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北京梦,对北京的梦由来已久: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历史着重的一笔,北京还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宏伟建筑:故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天坛、鸟巢、水立方、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从亚运到奥运,从香山红叶到三里屯,如果某一天问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会毫不犹豫就决定去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也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三千年历史的浸润才构成了北京独有的贵族气质。
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对北京全部的想象就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讲话,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所以北京之于他们,是信仰。而现在,去北京的念想从《还珠格格》的热播,到《孝庄秘史》里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那个红墙碧瓦的紫禁城,见证了无数故事的皇城,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不仅仅是故宫,整个北京都是一本说不完的故事书。
举世无双的皇家建筑
千余年来北京城遗留下来大量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宫殿、祭坛、园林、陵墓等建筑群,而紫禁城、王府和皇家园林共同构成了北京内城的皇家文化。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完整的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精髓和成就。
北京的宫殿建筑首推故宫,故宫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风格,也是我国最珍贵的文化和艺术宝库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之一。建筑雄伟,气魄非凡,被称为中国的“心脏”。
颐和园兼有江南水乡的玲珑精致和北方园林的豪迈大气,园中山青水绿,景色怡人,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布局完整,环境优美。
皇家园林采用集锦式的园林体系,将国内国外各类园林的精华,移植仿建于皇家园囿之中,形成荟萃名园、景象万千的园林景观。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都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尤为突出。
天安门前神圣而庄严的升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标志,也显示着民族的个性和尊严。这里是首都的心脏,见证过许多宏达的历史场面,更是诸多国家大型庆祝活动的举办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是老一辈人的共同情结。广场上看升旗或降旗仪式,让心中满溢自豪和骄傲感,登天安门城楼眺望广场和长安街,让人们时刻将国家和民族的使命记在心中,更珍惜眼前的生活。
雍和宫 皇家寺庙和宏伟殿堂
雍和宫曾是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也出生于此,因此这里被称为“龙潜福地”,常年香火不断。每当遇到节假日,前去祈福上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凌晨两点,僧人们就会到殿上诵经直到天明。而雍和宫外,人们为了能够抢到头柱香更是彻夜排队等候,为了感受这净化心灵的时刻。
万里长城 世界少有的奇迹
不到长城非好汉,相信没登过长城的人也对这句话早有耳闻。这句话源于万里长城的精华——八达岭。当你一步步爬上陡直的长城石阶,抵达最高峰的碉楼时,极目远望,好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登长城,最美莫过于金秋时节,10月中下旬起,漫山遍野的枫叶便渐渐变得火红璀璨,十分壮观。
国博 穿越不完的前朝往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绝对是个了解历史的好地方,大气恢弘,集古今中外众多精致的艺术展品于一身。国博在天安门广场周边,可以免费参观。馆里有十多个常设和临时性展览,所展出的许多藏品都是历史课本、考古书上出现过的。从四羊方尊到大名鼎鼎的青铜器展馆里的后母戊鼎,每一件展品都值得画上半天时间来流连。逛一遭国博,仿佛能体味商周音韵绕梁、秦汉风云不散,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
北京除了国博外,还有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影博物馆、北京天文馆、自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等博物馆可以参观。
世界上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具有无穷的历史魅力。宽敞的大道、辉煌的门楼牌坊、宏伟的宫殿,都在诉说一个遥远又漫长的历史故事。那残缺不全的琉璃瓦,斑驳的红漆大门,胡同深处的叫卖声,飘荡在夜空中的管弦丝竹,韵味十足的京腔京剧……都是被历史浸润的老北京味儿。
“京片子”——京味儿幽默
在外地人看来,所谓的北京人就是把普通话说得跟播音员一样标准的人。居住在北京的人,只要一张口,各自的来历也就明显了。语言模仿能力差的,不管在北京待几年,口音永远泄露他的出生地,语言系统比较发达的,能把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抑或还能捎带着正确的时候把舌头卷一下,但只要在“老北京”面前一开口,依然会露出他那外地人的身份,这远比身份证管用得多。
虽然都在北京,甚至都会说:待会儿、甭介、自个儿、话茬儿、敢情、落忍、较劲儿、屁颠儿屁颠儿、逗闷子……但其中的京味儿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老北京人管你不叫你,叫您内;管女人叫娘们儿;管男人叫爷们儿;管朋友叫瓷器;管情人叫傍尖儿;管小女孩叫丫头片子;管姑娘叫小妞儿;管美女叫蜜。当“京片子”遇到“京片子”,其语速连带着北京人的“贫”和他们骨子里的傲慢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
胡同——纯粹的京味儿生活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这曾经是富裕老北京人生活的写照,可以洞见的是四合院生活的宽敞、悠闲、富足,还有皇城根下的优越。作为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遗产——胡同文化让游客纷至沓来。
北京多的是胡同,围绕在紫禁城周围,这些胡同大多正东正西或正南正北,走向横竖笔直,结构上都十分方正,所以才有了方方正正的北京城。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在高楼大厦的背后,灰砖灰瓦的四合院和墙上的衰草,两边的四合院,都敞着门,伴随着涌进胡同的车铃声,静静的晒太阳,小院里的人们喧喧闹闹扎扎实实地过日子。无论你是北京土著、还是来到这里的外乡人,或许你只是想在这里停留片刻,但每个人对于北京的胡同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
豆汁儿、炒肝儿、烤鸭——地道的北京风味儿
北京人的生活俭朴,可离不开早点。北京人讲究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隔两、三条胡同就能有一家早点铺,赶早儿的早点铺不到五更天就备好了芝麻烧饼、芝麻酱糖火烧、甜甜的糖饼儿、小巧的焦圈儿、螺丝转儿、排叉儿什么的。麻花儿得先炸,放凉了才脆;糖耳朵炸好后煮在蜜糖里渗着,得煮透了,咬到最后不带硬面芯儿才好吃;油炸糕半发的江米面和炸麻花果子的面早已醒好;似乎是花生油里加上香油的油锅,也已烧热,只等客人来买,立马儿下锅,现炸现卖。
在北京不仅川湘鲁粤随处可见,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各类名目翻新的主题餐馆早已“乱花键入迷人眼”。可老北京人就算浸渍在这样的美食天地,也总是隔三差五地去便宜房、全聚德吃回烤鸭,哪怕每回都得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即使街头又花样翻新地出来不少烤鸭店,但北京人就认个老字号、老口味。外地人闻着就皱眉头的豆汁儿更是老北京人的最爱,而打卤面馆里的食客,除了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常客也一准儿是北京人。
京剧——老北京的“玩意儿”
老北京人对京剧的热度很高,京剧活跃着他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清晨或傍晚漫步在公园经常能看到他们唱京剧、吊嗓子,以此来锻炼身体,来自不同领域的京剧爱好者也会聚在一起,喝着盖碗茶,欣赏着票友们的演唱,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北京人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娱乐休闲方式。在闲暇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到古香古色的老舍茶馆去品尝正宗的北京大碗茶,品茶聊天欣赏京味儿十足的曲艺表演,还可以到长安大戏院或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一些名家的京剧表演。
文化在这里被具体成了不断更新的剧目、展览、演出、讲座,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化艺术门类,从国家大剧院到文艺小剧场,从后海酒吧到南锣鼓巷,从国家博物馆到首都博物馆,从北大百年讲堂到三联书店的咖啡厅,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现居北京的人们觉得自己缺少的只是时间。
庙会——京城的浓浓年味儿
庙会是北京年味儿的集中展示,每年春节,北京都有数十场上规模的庙会。都说在北京过春节不逛庙会,就像到了北京不爬八达岭长城不登天安门城楼一样遗憾。庙会一般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初七结束,除了可以品尝各式传统小吃,还可以买到老北京特色工艺品,观看民俗文化表演。
场子拉起来,锣鼓敲起来,大家穿着棉袄、戴着帽子、围着围脖在寒冷的北京冬日里拥进热火朝天的庙会中。举过头顶的大冰糖葫芦,小吃摊儿售卖的驴打滚儿、艾窝窝、灌肠、切糕随处可见,全国各地的小吃也在庙会上拉起了招牌,一些现做现卖的摊位更是挤满了人,吹糖人、捏泥人,传统手工艺绝活的表演也摆开了阵势。庙会给了人们大开眼界的机会,也给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以一份继续存在和延续下去的宝贵土壤。
想看庙会可以在年初一赶早儿去东岳庙庙会烧香祈福;还可以去规模最大的地坛庙会观赏皇帝祭天仪式;还有大观园庙会的红楼文化活动也十分吸引人。天坛、地坛、北海、厂甸、龙潭湖、莲花池公园……但凡有名一点的去处,都有热闹的民俗庙会上演,浓浓的年味尽在这里了。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北京味道的灵魂正是“新北京”的精神风貌,而精神风貌在北京叫“范儿”。
有范儿的城市是值得自豪的。北京被公认为全球变化最大的城市,时尚新潮、都市小资、后奥运精神已经改变了北京几百年来的城市风貌,无论是鸟巢、水立方,还是798、三里屯,全都带着色彩,饱含温度,北京范儿十足!
后奥运精神——鸟巢,中国人的奥运梦
全世界争办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最大的诱惑和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筹备大赛能有效拉动经济,奥运会就是2008年中国的一大盛宴。“北京公交车的票价降了!”这是2007年北京市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一卡通”公交票价降到了4角,地铁票价则降到了2元(直到2014年底才结束地铁的2元时代)。北京奥运会是造福社会的、惠及百姓的。
争议颇多的就是奥运会场地鸟巢,鸟巢从概念、设想到命名,都用了很中国的元素。设计者赫尔佐格在短短4个星期里设计了鸟巢的概念 ,用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热烈,与现代钢筋结合,因为外形似鸟窝,所以以“鸟巢”命名。鸟巢除了承办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田径、足球等比赛项目,现在还作为滑雪等冬季运动场地,还有一些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
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大检阅。在奥运会筹备过程中积累和提升了五种“奥运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举办奥运会,不仅给中国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更是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留下了更珍贵的精神遗产。
新潮范儿——西单,年轻人的地盘
西单是25岁以下年轻人的地盘,一水的日韩范儿休闲风。大概也正由于大家都敢尝试,这里不乏真正的潮人。有人将西单捧为北京的涩谷、原宿是有些过誉了,毕竟还停留在拷贝日本的阶段,但西单至少是北京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
那些另类、特色、好玩的服装饰品,无疑是华威、明珠等市场吸引年轻时尚一族的法宝。黑色涂鸦的T恤、骷髅头的戒指、闪闪发光的耳钉、五颜六色的帽子、围巾……帅哥靓妹们总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物品。这就让西单成了北京年轻一族最主要的消费场所。
如果说外地人来北京购物总免不了要走走王府井步行街,外国人寻找老北京风情十有八九会去逛前门大栅栏,那么,京城大型百货集中度最高的西单,则以丰富的业态、潮流的商品,以及便利的服务设施,成为了北京本地人购物的首选之地。
艺术范儿——北京的文艺青年在干啥?
798因其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青睐,艺术“范儿”十足。798里星罗棋布的画廊、充满想象力的涂鸦及造型逼真的雕塑,造就了这里多样的文化风韵。到798里的火车头广场拍张照,在艺术氛围之中穿梭,度过文气儿的一天。
值得一去的文艺地儿:
1、酒厂国际艺术园区,相对于798来说,这里安静又小众,环境很美,适合拍照。
2、观音堂文化大道,是中国第一条艺术画廊街,林立着众多国内外知名画廊。
3、高碑店民俗园,由“一街一园”组成,其中励志堂的牌匾和聚仙堂的古家具非常值得一看,文学价值颇高。
4、崔各庄乡一号地艺术园区,这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画廊和艺术机构众多,能艺术氛围浓郁。
5、宋庄尚堡艺术区,这里画廊林立,并且经常有画展举办,能欣赏到很多名人画作。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5-8-29 22:31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