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石堂山的断头石像

查看数: 3446 | 评论数: 1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1-10-26 09:08

正文摘要:

回复

华夏放歌 发表于 2011-10-28 11:44
赞一个
天情了 发表于 2011-10-27 15:53
能对一尊石像探索一番,精神可赞!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1-10-26 21:15
{:7_296:}
人民公园 发表于 2011-10-26 16:54
本帖最后由 人民公园 于 2011-10-26 16:54 编辑
林.梦 发表于 2011-10-26 16:52
楼主勤于钻研,知识渊博,佩服,学习!

过奖了  
谢谢      欣赏
人民公园 发表于 2011-10-26 16:53
{:7_307:}{:7_307:}
林.梦 发表于 2011-10-26 16:52
楼主勤于钻研,知识渊博,佩服,学习!{:7_296:}
岁月如梦 发表于 2011-10-26 13:02
图文并茂,欣赏了!
书源 发表于 2011-10-26 12:25
楼主勤于钻研   知识渊博    很值得钦佩   
人民公园 发表于 2011-10-26 09:09
本帖最后由 人民公园 于 2011-10-26 09:10 编辑

       其实,这是一种误传,纯属无稽之谈。前几年,笔者从看护山林的老人老彭那里见到了“疙痨爷”的头像,那是文革时期被一些红小兵砸下来的。后来林场的人们见也没有办法再把头像安上去,就把头像凿成一个擂臼,用来捣蒜汗或辣椒酱。幸运的是工匠只是把头像的发髻凿坏,并没有伤及石像的面目,可以清晰地看到是一个人像,且像古代的大臣。笔者根据这石像的面目、装束,再根据“疙痨”二者的谐音,就大胆猜测,这会不会是古代的“阁老”,被当地的群众听错了,再以讹传讹,就成了“疙痨爷”。 但是据笔者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内乡在明代历史上没有出过“入阁拜相”的阁老爷呀!难道是搞错了?后笔者突然又想起石堂山地区以前归邓州市管辖,不如到邓州市的历史资料上查查看。 这一查,还真的查出来了。明朝邓州确实出过一位阁老,他就是明代著名贤相李贤: 李贤(1408-1466)字原德,邓州长乐林(今孟楼长乐岭)人。宣德七年(1432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仕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四帝五朝,人称“五朝元老”。其《正本十策》代宗作为其座右铭。英宗复位后,入值文渊阁,加太子太保。英宗遇事必召李贤商议。英宗病重,当面委以托孤重任。卒赠太师,谥文达,人称贤相。又因李贤曾“入阁拜相”,人们又称他“李阁老”。 只不过李贤的祖父李威、父亲李升,也因之受到皇封,被后人合称为“邓州三阁老”,可他爷爷、父亲没他的名气大、名声好。 所以,现在还不能断定这尊石像就是李贤的,或是他祖父、他父亲的。只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石像背部的字弄清楚了,答案才能最终揭晓,而且,为什么石堂山为他立像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
人民公园 发表于 2011-10-26 09:09
    当地的百姓称石像为疙痨爷。在以前医学不发达的年代,由于人们不太讲究卫生,洗澡较少,小孩子比较容易得一种类似湿疹的皮肤病,当地人称为疙痨。这种病症状并不太严重,只是在胳肢窝、大腿根儿等湿热部位出一些水水泡,奇痒无比,如用手挠,就会感染到全身,如与他人接触就会传染给他人。治疗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用盐水勤洗澡,并把所穿衣物、所用物品用热水煮沸就好了。但以前的人却不知道这种治疗办法,再加上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就纷纷到石堂山的疙痨爷那里求助,说只要摸一摸疙痨爷就会手到病除。其实,这疙痨病即是不治,过一段时间人自身产生了抗体,也会不治自愈的。但是,人们认为这是疙痨爷显灵,治好了病。后来,人们就传出一句话摸摸爷头,百病没有
人民公园 发表于 2011-10-26 09:09
    石堂山的断头石像到底是谁 在石堂山十二龙潭的入口处,长期以来一直矗立着一尊无头石像。无论是在乍岖乡的乡志里,还是在石堂山现有的碑刻里,均无记载。石像高约1.2米,为一坐像,像头被人断掉,远看像一尊佛像,或一菩萨像。但细辨之下却是中国的明代装束。石像的背部下方刻有几行密密的小字。由于时间久远,再加上石像可能长期处于潮湿之地,字迹已漫患不清,难以辨认,只能隐约地看到落款的时间是明嘉靖年间。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4-12-24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