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10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江 责任编辑:vivian
2011年8月9日,在白盒子艺术空间,当代艺术家刘瑾的《第二张脸》摄影展正式开展。刘瑾通过拍摄同一个人戴上和取下眼镜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肖像。带给我们一种肖像摄影的全新方式,这是一种基于社会心理层面的探索,通过人物的形象气质可以折射出个体在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在展览现场,刘瑾接受了色影无忌的采访,让他来谈一谈他这系列作品的拍摄背景。
相关阅读: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PowerShot G11 iso: 800 快门: 1/30s 光圈: f2.8
刘瑾在接受色影无忌的采访
色影无忌:你的这个《第二张脸》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的?
刘瑾:应该是07年下半年就开始考虑拍这个作品,一直在准备,在试拍,在找不同的感觉,正式开始拍的时候应该是去年,去年6月份就开始动手拍。
色影无忌:当时怎么想到拍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关系呢?
刘瑾:这个也是比较偶然的想法,因为金融危机之后我想在作品上有一个拓展,就是改变一些创作的方向,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之前的作品是有一种社会性,还有跟身体、个人的生存感觉体验都有关系。这个作品(第二张脸)我觉得更打开了一扇门,进入另外一个空间,让我选择通过肖像的方式对人进行一种考察,包括人所带有一种社会属性、文化属性、身份等等各种感觉。
色影无忌:你刚才说找那种感觉是想找什么样的感觉?
刘瑾:这种感觉不是很扩张的、很张扬的,是一种内敛的、往里收的感觉。这些作品看似平静,其实背后有一种爆发力,我想寻找这种感觉,这个戴眼镜的恰恰给我找到这种感觉了,一个人拍两个肖像戴不戴眼镜,看上去很平静,但是背后有很多问题。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15s 光圈: f2.5
刘瑾在展览现场
色影无忌:当时选择眼镜是因为他的文化属性还是什么原因?
刘瑾:我觉得不仅仅是文化属性,最初的感觉是我发现一个朋友,突然把眼镜拿下来了,突然呈现一种很呆滞的状态,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马上用数码相机试拍,一看感觉特别好,这就是当时最初的想法,后来我更多地去想、去思考,慢慢地就做到今天这种感觉。
色影无忌:最后拍摄的这几个人是怎么确定的?
刘瑾:我原计划是拍200个人,拍全球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今天的展览,我想就是突出这样一个概念,也是不同职业的、不同年龄的这种概念。今天的展览是一个发布展,有一个学术研讨会,就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请一些批评家来讨论,讨论关于肖像,还有人的关系。
色影无忌:你之前的作品像《受伤的天使》跟现在的作品之间有什么互相的联系?
刘瑾:我觉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虽然这是肖像作品,也能侧面反应出人的一种生存。我拍不同职业的人,我标明了职业、身份是什么。其实我们看到身份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他的一种生存的感觉在里边,他在一个什么生存环境里边能够体现出来,之前我的作品也是这样,在大的社会变迁里边,寻找作为一个个体、一个生命的感觉。
Uli Sigg 外交官 商人收藏家 瑞士
色影无忌:你展出的作品是两张,但是当你你拍一个人的时候你拍了多少张?
刘瑾:一次性拍成的很少,现在用大画幅胶片拍,在对焦的时候很难调准。一般一个人拍六张左右,就是拍三个。我拍最多的是蔡萌,拍了十几次,现在还是觉得不行,还要重拍。因为在拍的过程中,我跟对象有一个交流,这个交流一个是在拍之前我跟他有交流,在拍的时候他跟我的相机镜头有一个交流,我在寻找他一种最真实的状态,这个真实不是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就是他坐在我照相机面前的另外一种真实。这种真相是很有意思的。
Miler 收藏家 荷兰
色影无忌:我们熟悉的一个戴眼镜的人当他摘下眼镜的时候就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你是怎么看待这种陌生感的?
刘瑾:这种感觉很有意思,比如说Miler戴眼镜很像知识分子,而摘掉眼镜就像一个屠夫,这就是另外一种真相。还有顾振清老师,他眼镜一拿下来马上是一种迷茫、呆板的感觉,我觉得一个人就是多面性或者是矛盾体,通过肖像的方式一张两张呈现出更多可以理解、可以想像的空间。
色影无忌:你在本次展览中为何只选择展出了七个人的肖像?
刘瑾:这次只是一个预热,我选择的时候也照顾一些不同身份的人,我拍摄到后期制作工作量很大,我可能明年会考虑选择一个美术馆更集中的展示。
西川 诗人 教授 中国
色影无忌:据我观察这七个人基本上都是在艺术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你会选择拍普通人吗?
刘瑾:普通人也有,在我拍摄里有1/3。
色影无忌:这个人的身份不是你选择他的标准?
刘瑾:不是选择他的标准,我选择拍普通的人会选择比较有特点的,是我去找需要的那种感觉的东西,这个都需要,凡是跟眼镜有关系的。我将来还会拍戴博士伦的一个人,戴博士伦拍一张,把博士伦拿下来拍一张,也是眼镜。
王璜生 美术馆馆长 中国
色影无忌:这个系列什么时候完成?
刘瑾:我计划是三年拍完,但是那天碰到庄辉他说我可以一直拍,拍一辈子。这样也很好,我就慢慢拍,在做的过程中我可以再做其他的项目,不冲突。
色影无忌:当时为什么想到用大画幅来拍?
刘瑾:我也试过数码,数码的成像颗粒的感觉,我需要一种摄影感,不仅是一种观念,当然观念艺术的摄影感在某些艺术家来说不重要的,但是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像行为摄影一样,可能通过记录最后发展成观念摄影,这两者都很重要,还是有摄影语言在里边的。
关于刘瑾:
1971年:生于江苏
1995年: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工艺美术系
1996年:现居住生活于北京.自由艺术家
个展:2006; 青春记 F2画廊 北京
升起的天使 红寨画廊 上海
2008: 现实的剧场 嘉禾空间 北京
现实的剧场 140spm 上海
迷失的现实 ART8空间 北京
2010: 刘瑾“受伤天使”+渠岩“信仰空间”当代摄影双个展 台北TIVAC
冒牌神话-刘瑾 陈卫群摄影双个展 ILLUMGALLERY 韩国首尔
群展:
2011·第一届多伦多中国摄影艺术节 加拿大多伦多 Euterpe Art School
2010: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 宋庄美术馆 北京
PHOTO.SAINT-GERMAIN-DES-PRES 法国巴黎
中国.北京798艺术节 北京.798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权力和政治与环境 挪威卑尔根3.14基金会 奥斯陆-特伦海娒(巡展)
草场季摄影节《水》当代摄影展 艺门画廊 北京
2009: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广东连州
浙江丽水国际摄影节 浙江丽水
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 德国柏林
同行 - 德中当代艺术展 武汉美术馆
叙事中国 第四届成都双年展 四川成都
看真D.com 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广东美术馆
中国意象.都市旗帜 - 西安曲江国际当代艺术季 西安曲江当代艺术中心
中国动力 - 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 北京 杭州
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巴黎大皇宫 法国
布鲁塞尔当代艺术博览会 布鲁塞尔 比利时
ART HK 09 香港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香港会展中心
起点:“介入艺术生活366天”-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生长与变化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内爆或聚变.国际艺术对话的非常瞬间 北京一号地艺术区尚元素艺术馆
2008;
迷局 中国当代摄影展 红楼基金会机构英国伦敦
新世纪中国影像 Art Gate 美国纽约
观念演进——中国观念摄影10年回顾与前瞻 798时态空间
城市裂缝-对一种扩张之遗存的图像考察 北京宋庄艺术节 原创艺术中心
刘瑾(4) 白盒子艺术空间(2) 肖像(201) 眼睛(9) 摄影(2819)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