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几位市民从滨江广场的石质拱门后走过。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邓昊)
(28日,滨江广场上,各式各样的门店都聚集在了一起。)
(宠物店在滨江广场内占了很大一部分门店。)
在河西长达11.3公里的沿江风光带上,滨江广场位于风光带的核心区域,盘踞在株洲大桥之下。每天,风光带上散步的人络绎不绝,但占据了优越地理位置的滨江广场,却始终形成不了大消费市场和消费气候。
有人觉得是市场不景气,有人觉得是规划问题,但也有人相信命运:“滨江广场架在龙脊上,怎么立得住脚?”在广场收藏品城做钱币生意的老板沈国新说。对于这一带的古玩前景,沈国新无奈地摇了摇头。
本月26日起,天元区城管局对滨江广场展开了专项整治(详见昨日本报A04版)。从人行道和路面开始动刀子,滨江广场距离规划之初定位的城市商业次中心看上去并不远,但却一直徘徊在路上。本版采写本报见习记者 万佳
历史沿革
滨江广场的前世今生
现在的滨江,以南面的“新滨江欢乐城”为核心,环绕其后的是“老滨江广场”——滨江后街。后街除了有外围的花鸟、宠物市场、KTV和餐馆之外,还有内圈的滨江家具城、茶城和收藏品城。
上世纪80年代滨江是一个蔬菜运输基地
“80年代响应政府‘菜篮子工程’,滨江那时是株洲一个蔬菜运输基地。”在附近工作了近40年的单培声说。要追溯滨江广场的发展,很多老滨江人抹不去的记忆,是那座1988年竣工的株洲大桥。“其他桥不清楚,但一桥通车的时间我记得很清楚:12月28日。”单培声说,正是一桥的开通,才有了后来滨江广场的开发。
永丰公司斥1.6亿打造滨江广场
政府将土地承包给私人之后,滨江成了市场经济的撒欢之地。2003年,滨江一带被划为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株洲市永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永丰)斥1.6亿打造滨江广场。“靠河边的地段做餐饮,中间打造成娱乐城。刚开始那两年蛮红火的。”年近70的邓女士是永丰的一大股东。
“一开始是图纸招租,当时已有一家公司交了200万订金,由于规划原因,我们的层高降低了1.5米,门面也大缩水。”邓女士说,后来打官司输了,永丰将全部订金退还。“直接导致十多万平方米的商铺闲置了八年。”后来商铺全部以仓库价出租,头三年免租,三年后每平方米8元。
电器城退场,茶城开业
三年前,永丰将北面一幢楼租给了晟东方管理租赁有限公司,南面则租给了后来的新滨江娱乐有限公司,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内圈中,电器城和茶城分别在负一楼和一楼。7月26日开业的茶城,前身是滨江电器城,“有人亏本有人赚钱,总之两年就关门大吉了。”从家具城开业初就进驻的王德仁说,在家具城开张之前,整栋楼里面是一个空架子,“偶尔开开展销会”。
外围的情况更复杂,做了十余年宠物用品生意的袁金兰说,这里之前有开饭店的,“不少老板亏了之后撤了,后来搞了KTV,现在慢慢又开始做饭店”,袁金兰觉得,乱的原因是缺少整体规划。
经营现状
市场多而杂,缺乏整体规划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符合滨江广场目前的现状,但这也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宠物、花鸟、饭店、KTV、桌球、小卖部、古玩、家具应有尽有的老滨江广场矛盾重重。
宠物店: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市场
袁金兰自家经营的宠物用品店,2012年之前生意一直不景气,“有时候一天做几十块钱生意,门面费都缴不起。”经多年积累资源,袁金兰的生意现在略有了一点起色,但也只是凑和度日,“十多年了,要是有固定的市场给我们做,我也不会硬撑在这里。”老滨江广场的宠物店不下十个,业主都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市场专营宠物用品。
家具城:业主苦撑着等待生机
较不景气而言,没客源恐怕才是真正的危机。2011年7月13日滨江家具电器广场开业,“那天可以说是一个人都挤不进来了。”王德仁说,那两年家具生意很好,自己经营了四个门面。现在王德仁的店已萎缩到两家。“在家具城内,看不到几个顾客。”
“电器城撤走之后,好多人都以为家具城也搬走了。家具城的门头、广告、喷绘都没有了,别人想买家具,都不知道怎么进来。”业主彭劲松说,“每个店都是亏的,之前积累的资源,一下全部流失了。家具这一行,开场容易,收场难。现在每个业主都死扛着,等待生机。”彭劲松说。
KTV:看着热闹,生意一般
晚上7点,从老滨江广场某海鲜店门口延伸到道路两侧,车位都非常紧俏。“平日还好点,周末堵得水泄不通。”单培声说,自己现在的职责就是负责疏通车辆。
外围的KTV,光是东边一条街上就有9家,拐个弯又是4家紧挨,歌声嘹亮。记者发现这些KTV也并未形成规模,“看着热闹,生意其实一般,都是小打小闹。”单培声说。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5-8-28 22:24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