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标题: 识了庐山真面目 [打印本页]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0:57
标题: 识了庐山真面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早在上小学时候,苏轼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让迷迷糊糊的我就对庐山有了清晰的好感。可惜,人生忙碌,生活艰辛,让我一直没能有闲暇时间去识庐山真面目。
40多年过去,机会来了。今年五一前夕,我去江西九江开石油记协新闻摄影年会,会议期间组织去庐山采风。九江离庐山只有30多千米,那天一大早,来开会的100多名新闻摄影者,抗着长枪短炮挤上三辆大巴车向庐山进发。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导游介绍有两百多处,但我们一天内游踪所到的地方只是个别景点。我们最先来到如琴湖。一下车,我们的“长枪短炮”便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们窃窃私语,“瞧,人家的照相机,一看就是摄影家。”听着游客的羡慕之语,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对着如琴湖一阵扫摄。如琴湖,湖岸曲线玲珑,湖面状似一把小提琴,湖名因此而来。如琴湖的景致美极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岸及周围浓浓的春意。除了远处牯岭山坡间那红红黄黄的屋顶在绿树丛梢探头探脑之外,其余放眼望见的都是醉人的绿。近景的桃花,和远处的绿山遥相呼应,湖水泛着春光,倒影着岸边的景色,让人看一眼就醉倒在这春光湖色里,我选好几个角度尽情拍摄。如琴湖的旁边就是花径。花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相传白居易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时,在山下九江等地桃花已凋落的暮春时节,登上庐山游览,看到这里桃花盛开,感慨不已,便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著名诗句。自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白司马花径“。走进花径,果然桃花始盛开。一朵朵桃花,如一张张笑脸,欢迎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曲径通幽的尽头有一伞型的“花径亭”,亭内横卧着一块巨石,上刻“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在亭的左边,绿树婆娑,花团锦簇中,掩映着一座方形五彩石亭,称为“景白亭”,这就是当年白居易观赏桃花写诗的地方。许多游客在此留影,平时喜欢写诗的我,让朋友帮我拍照留念,想粘点白居易的灵气,回去无病呻吟出个“千古名句”告慰自己的一生。带着这个梦想,我们在导游的摧促下,向另外几个景点攀登。“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主席的这首诗,给仙人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仙人洞不大,相传 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吕洞宾既得五龙真君剑术又得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雕像。仙人洞内还有 “一滴泉”。据说,这泉水滴了几千年都没枯竭。泉下有池,围以石栏。石壁上有“天泉洞”、“静善泉”、“洞天玉液”等石刻。洞外有岩石形如蟾蜍,伸展于陡壁上,石隙上生古松,俗称石松。1961年,毛泽东主席在庐山开会时候,闲暇游此,看到此景,诗性大发,题诗一首。这首看似信手粘来,读后含意深刻的诗,为仙人洞名扬天下,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功效。仙人洞由此,不仅有仙人之气,还有伟人之灵,让许多中外游人慕名而来。当人们想在伟人曾经照相的地方拍照时,被告知要掏10元钱,让许多人败兴收笑,这样的做法给仙人洞添了俗气。
游庐山,人们除了谈论山水之柔美,名人与庐山的故事外,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电影《庐山恋》。1980年上映的《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电影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影幕上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男主角郭凯敏由此走红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我当时看这部电影时候不到17岁,看到影幕上色胆包天的吻,感到很害羞,瞄一眼就把头低下来,但不忍心失去开眼界的机会,又急忙把头抬起,眯缝着眼睛看,看得我热血沸腾,萌发青春的骚动。为了看吻戏,满足心里的欲望,只要影院放映《庐山恋》,我和几个铁杆男同学就去看。当出现吻戏镜头时候,我们就一起喊“耍流氓了,姑娘们快闭眼。”以此来窥视周围年轻女观众的反映,达到自己思想上耍流氓的目的。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到自己很可笑。同现在的爱情电影相比,那蜻蜓点水似的吻戏,不值得让人害羞。是呀,改革开放,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不再被禁锢,审美标准和情趣与世界同步。就说吻戏吧,现在不仅在电影、电视、网络上泛滥成灾,就是在现实生活里也无处不在,人们对吻戏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
这次游庐山,由于时间紧,没有去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点也没有去观赏,这是个遗憾。我只能把遗憾藏在心里,希望有机会再游庐山,把庐山看透,看得明明白白,如醉如痴,呻吟出一个“千古名句”,拍摄出一幅“绝世图片”。其实,我这些想法,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再游庐山的理由和动力。千百年来,来庐山游玩的人不计其数,而能够像李白、白居易、苏轼、毛泽东等这样的文豪和伟人,在庐山留下不朽痕迹的人又有几个呢?因为,去游玩的人,有几个不是在游戏人生,笑看红尘呢?没有胸怀天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人气概,就干不出气吞山河的伟大业绩;没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铮铮傲骨,就写不出惊天地,泣鬼神,老百姓喜爱的千古绝句。
“峰顶回望来时路,既无踪迹也无声。识了庐山真面目,人难不朽诗千古。”这首诗是我游庐山的感慨之作。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0:59
{:1_439:}{:1_441:}
-
7d50668ega29357e47eae&690.jpg
(116.63 KB, 下载次数: 0)
-
7d50668eg76a855808575&690.jpg
(140.3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0:59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1:00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1:02
{:1_449:}{:1_448:}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1:02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1:03
作者: 一树阳光 时间: 2011-5-9 11:19
图文并茂中学习老师的作品
作者: 一树阳光 时间: 2011-5-9 11:21
这次发现老师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紧呐,深藏不露
作者: 书香水岸 时间: 2011-5-9 11:25
也是图文并茂中学习老师的作品
作者: 独钓一江春 时间: 2011-5-9 15:07
一树阳光 发表于 2011-5-9 11:21 
这次发现老师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紧呐,深藏不露
哈哈,谢谢.瞎写的.无病呻吟.请多多指点.
作者: 一树阳光 时间: 2011-5-9 16:04
回复 独钓一江春 的帖子
这话绝对不能这样说,即兴写出的好文字,怎是呻吟可以写出来的
作者: 可杰 时间: 2011-5-9 19:00
学习了,图文并茂啊
作者: 老白河 时间: 2011-5-9 19:47
图文并茂,学习了。含鄱口上去就是五老峰,五老峰很像毛泽东的卧姿像,人曰 看见五老峰,想起伟大领袖毛泽东。
作者: 印益 时间: 2011-5-9 21:37
精彩之作。欣赏学习!
识了庐山真面目。
作者: 灵犀 时间: 2011-5-9 22:22
后期下手比较重~~
作者: 丹江冰 时间: 2011-5-10 05:24
文也好,图也好,杜老师不枉此行,欣赏
作者: ~往事如烟~ 时间: 2011-5-12 21:39
{:7_296:}{:7_296:}
{:7_307:}
作者: 笑迎丰收 时间: 2013-5-23 15:59
{:7_296:}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