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民国长沙城中秋的故事:在山水洲城间晒月亮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个从    时间: 2015-8-28 15:31
标题: 民国长沙城中秋的故事:在山水洲城间晒月亮
来源:
长沙晚报

  中秋,是寥阔天穹中月亮的节日。在有月亮的中秋夜晚,能否降低夜晚灯光的亮度,以突出我们城市头顶此夜的月光,让月亮能够照进城市人的梦想。

  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在中秋月光的照耀下,不少人的心开始按捺不住,想要到月光下漫游,想要去更远的远方。

  其实,就在我们这座山水洲城、风采独具的美丽城市中,同样能够拥有一个诗性美好的风雅中秋,至少在民国时期,就曾有过不少长沙人,在月白风清的中秋良夜,用一颗风雅的心,享受到诗性的美好的中秋。

  当下我们正处现代化与中华文化传统对接的转型期,旧时的月光,能否照亮我们构筑和发扬未来传统佳节的美好梦想——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一、岳麓山顶:最想摘下月亮这面铜锣猛敲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就地理形势而言,长沙最佳观月地点,首推岳麓山顶。

  此处正对明月升起的东方天幕,可俯瞰长沙百万家灯火,在中秋时节观景赏月,可称得天独厚。

  民国时期,岳麓山一直就是爱中秋、爱月亮、内心充满浪漫诗性的男男女女,在八月十五佳节前往赏月的地方,虽然彼时岳麓山与长沙城区横隔一条大江,跋涉颇为不易。

  1920年9月25日,恰当中秋前一天,27岁的毛泽东,就在这天下午,邀请陶斯咏和杨开慧等一同游览岳麓山(见《毛泽东年谱》),返回长沙城中时,他们是否踏着八月十四夜的浪漫月光,走向各自归途,今天的我们,只能凭寥寥数语而遐想。

  中秋的月光,确实有一种魔力,让人按捺不住,想在月光下、岳麓山径间遨游。蟋蟀鸣响于秋天的山林野草间,麓山酸枣已熟、野柿挂在枝头,泉水在青枫峡淙淙奏响。随意翻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长沙旧报,不时能找到中秋月光下一些或多情或轻狂的文艺青年绕过岳麓书院院墙,让中秋桂花暗香盈袖,或在爱晚亭畔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或在黄兴、蔡锷、陈天华墓前静静走过,体味岳麓山“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的意趣。

  1924年9月13日中秋节,在荷花池当教员的莫运选邀上三五好友从刘公渡渡过湘江,专为去岳麓山赏中秋月。

  他记载道,岳麓山顶“有许多人,男的学生,女的学生,也取了我们同一的(赏月)行动”。莫运选和他的朋友们在云麓宫内“草草索索”各吃了一大碗面,在这天夜晚的云麓宫吃面,需要排队。在《湘绮楼日记》中,王闿运曾记载,他在夜晚来到云麓宫曾吃到味道极佳的鲟鱼,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岳麓山云麓宫就只有面条可吃了。岳麓山昆焘亭被莫运选认为是中秋风景极佳之地,这里四面被芳草环绕,南风大作,中秋一片月光中,莫运选和朋友们的心情异常爽朗。

  中秋的满月,最能调动起群情亢奋的情绪。民国初年,长沙曾遭遇一次中秋的月食,那个时代,科学尚不昌明,为不让天狗食月,长沙全城一片脸盆、铜锣和鞭炮响声。

  从1921年中秋节开始,长沙城内大同合作社、长沙青年会,有意识地组织青年渡河,于中秋夜晚到岳麓山顶赏月,由此形成佳节风习。到上世纪30年代,湖南大学教员和学生,在中秋月夜登山玩月成为常事,一位署名“啸傲”的作者,在当年报纸上撰文称,在中秋酒后,他和朋友们登岳麓山顶,最想把离他们很近的月亮摘下来,当一面铜锣来敲,警醒人们,勿忘我东三省沦陷敌手,中秋赏月作乐,不可忘了强敌环伺。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等地大学教授不断南迁到长沙。中秋时节,异乡为客,到岳麓山顶赏月思乡的人颇多,不少教授记下了长沙风景,当然他们也不忘提及岳麓山脚下那家名为“孔家店”的美味餐馆。

  中秋月夜,有一帮意气相投的好友相当重要,在菊香、美酒、剑箫以及遄飞逸兴中,结伴登山,或许真的能够“摘到”中秋月亮这面铜锣,在心中敲响中秋的美好,同时在国难当头之际,也更能振奋起击楫中流的慷慨意气。

  二、湘江水面:泛舟摇橹者都自认已成苏东坡

  其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买舟赏月,泛流湘水,才是长沙中秋赏月的最大热门,湘江河干甚至都为此挤满观看的人潮,这幅风景,正如卞之琳诗中所说:看月亮的人也成为风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长沙旧纸,在湘江上赏中秋月的文字触目皆是。1921年9月17日长沙《大公报》署名“小知”的文艺青年写道:

  在中秋“月白风清”之夜,他们几个长沙小青年,花三四毛钱,租得一个划子,“泛舟中流,东望长沙灯火,西望橘洲烟树”,“而‘客有吹洞箫者’,临风而吹《四季相思》,其声悠悠然、洋洋然,仿佛一江都入静境,一直达到新河,归过傅家洲……在途中遇一渔船,买得一尾生鱼,和划夫商量,到他家煮食。划夫大快,一跃登岸,回家里喊起老婆,准备停当,然后导我们进去,点灯抹凳,烹茶打水,竟把我们当作嘉宾,半点钟之久,鱼已从急火中煮熟,再下碗面端上,热气充满半边屋角,划夫早替我们打了一瓶火酒。不知是鱼好,还是划夫娘子的烹调好,竟得生平以来第一次美味。大可傲孟浩然,而嘲苏东坡。一阵风卷残云,碗无残骨,桌无残滴,划夫娘子倚门微笑,若生平惟见此几个好吃鬼,吾辈欢然而去,月已降乎西山之上”。

  有一位叫沙白的小青年则自称,从1931年到1934年四年间,每届中秋他都要和朋友们“以三四毛钱买只小划,放流到纺纱厂,再绕水陆洲,逆上桃子涧,一边自己轮流划桨,一边喝着美酒,轻歌细语,每有‘何似在人间’之思”。划子最后多半泊在桃子涧柳阴下,“在银灰色的月光中,看着寥廓浑大的天穹,清风很温柔吹来……天色鱼白了,大家还不肯归去”(1936年9月30日长沙《大公报》副刊《过中秋》)。

  只要读过苏东坡《赤壁赋》等诗文的人都知道,这些在中秋月夜泛舟湘江的文字,无论吟啸江面,吹洞箫呜呜然,煮肴烹鱼,赏月喝酒,“不知东方之既白”,其意境几乎无一不出自800年前苏东坡诗文所述范围。

  中秋良夜,最好有月,湘江长沙段,橹声不断,欢笑声、歌声、笛箫声、口琴声,充斥江面。天上一个月亮,桨声打碎水中那个月亮,满江都是婆娑月华,此时湘江上的人们在内心鼓荡的诗性中,都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月夜里文思不羁的苏东坡了。

  现在回望民国时期长沙中秋夜,我们的心中只怕已少了那时候人们的风雅和唱颂了。

  三、橘子洲头:那时人们就想在洲上猛放焰火

  橘子洲头,波撼橘香,站在洲头,三面水势从天奔涌袭来,千年奔腾的水波投映万古明月,月光沉浮在时光的河流中,亘古永恒。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人过完中秋后,即提议:明年中秋,我们应浩浩荡荡聚在一起,去橘子洲头放焰火,大声歌唱,中秋玩月,就该热热闹闹地狂。但不幸,第二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处于家国忧患的人们,已无心思以游乐心态再过中秋。

  终于八年抗战结束,光复后的第二年,即1946年9月5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消息称:

  “本市青年会,为增进人们身体健康起见,特定于9月10日(中秋)举办游江赏月晚会,现在积极筹备,从本日起至9日中午止,为报名期间,欢迎各界仕女参加,每人收缴过船租费1000元,茶点费2000元,由该会统筹办理。闻是晚先由东岸上船,横渡至上水陆洲登陆,即就该地举行晚餐,并有唱歌、口琴、平剧、清唱、灯虎、笑话、游戏、焰火等各项节目。值此秋高气爽,风月满江,届时必有一番盛况。”

  看来,当年,橘子洲上的中秋晚会,将会燃放焰火,场面一定很嗨。

  不过1946年9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刊载的《秋节杂缀》一文评述:“青年会主办的游江赏月,参加的人并不见得踊跃,有人说,中国毕竟不爱作团体活动的。”

  其实,就在此十年前,长沙年轻人还是十分愿意去参加中秋月夜各类团体活动的,长沙文艺小青年甚至曾在1936年中秋节包下一艘轮船,从长沙前往湘潭,进行中秋月夜“短途游”,并拟在1937年中秋月夜去更远的远方。

  之所以1946年9月10日中秋夜的橘子洲焰火晚会未能热烈举行,可能因为八年抗战对人心创痛至巨,人们暂时还未能从战争苦痛中恢复过来。其实,青年会组织的此次中秋晚会活动,价格相当便宜,2000元在当年中秋只够买1斤鱼。由此也可见,社会人心的安定程度,也影响到人们过节的情绪。

  四、天心阁:收门票,人们便不捧茶市的场

  上世纪20年代初,长沙拆除束缚长沙城市发展的古城墙,保留东南一隅古城墙及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及天心阁因其耸立古城东南的极佳地理位置,民国时期亦成为长沙城最佳赏月地之一。而天心阁自晚清时期直到文夕大火被毁,其间一直被辟为茶楼(甚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增辟西餐馆),因生意极其兴隆,故有“茶市”之称。

  文夕大火前,《长沙日报》、长沙《大公报》几乎每年都会记录,天心阁是否“茶市大盛”,是否“红男绿女,络绎不绝”。从报纸记录可知,一旦天心阁向市民收取门票,大多数长沙市民便裹足不前了。可见城市公共设施合理利用,是能够为中国传统佳节“助兴”的。

  1934年中秋节,不收钱的天心阁茶楼门庭若市,市民“望明月于天心之阁,达旦不寐,通宵若狂”。

  而在城市千门万户之中,“一般妇女焚香拜月,庆祝人月团圆”,这一年“天宫凑巧,万里长空,月明如昼,大有一种升平气象”。

  长沙人是爱中秋节的,民国时期,不少学校和团体十分重视和发扬中国这一传统佳节的传统,并有意识地组织各类庆祝活动。

  1924年中秋节,经武门岳云中学即组织教员职员学员,“丛集一团儿,唱起了外国人唱过的歌,还弹琵琶,还请百代公司的名角唱‘八月十五月光明’……(中秋节)我们没有吃月饼,也没有吃藕”,但人们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佳节。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5-8-28 22:25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作者: 一个从    时间: 2015-8-28 23:04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5-8-28 22:25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5-9-18 07:21
浏览欣赏  学习支持!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5-9-18 07:21
浏览欣赏  学习支持!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5-9-18 09:55
{:7_296:}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5-9-18 09:55
{:7_296:}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5-9-21 22:17
欣赏支持,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