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王伯群故居》 [打印本页]

作者: 莫天正    时间: 2024-9-2 21:54
标题: 《王伯群故居》


贵阳王伯群故居是贵阳历史上第一栋仿西式建筑,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都司高架桥路44号,是一座法式建筑,由长方形的主楼和圆柱形的塔楼组成,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王伯群故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六年(1917年),由贵州兴义人王伯群所建。王伯群不仅是贵州兴义人,还是中国同盟会的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曾任大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对贵州乃至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 莫天正    时间: 2024-9-2 21:56

王伯群故居民国6年(1917年)修建于护国路西侧,为砖木结构,法式建筑,占地1600平方米。从外表看,由长方形主楼和圆柱形碉楼组合而成。主楼7间,上下两层。
平顶屋面一角中建歇山顶楼阁,典型的中西合璧。碉楼3层,其下辟地下室,其上建穹窿顶。楼下台阶复分两组,底层为如意踏跺,上层为垂带踏跺。







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与西方人物雕塑迥然不同,在中国古代建筑上雕塑白菜,寓意“清白家声”。王伯群故居虽为法式建筑,但在装饰工艺上仍受传统手法影响,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

作者: 莫天正    时间: 2024-9-2 21:59


王伯群(1885年一1944年),名文选,字伯群。出生于今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镇景家屯村,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护国运动,为护国运动骨干分子。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民国17年(1928年)创建私立“大夏大学”时任董事长兼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辗转迁到贵阳,王伯群回到贵州,领导大夏流亡办学。1944年病逝于重庆。

作者: 莫天正    时间: 2024-9-2 22:00




这座建筑不仅因其历史价值被保护,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重视。王伯群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现了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9月2日拍摄于贵阳护国路。



作者: 莫天正    时间: 2024-9-2 22:01
谢谢观赏!
作者: 百花盛开    时间: 2024-9-3 07:42
漂亮作品,欣赏学习老师佳作!百花盛开为你点赞!欢迎你来人文纪实发帖送精华!

作者: 付世鹏    时间: 2024-9-3 15:14
著名建筑必须居住著名人物
作者: 付世鹏    时间: 2024-9-3 15:14
著名人物必须演绎著名故事
作者: 莫天正    时间: 2024-9-3 16:31
衷心感谢版主及各位老师的热情鼓励!{:7_298:}{:7_298:}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