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高岩:法国艺术教育中关于摄影创作的逻辑与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6-5-26 17:50
标题: 高岩:法国艺术教育中关于摄影创作的逻辑与方法
高岩:法国艺术教育中关于摄影创作的逻辑与方法
2016-5-25 10:15| 发布者: zhcvl| 查看: 293| 评论: 0|原作者: 高岩|来自: ESTRAN


摘要: 编者按:2016年4月24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摄影》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摄影留学生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日前在京开幕,近百名摄影家和学者汇聚一堂,探讨摄影与留学的百年渊源,《法国艺术教育中关于摄影 ...






托马斯·施特鲁斯于(Thomas Struth),新宿(Shinjuku),东京,1986
你用什么样的摄影行为产生语言来和主题进行对话?我们再回到托马斯·施特鲁斯1986年拍摄的东京新宿区这张照片研究一下摄影语言与内容的关系。施特鲁斯选择了黑白胶片进行拍摄,使观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建筑空间的线条上。大画幅相机的使用保证了画面的透视关系,使远处的建筑物在画面中可以垂直平行。拍摄时使用三脚架与景深处理使照片中被拍摄主题的前景与后景同样清晰。大尺幅胶片使画面中的所有细节都清晰地展现出来,给观众较长的阅读时间。这张照片虽然给了观者无数的细节,可并没有要解释的重点。图像的中心点是空的并且没有特殊含义,“空”的无意义把照片的冷审美推向了客观极致,所以我认为这张作品是冷审美的代表作品。
然后再看一下他问题中所提到的人类现代文明进程中无可逃避的非人性化特征。这个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画面中的内容只有巨大的空间感与数不清的窗户而没有人出现;二是构图中纵向主体物与横向主体物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三是横向出现的停车场似乎是人类活动的证明,而纵向的高层建筑占据着六分之五的画面,从空中由上至下给停车场带来一种压力感;四是画面中笔直的线条和严谨的构图服从于建筑结构的客观现状;五是在混乱停放的汽车与整齐排列的窗户的矛盾中产生一种秩序,能看出来人对国土的统筹与规划,但是这种秩序是冰冷的、非人性化的。
黄功吾(Nick Ut),火从天降(Villagers Fleeing a Napalm Strike),
拍摄了1972年6月8日越战难民逃离凝固汽油弹袭击的现场。
马撒·罗斯勒(Martha Rosler),把战争带回家(Bringing the War Home)——美丽的房子(House Beautiful), 1969-1972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6-5-26 17:58
浏览欣赏支持 , 谢谢分享。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6-5-26 17:58
浏览欣赏支持 , 谢谢分享。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6-5-26 21:56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6-5-27 08:07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6-5-27 09:26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5-27 08:07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谢谢支持。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6-5-27 09:26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5-26 21:56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谢谢支持。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6-5-27 09:26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5-26 17:58
浏览欣赏支持 , 谢谢分享。

谢谢支持。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6-5-27 09:26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5-26 17:58
浏览欣赏支持 , 谢谢分享。

谢谢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