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当代摄影文化地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十里河    时间: 2016-6-8 09:20
标题: 《当代摄影文化地图》
《当代摄影文化地图》
2016-6-3 15:13| 发布者: zhcvl| 查看: 199| 评论: 0|原作者: 顾铮|来自: Photofans


摘要: 摄影书籍《当代摄影文化地图》于今年早些时候上市了,本书由著名评论人顾铮所著。这本三百四十多页的书涵盖了摄影理论、中外摄影表现、当代摄影、摄影的制度、摄影的展示与传播、摄影的市场与保存及摄影的教育七个方 ...



摄影书籍《当代摄影文化地图》于今年早些时候上市了,本书由著名评论人顾铮所著。这本三百四十多页的书涵盖了摄影理论、中外摄影表现、当代摄影、摄影的制度、摄影的展示与传播、摄影的市场与保存及摄影的教育七个方面,其中既包含了严谨的论文,也有轻快的写作和议论。在这里刊登部分节选: 文 / 顾铮(图片来自本书及网络)
第一章 摄影的魅力——中外摄影表现
一,纪实存真——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广义地说,只要是见证了历史事件、风俗、文物、世相百态的摄影,都可归入纪实摄影。从这个意义上说,旅行摄影、新闻摄影、街头摄影、司法摄影、医学摄影、科学摄影乃至风景摄影等,都有可能因其历史文化的内容而具备了“纪实”的特质。
由西方人发明的摄影术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见证、探察对他们而言属于另类异端的东方文化的利器。摄影也是他们以视觉方式分析、把握异国社会形态的有效方式。英国人约翰·汤姆逊携带笨重的照相机穿行了大半个中国,拍摄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生活诸相。

约翰·汤姆逊自拍像,厦门,与河南士兵在一起,1871

他并不太为一些文化上的奇观所激动,而是以自己缜密细致的眼光记录中国人的生活样式,尝试以影像方式揭示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社会运行机制。 而法国人马克西姆·杜坎(Maxime Du Camp,1822—1894)与大作家福楼拜的东方之行,则似乎更出于一种对东方奇观异景的好奇。虽然两人最后不欢而散,但坚持到底的杜坎所拍的埃及照片终于让未能远行的法国人和欧洲人一睹他们想象中的“另类”文明的实相。对于许多西方摄影者而言,摄影既是一种刺探异文化的视觉手段,也是一种确认自己所属文化的现代性的手段。

马克西姆·杜坎

马克西姆·杜坎,《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前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对美国人来说,“拍摄照片不仅是为了表明什么东西值得尊崇,还在于揭示什么东西需要正视,令人痛惜——以及需要治理。”( 苏珊·桑塔格语)20 世纪初期,社会学家刘易斯·海因毅然拿起照相机,潜入工厂、矿山,拍摄了童工劳动的悲惨情景。他以这些照片作为证据,呼吁立法禁止雇用童工。海因的影像终于打动人心,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禁止雇用童工。之后,海因还来到爱丽丝岛,拍摄了在那儿等待美国移民局批准进入美国的各国移民的照片。他的这些照片也引起了舆论的同情,为改善移民的处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因用自己的照片证明,纪实摄影也是一种推动社会改良、唤起公民良知的重要手段。 摄影最本质的功能是记录。这一功能在海因的同时代人、法国摄影家欧仁·阿杰的手中得到了朴实而且是彻底的发挥。阿杰曾经是一名演员,也做过画家的梦,但最后无奈地 选择以摄影谋生。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行走在巴黎街头,细细拍摄了 19 世纪巴黎的建筑、街道、店铺、公园、民居室内景观等举凡因了现代化步伐的驱逐而行将消失的各种事物。他以一种哀而不伤的视线将这些事物一一挽留于自己的照相底版上。这样,阿杰终于在晚年自豪地宣称:“我拥有了整个巴黎。” 当然,这是19世纪的巴黎。阿杰的摄影行为是一种地道的摄影记录,从他的行为可知,将即将消逝的过去凝固保存正是摄影,尤其是纪实摄影的拿手好戏。

刘易斯·海因作品

刘易斯·海因作品

欧仁·阿杰作品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6-6-8 21:32
欣赏浏览支持, 谢谢分享。
作者: 四季风-帆航    时间: 2016-6-8 21:32
欣赏浏览支持, 谢谢分享。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6-6-8 22:04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作者: 神州揽胜    时间: 2016-6-8 22:20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6-6-18 04:4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作者: 笨笨嘉    时间: 2016-6-18 04:4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