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万里茶道上的一缕霞光 [打印本页]

作者: 十年一剑    时间: 2015-8-6 11:25
标题: 万里茶道上的一缕霞光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1Ds Mark III    iso: 100    快门: 1/60s    光圈: f11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iso: 200    快门: 1/800s    光圈: f4.5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iso: 400    快门: 1/200s    光圈: f14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iso: 800    快门: 1/80s    光圈: f5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iso: 200    快门: 1/800s    光圈: f4

万里茶道上的一缕霞光
我曾无数次站在郏县山陕会馆高大俊逸的门楼前,被恢宏不迫的气势所折服,如古军阵千军万马踏腾而来,浓厚的历史意境昭示在阔达的天空下,快意恩仇,恍若与世隔绝,纯净一如荒远。我看见“山陕庙”三个大字立于时间的匾额上,刀刻斧凿,笔翰如流,熠熠生辉而敦厚万端,坚硬思想裹挟着我走进幽深庭院,霞光四射,满腔温润之心,望夕阳落晖而不知归。
郏县是“万里茶路”的南阳、洛阳、许昌古道交会之地,明末清初,乱世渐安,山水祥和,山西商人在福建武夷山采叶烘茶为茶砖,水运“茶叶港”汉口,经汉水运至湖北襄樊,再穿郏县而过,经洛阳,过黄河,一路北行去俄罗斯及欧洲他国。晋商往返路途,风雨不滞,舟车辛苦而卓绝,因而在沿途建庙筑馆,驻足息宿,谈茶论道,听曲看戏,佐佑生计安康泰然。郏县山陕会馆犹如万里茶道的一缕霞光,保暖着意气商贾和风发旅人。我仿佛听见阵阵马铃声自远而近,车轮滚滚,尘土飞扬,旋即抵达山陕会馆门前,一对石狮子雄列两旁,激情四射。但见领头的彪悍威武,朗声诺诺,翻身下马,直奔会馆。伙计殷勤连连,牵马进了马棚,去鞍梳鬃,加料添草,那边客厅里已是灯火通明,酒酣耳热。第二日重整马帮,万里茶道,马铃声声,迤逦前行,向西、向北,去遥远陌生的国度,带去中原薰香的风。
山陕会馆布局严谨, 由庙院、后院、东院三部分组合而成,坐北向南,院内东西各有一排廊房,站在第一进院落,可以看到由戏楼、钟鼓楼和南北夹楼组成“山”字形连体建筑,线条流畅,彩绘绮丽,翼角交错,相映相衬。传统庙院,钟鼓楼多置神殿两侧,但此钟鼓楼分列于戏楼两侧,气势恢宏,浑然一体,错落而有致。钟鼓楼为开放式的砖木结构,精美木雕,傲骨犹存,悄声无息地散发昔日的华彩。拾阶而上,12根圆柱擎起的双层飞檐式楼阁,飞檐微翘,八角高挑,空灵秀逸。飞檐挑角之上,套兽成行,麒麟驮瓶。挑角之下,风铃摇摆,晨鸣夜吟,诉说世间阴晴冷暖。从戏楼北行至中殿,中央空地阔大,可容三千人观戏。穿两侧可至后院,后殿阔大端庄,名曰春秋楼,如山峦稳健敦实,成为会馆的依靠和总结。
再看戏楼,下层与山门巧妙相通,二层木板铺成戏台,台檐枋二龙戏珠,狮滚绣球,透花镂雕,装饰华丽,形象生动传神。这是一方古老的戏台,那些浓墨重彩的人莲步轻移,咿咿呀呀的唱了数百年。一年当中,这里热闹非凡,大小戏班都来这里演出:关公诞辰、逢年过节要演,做生意赚钱要演,或想念故土了,千里迢迢将家乡的名班名伶邀来演出。我可以想象,当年艺人们拉弦敲锣,鼓槌如雨点骤下,一阵暴风骤雨,一阵轻缓山泉。唱到苦处,悲声怜怜,吟到怨处,哀伤呜咽;情到怒处,目眦尽裂;喜到深处,笑逐颜开,漂泊在外的秦晋商人,每每听到熟悉的山西梆子和秦腔,淡淡的乡愁会雪花般慢慢飘散,一直走到幽深明净的情怀。
进入清末,社会动荡,商业萧条,民不聊生。此后,万里茶道上的郏县山陕庙寂寥安静,繁华落尽,悄然谢幕,人去而楼空。它敞开全部的荒凉,敞开了几百年斑驳陆离的忍耐,悲喜交加,没有熙攘和嘈杂,如遗忘的纸张,一起沉淀为记忆,成为晋商、秦商文化符号中的微黄残片,散落的瞬间,万马奔腾,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申清杰图郭旭峰文)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5-8-6 21:15
漂亮作品 投票加分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作者: 五朵山上人    时间: 2015-8-7 06:29
投票!欣赏支持佳作!
作者: 山河游    时间: 2015-8-7 07:25
投票加分支持老师佳作!谢谢分享!
作者: 大风(平顶山)    时间: 2015-8-13 23:03
漂亮佳作很给力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