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我与老师的传拓时光:镌刻非遗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冰美式    时间: 2025-2-28 22:08
标题: 我与老师的传拓时光:镌刻非遗记忆
本帖最后由 冰美式 于 2025-2-28 22:15 编辑

我与老师的传拓时光:镌刻非遗记忆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苏奥博

  阳光倾洒在古旧的木桌上,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站在老师身旁,准备开启一场与非遗传拓的奇妙邂逅。      马老师先从最基础的工具讲起,宣纸、墨汁、鬃刷、拓包,每一样都看似普通,却在传拓技艺里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他拿起一张宣纸,轻轻展开,动作轻柔又带着几分郑重,向我展示宣纸的纹理与质地,告诉我好的宣纸是如何在吸收墨汁时,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晕染效果,让拓印的图案清晰且富有韵味。
   正式开始传拓,老师率先示范。他把宣纸覆盖在一方古老的木碑上,用喷壶均匀地洒上清水,让宣纸慢慢贴合木碑的每一处凹凸。紧接着,拿起鬃刷,从宣纸的中心向四周轻轻刷动,动作平稳而有力,每一下都像是在与木碑轻声对话,将宣纸稳稳地固定在上面,排出多余的气泡。看着马老师熟练的手法,我不禁跃跃欲试。
   轮到我上手,心里却莫名紧张起来。我学着马老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宣纸铺好,可喷水时手却微微颤抖,水洒得有些不均匀。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轻声说:“别着急,放松些,水的量很关键,多练几次就有手感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深吸一口气,继续操作。用鬃刷固定宣纸时,力度没把握好,差点把宣纸弄破,我懊恼不已,老师却微笑着安慰我:“这很正常,传拓讲究的就是个耐心和细心,一次失误不代表什么,再来一次。”
   刷好宣纸,便到了用拓包蘸墨的环节。马老师示范着将拓包在墨盘里轻轻转动,让墨汁均匀地附着在拓包表面,随后在宣纸边缘轻轻拍打,由浅入深,逐渐拓出图案。我学着老师的动作,可一开始拓出的图案颜色深浅不一,毫无美感。老师没有丝毫责备,而是手把手教我控制拓包的力度和拍打节奏,一点点调整。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终于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传拓作品。看着那从木碑上“复制”下来的古老文字与图案,虽然略显稚嫩,但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我的努力和老师的心血,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次与老师学习非遗传拓的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古老技艺,更让我深切感受到非遗传承的魅力与不易。在老师的言传身教里,我懂得了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与匠心的坚守。

                          

微信图片_20250228214007.jpg (256.68 KB, 下载次数: 1)

微信图片_20250228214007.jpg

微信图片_20250228214013.jpg (217.05 KB, 下载次数: 0)

微信图片_20250228214013.jpg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