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巴黎,蒙帕纳斯(Paris, Montparnasse),1993 摄影师跟主题的距离是远还是近?是像鲍里斯·米加洛夫(Boris Mikhailov)通过花钱收买的方式跟这些人共舞?还是像古斯基(Andreas Gursky)那样在全球化风景里建立上帝般的视角?我们需要对观看方式与观看距离有所选择。 奥列佛·巴比尔利(Olivo Barbieri),上海(Shanghai),2004 构图的重点在哪儿,可否利用景深?这是一个意大利摄影师,他用到大画幅的移轴方法调整镜头的焦平面来实现比较特殊的景深语言,使这个城市看上去有点像模型的效果。 比特·斯楚里(Beat Streuli),纽约(New York),2000 比特·斯楚里(Beat Streuli)是瑞士人,他常年用长焦镜头在全世界不同的大都市街头捕捉面孔焦虑的人物形象,在这张照片里浅景深虚化了背景突出了画面中心人物的特点。 蒋志,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变成钉子,2007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5-27 08:07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5-27 08:07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5-26 17:57
浏览欣赏支持 , 谢谢分享。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5-26 17:57
浏览欣赏支持 ,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