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腊八百味粥香溢.花鼓迎春福瑞临.中州社区活动传递温暖邻里情 [打印本页]

作者: 龙行天下1    时间: 2025-1-7 19:26
标题: 腊八百味粥香溢.花鼓迎春福瑞临.中州社区活动传递温暖邻里情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5-1-7 19:44 编辑

腊八百味粥香溢.花鼓迎春福瑞临.中州社区活动传递温暖邻里情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2025年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寒冬腊月至,腊八暖情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和友好和谐的社区氛围,增进邻里间的情感交流,1月8日,在腊八节之际,中州开展了庆祝腊八节的活动。他们有的精心熬制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邀请居民和环卫工人劳动者品尝,组织居民一起学习制作腊八蒜,促进邻里情谊升温。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为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也为即将到来的腊八节和春节营造了喜庆祥和的热闹氛围,南阳社区志愿者协会金桂舞蹈队应邀参加活动,并开展文艺节目演出,为节日增加光彩。
   当日,南阳市中州社区免费爱心粥屋志愿者们早早来到社区免费爱心粥屋,齐心协力为环卫工人和老人们精心熬制腊八粥。大家分工明确,淘米、洗豆、洗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对社区居民的深情厚谊。不多时,一锅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腊八粥便新鲜出炉,香甜的味道弥漫在整个社区,暖人心扉。
   活动在《中州学付》广场举办。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欢乐与温馨,我们团队队员们还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开场的锣鼓敲响,激昂的节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舞蹈队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引得阵阵喝彩;传统的汉船表演更是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队员们灵动的步伐和俏皮的动作,赢得了社区领导和老人们的热烈掌声与欢笑。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明《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此次腊八节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送去了温暖与关怀,也让我们团队成员在奉献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爱与温暖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