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女孩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吧…… ![]() ![]() ![]() 读《小美人鱼》的时候,脑中也曾不止一次的幻想…… ![]() ![]() ![]() “那个时候在泰国斯米兰,我们都想拍‘大家伙’,类似魔鬼鱼和鲸鲨这类。潜了几天都没有看到,直到最后一天,我听到潜导敲气瓶的声音。肯定有‘什么’出现了!我长在海南,水性比较好,看到大家都在追着‘什么’,就一下子超过去了。 我游在最前面,突然那‘什么’转身对着我游了过来,当我反应过来对面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心想赶快按几下快门,留点‘遗照’好了 ,其实感觉到身体的毛孔都炸开了……” ![]() 当熟谙水性的谢墨冲过去的刹那,发现前面那尾鲨鱼游至离镜头半米处正盯着他,人心理受到的冲击与本能的恐惧使他停了下来,再也不敢乱按快门。瞬间仿佛时间凝结、海水凝滞一般,对峙了2、3秒后,鲨鱼倏然转身,瞬间消失。 谢墨在电话那端讲述这段“人鲨历险记”的时候声音依然流露着抑制不住的紧张和血脉上涌的兴奋。 他今年54岁,抛去数字,其实他从来都是个放肆爱玩的年轻人。少年习画、中学任性备考工科院校,工作几年后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拿起了相机,一不小心成为全球首位华人哈苏大师,为了推动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毅然调整业务抽身于海底摄影...... ![]() 随国家领导人出访 作品选送联合国 “谢大师百度随便搜” 这是我听到的关于谢墨最直接的反馈,引用这句话并无任何冒犯之意,相反,我认为更加显示了谢墨作为全球首位华人哈苏摄影师的社会地位、其作品受到公众认同的深度。 2001年瑞典哈苏公司颁发全球第一批“哈苏摄影大师”称号,这是世界摄影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关于哈苏摄影大师赛在世界顶级赛事中的地位,大家可自行百度。与其并列的世界顶级摄影赛事还有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荷赛奖。而谢墨在获得哈苏摄影大师”称号后,还分别在2009年、2011年担任了哈苏大师赛评委。他的摄影取材异常广泛,从天空到陆地,最后深入海洋……其摄影主题也不尽相同,海底摄影则是谢墨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 ![]() 海洋神秘而有魅力,发生在现实中“海底总动员”Find Nemo! ![]() 小丑鱼Nemo父子团聚~ ![]() 海底居然也有“蒙古摔跤大汉”! ![]() 除了人体,地标建筑也不在话下,海底“鸟巢”谢墨曾举办过十几次个人摄影展览。2000年作品两幅由国务院新闻办选送联合国总部参加《聚焦中国》大型影展,配合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系列会议;同时作品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展览;还曾在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法国、希腊、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擅长拍摄舞蹈、海底、人体、风光、时装和建筑。其实相较于发表在圈内顶级摄影刊物的作品,谢墨为明星拍摄的大片可能更为圈外大众熟知。比如巩俐、章子怡、张柏芝、蒋雯丽、林心如、蒋勤勤、杨丽萍、孙红雷等。 ![]() 蒋勤勤的化妆品广告,她要不是嫁给陈建斌相夫教子,还有现在那些“自封花旦”什么事?使用哈苏H3D3900数码相机拍摄 ![]() 不食人间烟火的舞神杨丽萍,连呼吸都美得不可方物 ![]() 一代名模瞿颖转谐星路线了,影视歌三栖羡煞旁人 ![]() 终于,扑来个男的~“颜值担当”硬汉孙红雷被上帝选中的人 故事丰富的令人惊叹 ![]() 不知道是因为帽子戴在他身上显得文艺气息浓厚,还是因为他自身的艺术气质让帽子看起来很别致;鼻梁上永远架着一副四方黑框眼镜,言语之间透露着南方式的儒雅。这些特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家。 老罗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谢墨同样是一个被上帝选中的人,他丰富的人生故事令人惊叹。 谢墨在微博简介中写道: 把摄影当家的发烧友,一不小心当了首位华人哈苏摄影大师。 ![]() 人一生当中有许多事情无心而为,偏偏命运选中了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在名人效应下尤其令人瞩目。关于谢墨和他的作品,绝不仅仅是无心插柳而已。自嘲老法师 经常“深夜放毒”在他的微博和朋友圈中,你会发现,谢墨还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人,时不时深夜放毒,发点美食照片。 尽管评论都在表达吃不到美食的嫉妒,但更多的是催他更新作品。他和同伴们乐于自嘲“我昨天刚发了一个帖子,中国摄影的老法师们又聚会了”“老法师”其实是摄影爱好者对那些讲究器械、手法死板的摄影师称谓。 通俗一点讲,谢墨和他的朋友们在摄影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当于陈凯歌、贾樟柯等导演在电影界的地位。不过,当你知道他的父亲是谁的时候,才知道,开挂的人生这种事,也是需要遗传基因的。受家学熏陶自幼习画,满腹文经却选择了工科制造谈起“少年”与父亲谢耀庭时,他表示父亲对他个人及事业的影响意深久远。 这是一家被百度百科词条收录、输入法默认名字,被文化艺术圈、尤其是摄影艺术爱好者所膜拜的神一般的家庭。谢墨出身艺术世家,1962年生人。父亲是中国著名画家谢耀庭先生,近些年在尝试书法创作亦颇有造诣。你可以在谢墨的微博中时常见到谢耀庭老先生写生的状态。 ![]() ![]() 谢耀庭,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前名誉主席、海南省书画院名誉院长,一位坚持画海60年的油画家。 以下为部分作品展示: ![]() ![]() ![]() 受家学熏陶与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谢墨自幼学习美术,人文素养积淀已久。照此发展,谢墨距离成为“中国著名画家”的道路更加接近。然而,像所有内心充满创造欲的人一样,他们是不管人设、不按常理出牌的。谢墨说在他们生活的年代,考大学关系着工作分配。熟读文经的他中学时发现自己理科也不错,索性考到了上海交大,在一所工科院校选择了船舶制造专业。他的同学就是我国潜艇蛟龙号下潜超过7000米的历史创造者之一。 ![]() 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先在陆地上把相机搞明白 初学者50瓶气之后再下水在多年积累的拍摄经验与历程中令他感触颇深的是:人类需要敬仰自然,尊重生命。 ![]() 太极 谢墨在2006年开始尝试海底摄影,这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培训才能习得的技能。无论你是一个专业潜水员,还是专业摄影师,当人们面临复杂的水下环境时,别说出片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 ![]() 此外,相机本身有一定沉力,初学者往往由于受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很难把控中性浮力的技巧,下潜时不自知的踩着脚蹼乱踏乱踢。 这些行为都使维护海洋生态的珊瑚遭受不可恢复的损伤。 而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中学课堂早已经普及过了。除了海洋,陆地生态境遇同样严峻。谢墨老师生长在海南,海洋对于他来说承载着更多情怀与记忆。由于痛心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谢墨开始从广告公司中抽身出来,希望用镜头记录下的影像向世人传递环保、积极的能量。 “不负责任的行为除了威胁自己的生命,更是对原有生态的破坏。我们拍摄的时候都是一个团队出去的,集体行动要遵照流程行动,不要在明知威胁身体的情况下勉强支撑” 影像不是不顾一切的追求效果,万物有灵,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其他生命。 ![]() 大堡礁图片来自网络珊瑚礁是珊瑚虫和藻类共生过程中不断分泌堆积出来的碳酸盐骨骼,通过上千年沉淀最终形成珊瑚礁。2012年,世人熟知的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已经消失了一大半。科学家预测如按照这个消失速度,2022年大堡礁将在此基础上再缩小一半,丧失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水下拍摄险遇鲨鱼 尊重自然不是猎奇 ![]() 在回忆开篇提到的水下经历时,谢墨语调间夹杂着明显的兴奋和担忧。他担忧的是人类对于海洋无止境索取而造成的破坏。谢墨说,那次人鲨对峙的经历一辈子难以忘怀。事后与当地人交流时,有经验的潜水员笑着说“鲨鱼是存在了几亿年的生物,人类根本不在它们几亿年行成的食谱当中,它看你也是害怕极的。”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鲨鱼的内心是崩溃的。(作者注:谢墨常去的海域为太平洋赤道附近,因此大白鲨不在崩溃范围内)。 ![]() 众所周知动物的感官系统非常发达,当人在水下紧张或者产生其他行为时它们会接收生物信号判断形势,为了避免自己遭到攻击而主动出击。在目前鲨鱼袭击人类的案例里面,大部分都集中在海面,鲨鱼误以为游泳者、冲浪者是海狗之类的动物而误袭。人们看到的那些叹为观止的海岸系列部分来自那次经历。水下机器人应用前景 总要有人迈开第一步在对海洋伤害最小的前提下,探索70%的未知水域,对人类历史、科考研究、国家战略有重要的意义。 ![]() FiFish飞行鱼是太火鸟独立研发的全球首款消费级水下机器人(ROV),谢墨说水下机器人自由跟拍、水下探索、水下工程、水下考古,甚至军事用途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FiFish飞行鱼还是原型机阶段,很多功能与机械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过别忘了,谢墨是船舶制造业出身,他对海事工具的品鉴绝不是随口之言。他说飞行鱼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但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人类历史上的进步都是随着第一次探索不断提升发展。 黑科技探秘大海 全球首款消费级水下机器人FiFish飞行鱼CES首发更多FiFish飞行鱼信息,请访问太火鸟官网:www.taihuoniao.com摄影是一门通才艺术 迅猛崛起的中国力量谢墨成为全球首位获得哈苏摄影大师的华人摄影家,其意义已经不只是个人作品和创作形态得到认可,他让世界意识到了迅猛崛起的中国力量。 谢墨以人像摄影最为世人所熟知,但是他最开始探索的其实是风光类题材,让他“名震江湖”的人像摄影倒是无心插柳。人像展示: ![]() ![]() ![]() ![]() ![]() ![]() ![]() ![]() ![]() ![]() ![]() 关于潜水安全事项和水下摄影的建议? 如果已经是摄影发烧友的话要考证,建议最好是潜了50瓶气以后,再考虑拿相机。而且是中性浮力调整好以后再尝试。对于你个人和周围生物都是一种尊重。我们常在海底见到的破坏现象都是初学者造成的,建议还是现在陆地上把相机搞明白,像光影、速度、构图等等。 在水里你要设置相机,还要跟上队伍,事先不熟练下去就会拍不到东西。另外就是在海底拍东西不要勉强。有一些同行为了拍到东西不顾一切,已经要进入免减压循环的时候,潜水电脑已经警告身体了,还执意坚持。导致在海底呆的时间太长得潜水病。实际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勉强自己。最后是不要因为个人影响到集体。冒险毕竟是有风险率的,迟早会出问题,一次两次没问题,10次,20次怎么办呢?所以你只要出一点问题,对集体、家人都是伤害。 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和建议? 有些地方是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去拍摄的。我看到飞行鱼有一个电缆,可能还是有一定局限。有些可以预想或预想不到的麻烦,如果挂在珊瑚或者洞穴的话,还是需要人来解决。电缆有可能被吹到螺旋桨里面,还有控制方向的螺旋桨,当你往下打的时候产生的推力对海底生物比如软珊瑚造成影响。 当你近距离拍摄或者探索的时候,可能就会伤害,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对珊瑚生物很尊重的,力道很重要。想象和现实操作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海底比天空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某种程度上来说,水下机器人是可以弥补市场空白的。 我是赞同去做的,做了才会有成功的希望,不做就永远没机会。总有人把难关一步步破掉。我发了这个之后,有部分人对不是自己亲自去拍摄感到诧异,但是大部分还是赞同的。 其实可以给国家海洋局、考古、工程等使用;对于洞穴、工程等不要太复杂的环境,或者人类不太方便进去的深度,水下机器人下去是很应该的。蛟龙号下潜成功之后,我想着啥时候蛟龙号再下去的时候,把我带着一块记录这些历史。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哈苏公司订购侦察用的相机。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第一台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共有36台; 每位阿波罗宇航员都使用过的哈苏EDC相机,阿波罗计划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历程的第一步,几乎每一张著名的照片都是用哈苏相机拍摄的。 ![]() 阿波罗11号留下的脚印 ![]() 哈苏在月球 照片上阿波罗12号宇航员阿兰·比恩将一台哈苏EDC用带子和他的宇航服绑在一块。拍照的宇航员查尔斯·康拉德可以在镜面的反射中看到。 ![]() 1969年,NASA阿波罗宇宙飞船飞飞向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此更为名声显赫;当年的那台哈苏被留在了月球上,再次执行任务时,是一架全新的哈苏。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哈苏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3-14 18:1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3-14 18:1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3-14 19:41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3-15 07:21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3-14 19:41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3-15 07:21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渔水翁 发表于 2016-3-15 19:57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