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董春辉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 最近,一座深山中的古建筑让同安西山村村民很牵挂,那里曾是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的信仰所在。昨日,村民叶先生向记者反映,位于同安城北五显镇内的黄文炤(也作“照”)故居———雪山岩迎来越来越多的香客和游客,希望政府对故居进行保护和开发。
一天曾有上千游客
昨日12时30分,在叶先生的带领下,记者从明溪村前岩山脚下沿着宽仅一米的陡峭山路,徒步往黄文炤故居进发。一个半小时后,当记者爬上最后一处陡坡后,视野突然开阔起来,黄文炤故居正好在陡坡对面。
这座闽南传统飞檐式建筑背靠大山,前方是鱼塘、茶园和菜地,旁边是高大翠绿的樟树,风景十分优美。记者走进这处古建筑,发现它分为前后两间房,屋子里的布局大体相似,均是在正厅中央供奉佛像,周围则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古建筑的右侧则是西山村搭建的厨房,游客到此可用免费的油、米、盐等做饭。
叶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年代久远,古建筑的一角曾经坍塌,其他部位也有损坏,但西山村黄氏后裔凭借各方提供的捐款修缮房屋,使得建筑物得以保存至今。“如今香客和游客越来越多,最多时一天有数千人,免费厨房从凌晨4点一直运转到晚上7点。”叶先生说,如今房子前面的鱼塘几乎干涸,旁边的一座用于游客休息的房子也被人推倒,看到这种景象,当地村民很希望政府对故居进行保护和开发。
政府暂无开发计划
据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该古建筑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黄文炤所建,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黄文炤生于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学富五车,24岁时中秀才,但之后屡考屡败,于是绝意科举,专心著书立说,授徒讲学,有‘学溯关闽’的美誉,更被时人称为‘黄布衣’。顺治初年,为躲避战乱,隐居于星子庄,建设雪山岩,到现在已有近400年历史。”颜立水说,据传黄文炤死后叮嘱后人不得将他埋葬,只能悬棺于房中以示反清之志,直到悬棺用的绳子断掉,同宗族人才将他入土为安。
针对黄文炤故居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记者联系了五显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政府没有开发黄文炤故居的计划,“这处古建筑涉及到很多分散各地的黄氏后人,它的归属存在争议,在厘清归属并经专家论证后才会决定是否开发”。随后,记者又致电同安区文物办,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黄文炤故居尚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政府没有对该处建筑的保护计划。
宛楚丹淅 发表于 2015-3-21 11:11
··············································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3-21 12:03
感谢老师分享!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5-3-21 14:15
浏览欣赏支持!谢谢分享!!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5-3-21 14:15
浏览欣赏支持!谢谢分享!!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5-3-21 14:49
浏览欣赏支持!谢谢分享!!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3-21 17:40
浏览欣赏支持!
小草 发表于 2015-3-25 11:41
感谢老师分享!
小草 发表于 2015-3-25 11:42
不错的资讯
秋之韵 发表于 2015-3-30 09:49
欣赏学习佳作!!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