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任曙林:用拍照感受一个女人

查看数: 1446 | 评论数: 2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2-23 08:59

正文摘要:

任曙林:用拍照感受一个女人发布时间:2009-12-25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满异 责任编辑:my        在本届丽水摄影节上,任曙林的新作《妻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作与《中学生》等代 ...

回复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2-25 16:58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2-25 16:58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小草 发表于 2015-2-24 10:32
祝老师新年快乐!
小草 发表于 2015-2-24 10:31
感谢老师分享!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18
{:7_307:}{:7_307:}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17

  关于摄影师:

        任曙林  
  
        1954年出生于北京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干过八年维修钳工  拍过十余年科教电影
        1976年开始摄影   向狄源沧先生学习过若干年  

        七十年代的作品有:   《先进个人》
        八十年代的作品有:   《1980年的北京高考》
        《中学生》
        九十年代的作品有:   《矿区劳动者》
                     《山区女孩二十年》
        2002年以后的作品有: 《气息》
        《两个女人》
        《云南风景》等

        参加过北京星期五摄影沙龙和历次四月影会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url=]共4页[/url]<<<1234>>>


任曙林(22)   妻子(5)   中学生(8)   丽水(34)   四月影会(18)   无忌访谈(80)   游莉(17)  王轶庶(10)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17

  色影无忌:接下来的作品会是怎样的?

        任曙林:在拍一个小孩儿的东西,具体什么样,我现在还不知道。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16

  色影无忌:你的影像风格最初是怎样开始并形成的?说说在摄影道路上,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或事?

        任曙林:我78年开始向狄源沧先生学习摄影,接触到世界上的许多大师。能长久影响我的,老阿杰算一个,他拍的老巴黎总像魔影一样缠绕我,那种拍摄状态和影像是我梦寐以求的。拍《中学生》,是想把自己对人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去年拍的《云南风景》,是向大师学习与致敬,那是一份作业。我喜欢吕楠的《缅北监狱》胜于他的《四季》,我可以感受到其中每一个人的气息。我喜欢南人王轶庶作品中的吊诡,也喜欢北人游莉作品中的宁静。他们真诚勇敢地进入现场,且化于无形,我随着这些影像,进入那些我没去过的时空中,与他们畅聊,真是很痛快。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12

色影无忌:既然回想到你的早期作品,还发现你越来越放弃“营造”,越来越不在意“修辞”了,是这样吗?那么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任曙林:摄影修辞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随意的一瞥,自然没有痕迹。我们谁都知道这一瞥的后面有功夫,有主观,有观念。我们不是为了记录而求自然,而是上帝给我们这个东西太简单,同时又太微妙了。我时常感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我感到现实生活中,有最贴近大地的某些支撑,它真正左右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它很常识,又很童年。遗憾的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却使我们悬在了空中,似乎很理论很哲学很观念,其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常识变成了秘密,童年变成了老年。
摄影也许是上帝让我们去发现这些秘密的,让我们有可能回到赤子之心。如果是这样,在现场的疏忽与马虎,肯定会遮蔽掉许多我们想知道的东西,而我们看到的很可能是假象了。我常常在遐想中,自己进入了童年的梦幻。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09

  色影无忌:观看《妻子》系列时,有时脑海中会掠过一些你以前的作品,比如《中学生》和“四月影会”联展时的几张,似乎这里面有些东西气脉相通,似乎你不愿“固定”影像而更倾向于一种流动感,有很多空隙,随时能让观众进入……

        任曙林:《中学生》是八十年代的作品,我在九十年代又拍摄了几年的《中国矿区劳动者》,这部作品在编辑整理中。《妻子》是这以后的东西,具体受到之前拍摄的什么影响,我自己没有想过。你感到有些气脉的东西在相通,应该有可能吧。你说到进入感,我特别赞成。我认为摄影是很物质的,同时又很灵光,这应该是它与绘画挺本质的区别。基于此,我一向要求自己在拍摄时保护好现场的那种场。这种场是可视的,又是不可视的。具备了这种场的影像,人物是活的,环境也是有生命的。这样观者在观看时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所谓互动才有可能,这也是与观看绘画挺本质的区别。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疑惑布勒松的瞬间决定论。摄影当然是瞬间对时空的切割,问题是这时空的切片,仅靠百分之一秒抓取不到那许多微妙的奥秘。


笨笨嘉 发表于 2015-2-24 06:07

  色影无忌:围绕孩子出生的照片在系列中所占数量不多,却在情节上占据高潮的位置。谈谈这部分片子对你的意义?

        任曙林:孩子出生了,妻子变成了母亲,自然《妻子》就差不多了。母与子的那几张从生活上讲应该是一种高潮,但在这组片子中,它们的作用与其它部分没什么不同。另外,我认为母亲与妻子的承载差别很大,所以近几年又拍摄了《母亲》,待整理好呈现给大家。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5-2-4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