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B公司上网看教程,老B凑过来问我:“在看啥呢?” 要说好这个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既然说到什么“日式调色”,我也只能很肤浅从摄影画面上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什么什么“风”只能代表这个地区一种大致的审美,举个例子,森山大道,筱山纪信,荒木经惟,以及他们的后辈米原康正,谁代表了我们常见的“日式风格”摄影? 应该是筱山纪信,其他的都不是。森山的大反差其实偏向美式。 米原机顶拍的是直打,即使拍的是美女,却是接近一些现代新闻摄影、纪实和观念的拍法。 荒木是很优雅地注重暗部影调,是纯正的日式美学,但却并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日式风格”(想理解,不要老看他拍的人啊,看看他拍的花啊),只有筱山纪信,那种柔和的过渡,明亮的色调,淡彩,才是我们说的今天的“日式风格“”。 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日式风格是这样的。 看得出日式摄影强调这种柔和的过渡,较低的反差,这种经过改造的日式虽然不是日本民族本来的美学,但比较符合东方美学中“内敛”,不是很刺激的大反差,所以我们也比较容易接受它就是日式摄影的形象。而绝不是米原康正。 欧式风格这个最好理解,众所周知的“古典欧”和“简欧”。从古希腊、罗马就传承下来的繁复的花纹、美丽的雕花、伟大的巴洛克、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和今天真正流行于世界的丹麦挪威瑞典极简的北欧风、性冷淡、宜家、北欧家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欧式风格”。 ![]() ![]() 无论是哪一种,其实欧洲人还是很看重立体感的,画面上还是喜欢多一点暗调,也不难看出,北欧风格和现在的日式非常接近,只是日系的喜好比北欧更明亮一点。 我们今天说的摄影里的“欧美风”,很多人其实就是特指北欧风,这个风格和日系很像,至于不同的地方,我们抛开颜色和其他的因素,就用一个色阶粗略说明一下。 ![]() 日式和欧式,都要将灰块向左拉一点,然后欧式是将黑块向右一点提升影部,日式是将白块向左移动一点提升亮部。 另外北欧比日式更偏冷,色调上稍冷。 三、美是什么美 老美就是个暴发户。 ![]() ![]() 老美是高光和轮廓光的爱好者,强调质感和结构,很硬朗的风格,在摄影中,就是轮廓光先行的大法,将轮廓打出来后用窄光照亮局部是常用的方法,不愧是一个横刀跃马的民族。 所以美式风格也不难想象,色块的冲突,中灰部分加暗,高亮部暖,暗调冷(常见的紫到黄渐变映射叠加就是个例子),刚才的色阶图来理解,黑白都向中间靠拢一点,灰块向右稍过去。叠加高光黄暗部稍蓝的的渐变映射。加大冲突,更戏剧化,刺激。 可以,这很美国。 四、韩是何时韩 宇宙都是大韩民国思密达的,韩风是最极端的形式,论文化历史,一个20世纪初妇女上身还不穿衣服的民族实在不好说,即使扯上新罗和高句丽这些出来说事,特么历史课本没法看还是没法看啊…… ![]() ![]() 日式的高明度,美式的强烈色彩对比,居然就结合起来了,大写的服好么思密达。 这个真的没法调,亮度上比日式还要亮,基本靠搭配出来的颜色向美式靠拢,和美式的大红大紫又不同,韩式就是一片粉红粉紫少女心,好吧,你们赢了。 五、中又是什么中? 很遗憾,暂时没有流行起来。 ![]() ![]() 曾经,我们也有郎静山这样的大师,为摄影注入中国元素的内核,不但是从内容上,也在技法上将中式美学融入摄影。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 ![]() 今天,我们也有孙郡这样的探路者,但要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审美风格,我们的路还很长。 |
![]() 鲜花 | ![]() 握手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6 22:15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6 22:15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7 15:2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7 15:2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