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虽然已没有了生的希望,但我们总不愿面对。 |
![]() |
在死亡面前,还不能使有些人的良知觉醒 |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看了寒心 心滴血 社会咋成这样了?!!!![]() |
回复 云海雾松 的帖子 挟尸要价》不应获奖?宣传部长究竟替 作者:顾长风 20号看到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网上发文称《挟尸要价》造假不应获奖。当时心里为之一震,想,这还怎么得了?那件事情闹得轰轰烈烈,原来是个假新闻啊。但是,仔细看完李部长的全文,第一感觉是说得不无道理,但是疑点颇多,只能算一家之言。 比如,他说,为什么要用绳子把尸体绑在船边,是因为“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他的意思是,船体太小尸体太大,已经没有空地了,于是只能绑在船边。这貌似是事实啊。但是,把那张图片拿来一看,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那两个捞尸人后边,不是还有一大块空地吗?更何况船中央还有棚子呢,那里不是也可以放?你这位李部长是近视过度还是怎么着,怎么这么大一块空地你都没有看到? 再比如,他对白衣老头那个“伟人挥手臂”的解释是,“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这也貌似是事实呵。但是,按照常理,捞尸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救人的过程,尸体都捞到了,紧接着的理应是查看生命体征等等。因此,在这生死一线间,那条船只应该是快速的靠岸才对,怎么还有时间指挥岸上的人们做这做那?这不符合常理逻辑啊。 21号,看到《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公布的全套照片,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是谁在睁眼说瞎话,是谁在信口雌黄,两篇报道一对比,一目了然也。我真的替那三位救人英雄的母校长江大学有这样的宣传部长感到悲哀!!敢问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你是在替谁说话?你置这么多的事实和证据于不顾,固执一己之见,到底为了啥?这么做你对得起你自己的学校的那三位英雄吗? 其实,笔者以为,这件事之所以闹得这么大,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也不乏“大学生”之类的特色。但是,起非常关键的作用的,还是这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挟尸要价》。有图有真相,这是网络时代的特征。一张好的图片,就可以囊括进千言万语——当然,也包括真相。不过,具体说到这种图片为何让人如此震惊,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把尸体绑在船边这个细节。这实在太让人无法忍受了!稍微有点人性的,看了都不会不愤怒。更何况这还是救人英雄呢,你怎么可以对英雄那么无礼,对生命那么漠视?! 李部长想必是一个铁石心肠。 谁说话? |
回复 云海雾松 的帖子 获“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挟尸要价》受到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刊文质疑后,该照片作者张轶和将该照片“引进”到华商报首发的华商报记者郝建国昨晚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一一作出回应,并称李玉泉的质疑仅凭“主观臆断”。 接受采访时,张轶正在举行颁奖典礼的青岛的机场候机,准备携奖回湖南家中。张轶表示,他的奖已在18日拿到手,李玉泉的质疑广受关注后,“金镜头”组委会并没有中止或收回《挟尸要价》所获的奖项。张轶说,该奖在去年就已揭晓并公示,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大赛组委会经过了调查,最终确认了结果。张轶说,他在现场拍摄了一组照片,如果还有人质疑,他将公布这些照片。 羊城晚报图片总监、摄影界知名人士颜长江认为,《挟尸要价》照片拍摄技巧并不出色,该照片能获奖是题目和说明起了决定作用,因此现场真相是关键。照片是真实而非PS的这一点没有疑问,有疑问的是关于照片的解读。 探究真相,且看双方“对质”。 为自保,发表时化名“真真” 李玉泉质疑:该照片在《华商报》和《新京报》发表时署名为“真真”,现在获奖人为“张轶”,“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两个名字可能用的都是假名”。 郝建国回应:照片的作者是时任《江汉商报》(荆州日报社主办)摄影记者的张轶。我在大学生救人遇难的第三天到达现场采访的,碰到张轶后听说他手中有这些照片,在当地不便发表,便建议他到华商报发表。因怕实名发表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用了化名“真真”。 张轶回应:我1985年出生,曾在武汉大学就读,摄影是我的爱好,大学毕业后便当了《江汉商报》的记者,拍摄这组照片时任摄影记者8个月。《挟尸要价》发表并且后来他的真实身份暴露后,当地一些官员认为它“给荆州抹了黑”,使报社受到了一些压力,而且当地有黑社会更扬言要杀死我,于是我只好离开。 “挟尸要价”有图为证 李玉泉质疑:两条船共同作业打捞,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船,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牵尸靠岸”被误读,在《华商报》和《新京报》的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张轶回应:当地政府在立案的时候,已经承认“挟尸要价”。那位部长说“牵尸靠岸”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每具尸体他们说的就是要收取1.2万元啊,而且这种事在那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种行当。我拍的一组照片十分明显:钱没到位,他们停留了很长时间,就是不肯靠岸,包括当时渔民在船头抽烟的图,老板要1.2万元的图,渔民要烟要矿泉水的图。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公开这一组照片,就再清楚不过了。 得奖那张照片,大学生方招的尸体在送上岸之前,一直被置于水底下,没有往上提,因为钱没有到位。基本上老板钱一收到,很快十来分钟,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尸体就提上来了。我不知道李玉泉是否在现场,是否看到了每个细节。 郝建国回应:有渔船参与了救人,但捞尸船是另外的,不可混淆。捞尸阶段,本人通过现场学生、冬泳爱好者、现场目击者张轶和警方等信息源了解到,捞尸者赶到现场后开口就要钱,称捞一具遗体12000元,钱不到位不捞。 图片定格瞬间画面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绳子绑住右手(图片上绳子打结很清晰),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捞尸者完全有条件把遗体拖到船上,不存在岸上配合的问题,所以李玉泉把王守海的手势解释为“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显然是错误的,纯属其个人主观臆断。 船头白衣捞尸人是王守海 李玉泉质疑:据有人证实,这名捞尸人不姓陈,而是叫王守海。 郝建国回应:是王守海,受雇于捞尸头子陈波,先前的报道曾误为“陈某”,后《华商报》予以及时纠正。 张轶回应:华商报发表照片时,唯一的失误是把这人的名字弄错了,应是王守海。我送去评奖的照片说明是另外写的,准确无误。 漫天要价的人是老板 李玉泉质疑:渔民陈凯说“捞到人,我们每船每次能得500元,捞不到就是200元,甚至有时给包烟”。可见,如果谈价,也不是由船上从事打捞的这些人谈。老人在宝塔湾卖鱼。他被人打了三个耳光,腰上踹了一脚。“无数的砖头瓦砾向我扔来,几百人围过来,他们大声指责谩骂,有人喊‘打死他,打死他,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见死不救的畜生’。”最后,船被砸了,渔网也被烧了。 郝建国回应:实际上捞尸的老板索要的金额与渔船上的渔夫最后所得是有区别的。捞尸者称捞一具遗体12000元,钱不到位不捞,现场有广大师生为证。我不知道李玉泉所说依据何在。 渔民的船在10月29日后受到岸上群众的攻击是事实,但此时《挟尸要价》还未发表(该照片首发于《华商报》11月3日)。 据荆州市人民政府调查处理结果,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明知溺水学生系见义勇为遇难而不及时打捞,特别是因打捞资金未筹集到位时,数次中断打捞,明显违背社会公德;“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陈波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公安机关已依法将其治安拘留,拘留时间是15天,并处1000元罚款。如果是像李玉泉说的那样捞尸者只是牵尸体靠岸,则陈波为何被拘? 在媒体报道后,捞尸者最终将收取的36000元捞尸费全部退还学校。如果没有人索要,则36000元是怎样收上来的?王守海至少是配合了这种索要行为,没收够钱就不捞尸。 |
![]() |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5-2-14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