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之处在于《未央》系列更关注较为小“我”的个人经历,而《童谣》系列转而关注带有社会性的——我们这代人的受教育经历;画面形式上,主人公也从《未央》中的自己转变为《童谣》中集体中的一员;试图传达的情绪也是从淡淡的温暖感逐渐变成冷峻的危机感。 Q:本次展览共展示35位艺术家的100幅作品,作为他们中年轻的一员,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大背景下,你个人的关注点是什么? A:在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过程中,前辈们积累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作为一名年轻影像工作者怎样在学习汲取他们能量的同时释放出新的创作力,这是我比较关注并持续探索的。 Q:尝试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你的作品? A:拟像、儿童形象符号化、成长、体验…… Q:最后近期有没有新的创作计划,可否在这里透露一下? A:最近正在准备的一组作品,也是从个人体验出发,以自身形象为主探讨女性生活以及成长经历。 PART3:专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卫星 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出版社“摄影社会”系列图书(《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射手》《影像垂钓者:罗伯特·杜瓦诺》《雅克·亨利·拉蒂格:没有阴影的一生》《摄影术的诞生》《胶片到数字影像的革命》《摄影现代时期》)总译审。 Q:请说说您心目中当代摄影的内涵和外延。 A:当代摄影的概念可能与传统摄影不同,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技术便利为创作开辟更大的表现空间。内涵和外延其实也还是一个对立统一结构,内涵可以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映、理解、认同、想象等等,总之是作者最愿意借助于对象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此相应的外延可以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纪录,也可以是主观心理对现实的一种透视,或两者兼而有之。这在形式上既有技术发挥创造的多样性,也有可以借用或挪用的具象现实的多样性。 Q:虽然本次展览和图书来自大收藏家靳宏伟的个人收藏,但应该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天中国当代摄影的生态和面貌,请说说您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看法。 A:这次展览可以肯定是收藏者的个人趣味和个人发现的一个合成。说趣味是因为收藏者本人的审美趣味在过滤收藏;说发现是收藏者在时空条件下进行收藏的一种成果。总体而言,这部藏品充分反映出中国当代摄影家在摄影形式和摄影观念上的努力和突破,不管是已经在国际摄影界得到认可的作品,还是继续处于个人探索状态的作品,都有一种沉静和凝练的审美风格,个性突出,观赏性强。当然就中国的社会体积和作者数量还有,在这之外,还有很多也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包括那些纪实性、新闻性和社会性的表现更直接的作品。 王宁德,有一天第23号,2003 some days No Q:在我们惯常的理解中,当代摄影属于小圈子的艺术形式,一般为批判现实,所以不少当代摄影家或者当代摄影艺术家是不见容于公众媒介和场合的,而此次展览和图书将部分中国当代摄影优秀作品向公众开放,不知您对此有何见解?A: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其实是有一种越来越开放的文化多元的趋势,个人趣味的解放不仅仅是社会分化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的结果,从摄影来说也有摄影器材的普及降低了创作成本的经济合理性。创作态度上有批判的,也有不批判的,如这个藏品中相当多的人文主义趣味的作品。即便是批判,也可以是表意的、含蓄的、反思的等等,不一定是雪白血红。从艺术史和社会史的关系来讲,凡是创造手法上有创新的作品,整体上都对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和大众的审美趣味有益,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作品和读者的碰撞,其实是一个多义的过程。不管这种作品和读者的交流过程有多少差异,从而产生审美的差异和批评的角度,都属于文化发展的常态。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2-14 22:46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祝老师新春愉快。
秋之韵 发表于 2016-2-14 16:32
浏览欣赏支持!
秋之韵 发表于 2016-2-14 16:32
浏览欣赏支持!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6-2-15 11:04
浏览欣赏支持!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6-2-15 11:04
浏览欣赏支持!
笨笨嘉 发表于 2016-2-19 06:4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祝老师新春愉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