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千年文化历史殷墟 [打印本页]
作者: 龙行天下1 时间: 2024-2-24 22:38
标题: 千年文化历史殷墟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4-2-24 22:41 编辑
千年文化历史殷墟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殷墟博物馆,即殷墟博物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而命名,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每件都是国宝级精品。殷墟博物馆直接折射出了殷商历史,是商代辉煌历史的缩影。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华夏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