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用光线作画 [打印本页]
作者: 安逸001 时间: 2015-3-29 09:15
标题: 用光线作画
薄荷味夏天——用光线作画
拍摄思路:这一组的拍摄是在夏天的7点,在小区里看到落日营造出的一篇温暖的光芒,两人便拿着小相机在小区里拍摄的一组照片,很是轻快和随意。因为有部分房屋建筑物的遮挡,光线反而层层衰减慢慢变得柔和。
逆光拍摄构图:因为阳光进入镜头,会出现雾蒙蒙的感觉,也能给照片增添一定的氛围感。在取景中,避免太阳和逆光在画面中占比太大,为了突出主体,尽量把太阳光源放在画面边缘处,同时也可以让人物挡住一部分太阳光,方便对焦。


这组的拍摄更为随意,主要是在太阳光感下的随意走动,转圈和玩闹,并没有想到拍出什么作品,反而这样无压力的状态下,两人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顺畅和自然。


光线主要是打到一侧的头发上,所以同时人物面部也清晰而且透亮。
后期技法:这组照片是采用raw格式拍摄,所以后期主要用的lightroom调整,调整了小痰盂在对比上的不足,加强了部分对比度和饱和度,让整组照片呈现出清凉和通透的夏季感觉。
作者: 白开水2015 时间: 2015-3-29 09:22
学习欣赏安逸老师佳作,收藏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唐河老徐 时间: 2015-3-29 10:00
佳作一起欣赏,快乐一起分享,投票加分,双休日快乐!
作者: 孤芳独赏 时间: 2015-3-29 10:28
图文并茂!相当给力!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李新民 时间: 2015-3-29 10:59
欣赏佳作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老兵新手 时间: 2015-3-29 11:13
{:7_296:}
作者: 梦里远山 时间: 2015-3-29 11:58
欣赏投票加分支持老师佳作!
作者: 敏而好学者 时间: 2015-3-29 14:20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
作者: 云山乱 时间: 2015-3-29 14:29
学习欣赏老师精彩作品
作者: 渔水翁 时间: 2015-3-29 15:27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5-3-29 16:39
学习欣赏老师佳作!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5-3-29 16:45
欣赏支持老师佳作
作者: 光武大帝 时间: 2015-3-29 17:43
欣赏老师精彩拍摄!
作者: 清泉水 时间: 2015-3-29 19:10
作者: 清泉水 时间: 2015-3-29 19:12
投票支持老师漂亮佳作
作者: 时光章【光影】 时间: 2015-3-29 19:55
谢谢分享!
作者: 杏林老牛 时间: 2015-3-29 20:55
欣赏学习支持老师佳作,谢谢分享,暂时木分!
作者: 直来直去 时间: 2015-3-29 22:25
投票支持老师精彩佳作
作者: 直来直去 时间: 2015-3-29 22:28
投票支持老师精彩佳作
作者: 独树一枝 时间: 2015-3-29 23:46
欣赏佳作,投票加分支持!
作者: 五朵山上人 时间: 2015-3-30 01:14
投票!欣赏支持佳作!
作者: 悠遊友 时间: 2015-3-30 01:44
精彩文章,欣赏学习,用光线说故事是摄影的最好途径,我希望能从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一定能看到很多美丽的画面。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5-3-30 08:59
不错的资讯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5-3-30 08:59
感谢老师分享!
作者: 云追月 时间: 2015-3-30 14:28
欣赏漂亮佳作
作者: 云追月 时间: 2015-3-30 14:30
欣赏学习老师精彩佳作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5-3-30 16:18
欣赏学习佳作!!
作者: 夕阳情韵 时间: 2015-3-30 17:18
欣赏投票加分支持老师佳作!
作者: 四季风-爱的港湾 时间: 2015-3-30 22:41
精彩美拍,学习欣赏投票加分顶贴支持老师新佳作!
{:7_296:}{:7_296:}
作者: 飞阁流丹 时间: 2015-3-30 23:05
投票顶贴欣赏老师佳作!
作者: 北京山人 时间: 2015-3-31 08:50
欣赏支持老师的精彩佳作
作者: 无形水 时间: 2015-3-31 09:24
不错的分享
{:7_296:}{:7_296:}{:7_296:}
作者: 水冰 时间: 2015-3-31 10:15
漂亮拍摄 投票欣赏支持老师佳作!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5-4-1 13:08
漂亮作品 邀请必回 投票没分了欣赏支持。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5-4-4 20:12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5-4-4 20:12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