![]() ![]() |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