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31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江 责任编辑:王江
安吉拉(Angela Magalhaes)和米杉(Michael Ende)是来自巴西的策展人和摄影师,他们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次在平遥摄影节上举办摄影展,并且策划中国与巴西之间的摄影对话活动,他们成功的在两个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个计划并不是由政府来牵头执行,而是完全凭借他们略带浪漫主义的个人努力来艰难地运作,目前不仅成功的邀请双方的摄影师互访并且交流展览都取得了两国媒体的瞩目。安吉拉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她要在未来策划更多的互访活动,通过摄影把两个具有相似发展背景的国家更紧密的联合起来。这时我不禁想,就像她的名字Angela(天使),她真实地成为了往返巴西与中国之间的天使。
相关阅读: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30s 光圈: f2
米杉(Michael Ende 左一)安吉拉(Angela Magalhaes 中)以及参展摄影师路易斯(Luiz Santos)在展览现场合影
色影无忌:这个中国和巴西对话的摄影项目是如何运作的?是谁在策划这个项目?
安吉拉:是米杉在策划。
米杉:我是2008年1月来到中国,那时起就开始策划这样的交流活动,我当初的设想不仅仅是作品之间的交流,同时也邀请摄影师到对方的国家去拍摄。2009年我在平遥摄影节上展出了在巴西和中国拍摄的肖像,展览叫做《遥远的邻居》,大家都很喜欢。于是有人就提议是否可以做两国之间的交流活动?我开始对这种活动策划并不在行,于是就找到了安吉拉,因为她曾经在巴西的文化部工作,可以由她来安排一些事情。后来我们就邀请了王福春去巴西进行拍摄。在当地,安吉拉还安排了一些王福春和巴西摄影师的见面会。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100s 光圈: f2
展览现场
色影无忌:这就是你们的交流计划吗?
米杉:是的,从我2009年那个《遥远的邻居》展览开始,我们逐渐开始展开这个中国和巴西间的合作计划,但是我们来中国办展览之类的活动完全没有赞助,全是我们自筹经费。
安吉拉:政府只给我们赞助了有限的经费,比如我的机票之类的。其他几个摄影师都是靠各自的州政府(相当于省政府。编者注)赞助旅费的。我们到北京以后,会去巴西大使馆,向相关的专员介绍我们的影展和计划,我们希望大使馆能让我们的计划继续下去。在这之前我们只是有想法,没有可以拿给他们看的,但是现在我们在中国成功的举办了展览,而且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现在是时候把这些成就展示给那些官员们看了。因为巴西文化部资助了我来中国的费用,所以在我回去以后要给他们看我在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所以我希望能在中国的媒体上更多的曝光我们的展览,这样我就可以让文化部知道我在做什么。
色影无忌:要让他们知道,你们每一分钱都没有浪费是吧?
安吉拉:哈哈,是的。我们真的在努力让这个计划实现了。
色影无忌:是从2009年就开始邀请王福春去巴西的对吗?
米杉: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2010年的8月才终于成功,他在巴西几个大城市里待了十多天。王福春是这个交流计划中第一个前往巴西的。2011年我们会争取更多的中国摄影师到巴西去。安吉拉是巴西最资深的策展人,她曾为巴西文化部工作了30多年,现在已经退休了,可以说是很有实力的资深策展人
色影无忌:那你的策展主要是摄影方面的吗?还是包含了绘画等其他门类?
安吉拉:主要是摄影方面的
展览现场
色影无忌:看你们带来的巴西摄影师的展览,我们会发现两国之间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安吉拉对未来这种摄影对话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安吉拉:我期待两国通过摄影的方式让彼此了解,看看在各自的国家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包括摄影本身是如何变化的。我希望能从这个点子出发去进行对话。在摄影的历史上我们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摄影术进入中国是1844年,而进入巴西是1840年。
色影无忌:也就是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的一年之后就摄影传播到巴西了?
安吉拉:是的,过去巴西曾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很多欧洲的文化很快就会传播到巴西。
中国对我们来说像一个紧紧关闭的盒子,我们对欧洲(葡萄牙)、美洲很熟悉,但是亚洲实在是太遥远了,非常的神秘。同时我们知道,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有很多的往来,就像我说过的那个 “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缩写合体,意思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几个国家。编者注)我们都是“BRIC”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相互了解,去寻找我们共同的发展机会。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250s 光圈: f2
安吉拉有着南美洲人天生的热情和乐观,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让人感觉好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
色影无忌:我想以后两国之间不仅会在艺术上进行合作,同时应该还会在经济、农业、教育、医疗等很多方面
米杉:是的!不过我们的交流中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巴西很少有人讲英语,(巴西人多数讲葡萄牙语。编者注)甚至中国说英语的人都比巴西的多。在圣保罗有很大的日本人聚居区,巴西是日本以外日本人最多的国家,很多商店标识都是日语的,日本人在巴西开办了各种的生意。但是中国人的聚居区却很少。很多在巴西的中国人也仅仅是在经营快餐生意。几乎在每个村庄都有中国人开的快餐店。这里有个很好玩的故事,王福春到巴西以后我们找不到中文翻译,于是文化部的人只好跑到中国快餐店去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一个做快餐的中国厨师来当翻译了。
色影无忌:在早期,巴西的摄影师都是靠互相交流来学习摄影的吗?因为安吉拉曾说过巴西早期没有任何的摄影学校或是摄影课程。现在巴西的摄影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安吉拉:现在在巴西有很多大学教授视觉传达、报道摄影之类的课程,还有一些私人学校也会教授彩色摄影、摄影语言之类的。也有很多教授纯艺术的摄影课堂。巴西过去曾经有一个国家级的摄影学院,也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可是现在它缩小了规模变成了一个视觉艺术学院的分院。现在那个学院里摄影课程不仅仅面向摄影师同时也对绘画、视频、雕塑等专业的学生开放。
参展摄影师 Joao Urban 作品
色影无忌:既然1840年摄影就进入了巴西,那在1840到1980年之间,在巴西的摄影界发生了什么?
安吉拉: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的摄影历史非常有趣。有一个法国的摄影师Hercules-Florence,他于1824年来到巴西,他在那时就发现了“阳光印像法”。后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美国的柯达摄影中心,人们证明了从某些方面来说在巴西比达盖尔在法国更早就开始了关于摄影术的尝试。大概是在1842或是1843年左右就是摄影术被发明的最初几年,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来到巴西来拍照,因为对他们来说巴西具有原始的异域情调。
在那个时期,巴西有一个葡萄牙的国王,叫做彼得二世。有个法国的摄影师带来了达盖尔法摄影术并且邀请他来参观,彼得二世立刻就喜欢上了摄影,他自己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于是他为很多很多的巴西摄影师提供帮助,他在位的60年里一直持续的支持巴西摄影事业的发展。他本人还是个摄影收藏家,他执政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摄影收藏,那都是非常重要的收藏,现在被保存在巴西国家图书馆里,在世界范围内那都是非常重要的摄影收藏。
色影无忌:看来在巴西有一段很不错的摄影发展史。我们还是回到当下的摄影状况上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相对比较闭塞,摄影师接触的外界信息不多,那个时期布列松式的摄影风格影响了很长时间。我很好奇对巴西影响比较大的摄影师是谁呢?
安吉拉:那我们还要说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是二战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还是一个法国摄影师叫 Jean-Manzon来到巴西,他得到政府的帮助,开展了很多摄影计划,他的摄影风格影响了很多的巴西摄影师,尤其是报道摄影方面。他在巴西开设了摄影课所以影响更多的人。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受到北美、瑞典以及比利时摄影的影响。那段时间巴西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摄影杂志叫《现实》,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巴西人。就像美国的《生活》杂志一样,它给摄影师提供非常多页码而且非常大幅面的展示空间。
参展摄影师 Joao Urban 作品
色影无忌:我在你展览的前言中看到,你并不是想展示巴西的面貌,而是想把巴西摄影师有诗性的那一面展示出来。
安吉拉:我不想让人们对巴西摄影只留下足球、桑巴舞、美女、风光之类的简单印象。我们选择的摄影师都是有一个至少一年以上的长期的摄影计划,这样可以对巴西有个非常深入的认识。这个想法就是看到巴西摄影师如何深入一个不一样的巴西。
色影无忌:在展览中,我发现很多摄影师都很关注边穷地区的生活。这是巴西摄影的一个传统还是你特意选择的这样的摄影师来参展?
安吉拉:在巴西有很多摄影师都在关注这样的题材,很多人在关注社会的问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不想只呈现一个神秘而原始的巴西,我们要给世界看到巴西的发展,巴西的日常生活或者说一个更真实的巴西,也许在下一个展览我们会展览更多巴西的发展与变化。
米杉: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只是向中国介绍巴西的摄影,让人知道巴西的摄影发展到什么状况了。也展示一些能引起中国人兴趣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平时看不到的巴西的另一面,首先要引起中国观众的好奇。但是并不是刻意的展示所谓巴西文化中神秘的东西,而是真实的平时不为人知的底层百姓生活。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8s 光圈: f2.5
安吉拉和米杉在接受色影无忌的采访
安吉拉(Angela Magalhaes)
巴西著名策展人和摄影研究者,曾任职巴西文化部达30年之久,期间策划许多摄影类的展览和活动。
米杉(Michael Ende)
1959年生于德国,1985年受德国政府派遣前往巴西工作,从此定居巴西,他曾经为Metal Hammer,STERN, GEO, National Geographic等国际知名杂志做特约记者与摄影师,同时还是纪录片摄影师。2009年以及2010年曾参加中国平遥摄影节,目前致力于中国和巴西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
唐河老徐 发表于 2015-9-23 10:09
加分投票欣赏支持,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磋技艺,分享快乐!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9-24 17:26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秋之韵 发表于 2015-9-25 14:33
浏览欣赏支持!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9-25 16:47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9-25 16:47
学习分享了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9-25 16:48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