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的出上量很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含盖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冶、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木等等,是一部形象化的汉代史料,堪称汉代社会的—面镜子。因此,新馆展览就以半个多世纪以来本馆发掘出土的两千余块汉画像石为基础,精选出其中史料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极高的珍品二百余块,根据画像石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按画面内容分厅分类进行展出。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从不同侧面反映汉代社会。
1、生产劳动厅:汉代的农业,普遍采用牛耕,大量制造并使用铁制工具,兴修水利,促进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南阳汉画中关于生产劳动的画像较少,展出的有关画像石仅三块,主要内容有“耕耘”、“耕车”及“罟鱼”等,这些画像,可以使我们对汉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大概的直观了解。
2、建筑艺术厅: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发展时期,南阳汉画中的屋宇、楼阁、亭榭、阙和桥梁等建筑画像,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汉代建筑的形式和风格特点。同时,汉画像石墓作为仿阳宅建筑的特殊形式,模拟再现了汉代人的生活环境,电是汉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出的画像石有“楼阁”、“厅堂”“阙”等。
3、历史故事厅: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为宣扬儒家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标榜统治者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具有封建文明教化意义的各种历史故事以及明君、贤臣、义士、烈女各种形象,便成为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历史故事对于推行礼教、稳定社会起到下积极的作用。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有“二桃杀三土”、“鸿门宴”、“西门豹冶邺”氐孤儿”等。
4、社会生活厅: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使汉代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这些画像中,既有达官显贵的投壶宴 ,车骑田猎、斗鸡走狗各种生活场景,又有奴婢仆从的持戟执盾、捧奁拥彗、瑞灯提壶的不同形象的刻划。汉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貌生动而又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有“拥彗”、“捧盾”、“端灯”、“仕女”、“投壶”、“跽坐赏乐”、“车骑出行”、“斗鸡”、“武库”、“蹶张”、“弋射”、“当射田猎”等。
5、天文与神话厅:天象与神话是南阳汉画的重 要主题。天象图被刻于墓室的顶部,象征着汉画像 石墓的天空。这些天文图像有天文观测的实际记 录,如南斗北斗、彗星图;有天文星象的神话象征,如 阳乌、日月合壁图;还有对天地构成的哲学理解,如四神图。它们不仅体现了汉代天文学发展的水平,也还是汉画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被赋予了神格之后,自然现象、帝王和圣人都被神化,汉画中的伏羲女蜗、风神雨伯以及后羿射日、嫦蛾奔月各种神话故事,展现了汉代人的诸神观念和众神构成,是认识早期华夏文明的重要图像资料。展出的画像石有“阳乌图”、“北斗图”、“彗星图”、“麒麟岗墓室前顶天象图”、“嫦娥奔月图”、“雷公车”、“河伯图”、“羿射十日图”、“苍龙星座图”、“牛郎织女星座图”等。
6、角抵厅:角抵,也称角抵戏,是汉代百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汉画中的角抵可分为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人与人相搏等三种形式。这些画像的形态夸张生动,富于感染力,人物勇猛矫健,动物野性充沛。在力量与意志的冲突和抗衡中、充分展示了祟力尚武、富于挑战的时代精神。展出的画像石有“象人斗兕”、“击技”、“格斗刺虎”、“斗牛搏虎”、“训象”、“斗兽”等。
7、舞乐百戏厅:舞乐百戏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些画像中既有倡优伎人专业化的演出,也有宾客主人的自娱性表演,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等五音齐鸣;建鼓舞、长袖舞各展风姿;飞剑、跳丸、冲狭杂技纷呈。画像形神俱畅,场面绚丽。既展现出两汉时代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又反映了汉代南阳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展出的画像石有“舞乐百戏”、“许阿瞿”、“建鼓舞”、“七盘舞”等。
8、祥瑞升仙厅:祥瑞升仙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的风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吉凶兆应,凭着谶纬学说而被创造出来的形态各异的祥禽瑞兽,成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象征。灵魂不灭的升仙思想、主导着汉代人的丧葬观念,也给汉画像石艺术创造开辟了一个驰骋想象力的广阔的艺术空间。展出的画像石有“逐疫升仙”、“五鹄图”、“仙鹿”、“神兽”、“虎吃怪兽”、“羽人戏龙”、“仙人乘鹿”、“翼龙”、“西王母东王公”、“自虎铺首”、“三首神人图”、“九头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