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名额已满截止报名】11月5日(本周六),光影中国网“走进内乡郦邑贡菊”大型采风... [打印本页]

作者: 光影小康    时间: 2016-11-2 08:51
标题: 【名额已满截止报名】11月5日(本周六),光影中国网“走进内乡郦邑贡菊”大型采风...
本帖最后由 丹江冰 于 2016-11-4 14:38 编辑

    “天隆杯”第二届郦邑贡菊摄影大赛已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配合这次摄影大赛的顺利开展。本周六光影中国网组织影友走进内乡乍曲水沟村,用镜头领略满山的菊花盛开的美景,本次活动并配备专业模特一名及光影中国人像指导老师一名。

影赛详情了解请点击:“天隆杯”第二届郦邑贡菊摄影大赛启事http://36.01ny.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70118&fromuid=418535


                          南阳市天隆茶业
                           



                        

郦邑贡菊

【活动组织】光影中国网
【活动时间】11月5日早上6:30分(周六,一天)
【活动费用】50元(含交通费、保险费、模特费、午餐)严禁携带带家属,小孩子,自驾车不管午餐。
拍摄主题菊花微距、大场景、菊花人像、瑜伽表演,请各位老师带上适合拍的镜头。
【报名资格】版主、部长以上光影管理,高端影友,摄影师以上职称人员
【集合地点】周六早晨6点30分在南阳宾馆南门集合出发(滨河路)
【活动联系人】 云海雾松:13507638937  光影小康 13303773713
【注意事项】参加活动人员进入园区后禁止采摘菊花,也是体现光影中国影友良好素质,谢谢大家配合除了积极参赛外,每人至少在光影论坛上发布10幅左右作品。


附本次活动模特照片:梦开始的年代摄影
模特个人照


免责声明: 遵循“自助,互助,AA,环保”的原则,参加者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活动中发生意外,发起者、组织者和同行者有义务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当由于意外事故,突发气候变化和急性疾病、不可抗力等不可预测因素造成身体损害时,团队的发起者和同行者尽力救助,但如果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由被损害人自行负责,团队的其他成员不承担任何责任。





菊花1.png (505.7 KB, 下载次数: 7)

菊花1.png

作者: 独山居士    时间: 2016-11-2 12:12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7000    iso: 1000    快门: 1/125s    光圈: f5.3



作者: 陈小会54    时间: 2016-11-2 13:26
这样貢菊真不敢恭维!
作者: 孤帆远影    时间: 2016-11-2 13:35
{:7_296:}{:7_296:}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11-2 15:21
{:7_296:}{:7_296:}{:7_296:}
作者: 秋之韵    时间: 2016-11-2 15:49
{:7_296:}{:7_296:}
作者: 叶/知秋    时间: 2016-11-2 17:20
{:7_296:}{:7_296:}{:7_296:}
作者: 老梦    时间: 2016-11-2 18:06
{:7_296:}{:7_294:}{:7_294:}
作者: 独山石    时间: 2016-11-2 18:17
完了,看到报名资格一声叹息。无名之辈失去一次学习机会。
作者: 独山石    时间: 2016-11-2 18:23
何谓高端影友,发烧影友有资格报名吗
作者: 云海雾松    时间: 2016-11-2 18:28
大家看清参加人员要求版主、部长以上光影管理,高端影友,摄影师以上职称人员
作者: 悠游    时间: 2016-11-2 18:37
本帖最后由 悠游 于 2016-11-2 18:56 编辑


作者: 荷花广场    时间: 2016-11-2 19:45
好活动支持,{:7_296:}{:7_296:}
作者: 云海雾松    时间: 2016-11-2 21:16

大家看清参加人员要求版主、部长以上光影管理,高端影友,摄影师以上职称人员
作者: 菊潭影友    时间: 2016-11-2 21:35
积极参与活动{:7_296:}{:7_296:}{:7_307:}{:7_307:}
作者: 一颗螺丝钉    时间: 2016-11-5 00:10
{:7_296:}{:7_296:}{:7_296:}{:7_296:}{:7_296:}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