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人眼球的眼睛 对于每一张人像照而言,若其面部可以得到清晰辨认且占据了足够大的照片篇幅,那么双眸便是这张照片最重要的区域。原因在于,眼睛是人类脸部最具交流能力与表现力的一个要素。当与他人交谈时,我们能够从对方眼中获取大部分信息:我们可以考察刚才对方说的是事实还是谎言,也可以从中读出情感与额外的信息―没有说出来的弦外之音。所以,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句话并非没有道理。我们观看一幅肖像照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首先聚焦在人物眼睛上,期待着这一区域的成像足够清晰,从而可以看到其中充盈着的细节内容。因此,你在摄影过程中应尽量精确对焦于模特双眼。若是将焦点置于鼻子、双耳或仅仅是睫毛部位,所得的照片都会被人或有意或无意地看作是有缺陷或失误之作。
当你从正前方拍摄一张脸时,左眼与右眼到相机传感器所在平面的距离相同,它们在照片中的清晰度也会因此一致。但假如你从前方斜着对模特进行拍摄,你就要面临一个选择:焦点究竟应该对准哪一只眼睛,左眼还是右眼? 若你有意为之,将焦点放于更靠后的那只眼睛上,那么,这种有悖于平常观看事物方式的成像效果会使得照片观看者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他们的目光游离于照片中模特的左右眼之间,他们将花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去观看这张照片。虽然这样一来,观看者给予了这种照片更多的注意力,但他们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对其产生了一种负面感觉。因为,这样的一个构图形式通常被认为是错误或有缺陷的,至少是让人感觉不舒服、不习惯的。
很遗憾,要做到对眼睛的精确对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机自动对焦功能的强弱,决定了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高低以及效果好坏。特别是在较弱的自然光或是工作室较为昏暗的造型光条件下,相机普通的自动测焦功能难以达到较好的拍摄效果。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相机都具备一个功能强劲的十字型对焦传感器。 作为替代方法,你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非中心的自动对焦点,并将其对准眼睛,从而保证这一部位的成像始终锐利。每次拍摄都这样选择相应的对焦点可能要多花一些时间,但若你在进行人像摆拍,要连续一张接一张地拍摄类似的照片,那么这种时间投入是非常值得的。此外,即使你想将眼睛放在自动对焦点之外,你也应该尽可能选择离眼睛最近的自动对焦点,从而将由相机倾斜而引起的焦平面偏移减小到最低限度。 如果你的相机有相应的自动控制功能,那么你也可以将对焦这一任务交给它。比如专门的人脸追踪自动对焦模式,就会比一般化的追踪对焦模式精确得多。
假若拍摄过程中模特直视镜头,那么当这张照片被人观看时,照片中的模特便似乎在直视着观看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照片在观看者与模特之间建立了一种令前者几乎不可回避的紧密联系。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若我们被某个人直面注视,那么我们便会在潜意识中感到他对我们构成潜在的威胁,从而对此人集中注意力,提高警惕。
但是,若你的模特并不是直直地盯着镜头,而是看向相机的上、下或是侧面,情况又有了变化。此时,照片中的模特与照片观看者之间并没有一种直接的、不能回避的关系;取而代之,观看者会感觉到,他似乎被邀请来静静细赏模特的面容。他可以避开模特的目光,不受其打扰,从容不迫地细细打量照片所有精细之处,对模特表情进行深入探究。能够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人的面部,这一点就可以唤醒人们对陌生人的好奇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好奇心隐藏于所有社会性动物的内心,它差不多可以被称为偷窥欲。特别是当照片中的人物形象显得非常有趣,似乎饱含故事时,他那避开镜头的含蓄目光更会吸引观看者长时间地细品照片,并在今后时不时地乐意再看一看。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7-2-14 21:54
漂亮作品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7-2-14 21:54
漂亮作品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7-2-14 12:23
浏览学习,谢谢分享!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7-2-14 12:23
浏览学习,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