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24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小九儿 责任编辑:小九儿
1955年生于日本的今道子(Michiko Kon),是当代日本一位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非凡创造力的女摄影家,也是极少数的被西方评论家写入世界摄影史的亚洲女摄影家。
5月22日,在北京泰吉轩画廊开展的“今道子摄影铂金作品展”上,色影无忌对首次来到中国的今道子进行了专访。与她本人接触后却感觉,在今道子作品中所闻到的生与死、情与性的气息,似乎都与她本人无关。
“我想睡在蚕豆的豆荚里。
我想象自己睡在那里,感受着那里的潮湿、微妙的曲线及洁净。我躺在床上阅读,渐渐我的眼帘开始合拢,尽管脑子里仍在读着故事。然后我的胳膊屈从于书的重量落到床单上,然而大脑仍追随着故事。最后,手指也不能承受那重量,松开了书。任凭它滑落到地板上。
我听到书本滑落的声音,自己也滑入了梦乡。意识到身体失去了控制。非常舒适。
你可以说我想要眼帘像一只小鸟。”
——今道子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400D DIGITAL iso: 800 快门: 1/60s 光圈: f4
首次来到中国的今道子
2010年5月22日,呈呈/摄
今道子的作品中的每一件拍摄题材,都是经过她本人缜密构思并亲手制作。在创作过程中,她几乎全部利用窗户射入的自然光进行拍摄。每件拍摄题材都充分地利用材料新鲜时表面特有的光泽,构成独特的摄影语言。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作者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每项创作。这种极具女性特色的手法,是在百余年的摄影史上前所未有的。
本次在中国展出的作品,是从今道子长期拍摄的大量作品中精选出的代表作,由日本著名铂金制作专家西丸雅之(日本东京国际画廊-PGI总经理,研究铂钯印相工艺二十余年,代表了日本甚至全亚洲铂钯制作的最高水平)用“铂金印相法”制作。
“这一曾流行于1880年至1920年间的古典印相工艺,把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画面以高雅的格调、丰富的层次表现得更为动人。如《鲭鱼与鸡爪》和《向日葵与沙丁鱼眼》等名作,在古典工艺与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中,产生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今道子作品
向日葵与沙丁鱼眼,1990
(向日葵花盘中密布鱼眼)
鲭鱼与鸡爪,1990
今道子摄影铂金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0年5月22日-7月22日
展览地点:泰吉轩,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6号云起时珍宝花园A1-8
“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穿过小女孩应该穿的漂亮衣服,所以现在想在作品中把它们找回来”
色影无忌:每次看到您用豆子装点裙装的这幅作品(海报作品)时,都会想起你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想睡在蚕豆的豆荚里”,让人觉得象是进入了豌豆公主或者拇指姑娘的童话世界。
今道子:蚕豆本身胖胖的,有一个壳,如果可以躺在那个壳里面,应该会很舒服的。
色影无忌:这种很童话的元素,是不是跟您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
今道子:我小时候,经常会像男孩子一样在外面拼命地玩,穿衣服也是穿男孩子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会把我搞错,以为我是男孩子。
长大了以后我就想,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穿过小女孩应该穿的漂亮衣服,所以现在想在作品中把它们找回来。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150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
“豆子裙”在现场 小九儿/摄
“我是想让大家看照片,并不是要看照片里面摆放的东西”
色影无忌:作品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您特别构思后制作出的,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您想让大家看的是你制作的这个东西,还是你用摄影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今道子:我是想让大家看照片,并不是要看照片里面摆放的东西。
色影无忌:不少人会觉得有暗示在其中,您是否在作品中安置了某种暗示?
今道子:我并没有想给人暗示,是想大家看到作品,可以自由地去想象。我个人看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觉得很有意思,至于别人怎么想,我是没有细想的。所以我的照片里,是没有想传达给别人信息的,只是我自己的感受。
色影无忌:您现在常居于东京?
今道子:我的故乡神奈川县镰仓市距离东京很近,大概有1小时的车程。东京有一个很大的海鲜市场——筑地,在那里有很多我作品中所需的材料,鱼、乌贼……所以我就住到东京去了。
色影无忌: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也有着“下鱼雨”的想象,日本这个民族对鱼之类的海洋生物好像很有感情。镰仓市三面临海,是不是从小成长在海边的缘故,也会让您比较喜欢鱼?
今道子:对,我们民族都很喜欢鱼——我尤其特别喜欢鱼。从我懂事以来就知道每天早上把鱼打回来,当天鱼还活着就送到各个地方去,所以我接触了很多新鲜的海产品。对海产品的新鲜程度,特别是鱼本身的光泽,从小就接触了很多,所以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色影无忌: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种类的鱼,在选择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今道子:我选择的鱼基本都是银色的,表面有光泽的。我喜欢鱼也是因为它的表面有很多变化,它的皮肤、它的光泽……我比较喜欢黑白影像,追求一些反差,比如鱼眼就会有些很微妙的反差,所以我很喜欢用鱼来表现。
色影无忌:有人会觉得作品中的“鱼”,就是代表了您本身。
今道子:我没往那儿想过,呵呵。
色影无忌:自己养鱼吗?
今道子:我会在院子中的池子里养金鱼。前些日子飞来一只大鸟,像鹰似的,把我的鱼都吃掉了,现在就没有了。
今道子作品
礼帽与沙丁鱼,1994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64 快门: 1/82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
进入画廊,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幅作品 小九儿/摄
“我的摄影语言,实际上在学摄影之前就有了”
色影无忌:1978年,您在创形美术学校版画系毕业后,就去东京摄影学校学习了摄影?
今道子:对,学了一年,然后毕业。包括为了制作银盐作品,专门去学做暗房。
色影无忌:您的作品风格是从一开始接触摄影便是这样,还是中间经历过变化,形成现在这样的表达?
今道子:从一开始便是这样。我会去学校学摄影,就是因为脑子里的这种想法,只能用摄影才能把它表现出来,所以便去学校学技术——我的摄影语言,实际上在学摄影之前就有了。
色影无忌:您现在还会画版画吗?
今道子:没有,我不画了。
色影无忌:摄影成了主业。
今道子:主要的原因是我现在所关注的、所要表现的,确实除了摄影之外,别的方式做不到,所以就专心做摄影了。
“‘废掉’这件事也是挺有意思和有魅力的”
色影无忌:有没有受过哪些艺术家或摄影家的影响?
今道子:没有。那些想法存在于我的身体里,但如果让我说它们为什么会存在,我也说不清楚——更多地应该说是从小被抚养成人,慢慢在自己体内所沉淀下来的东西,如今变成了作品。
色影无忌:感觉您也没有过多地去看与摄影相关的东西?
今道子:嗯……基本不看,出去也很少。我比较喜欢日本三潴画廊的一个签约艺术家真岛(音),做装置艺术的。其他的,看得很少。因为我比较内向,比较自我,所以不太去关心他们拍了什么。
色影无忌:您作品中的东西也会给人装置的感觉,会不会以装置的形式来表达。
今道子:到现在为止,反正我还做不出来不用摄影表现的。而且如果时间稍长,鱼之类的生鲜就会变质,一变质就会很不舒服,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装置)。
虽然拍摄过后,东西就会废掉,不过本身“废掉”这件事也是挺有意思和有魅力的。与其说保存,我更觉得把这个东西不要了以后,有一种回归感,有一种消失了或者是自然的规律感,这样才能更合适一些。
色影无忌:您对中国摄影有了解吗?
今道子:不好意思,基本不了解。
“鱼头切下来,鱼身子还可以做菜”
色影无忌:您的作品拍摄起来应该比较花时间吧?
今道子:一般买鱼回来差不多就是中午了;中午回来之后再摆放素材,大概也要三、四个小时;再去拍,拍完以后确实也很晚了。而且都是在室内用日光拍摄,不论你做得多么好,只要一到太阳落山,这件物体的生命就结束了,我一天的工作也完成了。
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有一次忘了上胶片,只能“认头”了(笑)。
色影无忌:摆放素材也比较麻烦吧?
今道子:看起来麻烦,不过也不会太难,比如《向日葵与鱼眼》,鱼眼一只只放上去就行了——而且只需要鱼头切下来,鱼身子还可以做菜。
色影无忌:您家里现在一定不喜欢吃鱼了吧?
今道子:反正每次到拍照那天,就会吃很多鱼——吃不完(笑)。
“我完全没有考虑过用数码来拍这些东西”
色影无忌:平常使用什么器材?
今道子:6×6的是用的哈苏,4×5的用的是林哈夫。
色影无忌:有几个助手?
今道子:没有,都是我自己做。
色影无忌:如今数码时代已经到来,您会不会尝试用数码来创作作品?
今道子:我完全没有考虑过用数码来拍这些东西。
色影无忌:平常也没有使用小数码记录自己生活之类的习惯?
今道子:没有。
色影无忌:摄影对您来说似乎完全是艺术创作的工具,那您这次来到中国,在长城、潘家园玩的时候也没有留影吗?
今道子:(笑)当然出来玩的时候还是会用数码留影,但是创作的时候不会用。
鱼-鱼籽-牙刷
“我没有有意地去找现实与虚幻的平衡点”
色影无忌:很多人都会谈到在您的作品里,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平衡这种所谓的现实与虚幻?还是您本身其实没有想过平衡这个东西?
今道子:给人这种感觉,到底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没有有意地去找现实与虚幻的平衡点,就成这样了。
我的作品中东西的摆放,70%是提前想好的,会打画稿,提前做好方案;剩下30%是在做的过程中又来了新的感觉,可能这里多一点儿东西,那里少一点儿这样的。
色影无忌:从作品画面来看,其实会让人感觉不太像日本人拍出的,似乎更西化。您是有意而为之选择这种方式?有没有考虑拍摄更日本化的东西?
今道子:因为我小时候上学是教会学校,所以从小受过西方宗教文化的熏陶,可能潜意识里有很多西方文化的东西。不过在拍摄的时候并不是故意而为之,可能是自然地出现了这种结果。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确实也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更日本化一些——也可能在以后的作品中,我会有意地去表现一些日本的东西。
色影无忌:您本身信教吗?或者家里有这种传统?
今道子:不不不,家里没有传统,自己也不信教,就是在教会学校上学。在我们那里这只是一种学校建制,学生里也几乎没有信徒。
色影无忌:据说银盐作品都是您亲自制作,本次的铂金作品则是由西丸雅之老师制作,听说您现在越来越喜欢铂金作品,有没有尝试跟西丸老师学这个技术?
今道子:我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西老师因为太忙了,所以她很难抽出时间来,但是我本人还是非常想做的。
西丸雅之:(笑)如果今道子老师自己可以做好铂金照片,我更高兴了,自己就不用那么忙了,想偷懒。
今道子作品
乌贼与鞋
“很想去北京的生鲜食材市场看看”
色影无忌:您有一些作品中出现了吉他、萨克斯这样的乐器的元素,这些物件是您自己的?您喜欢音乐?
今道子:我本人不会乐器,但是我很喜欢乐器的造型。
萨克斯
色影无忌:您看起来不是一个喜欢外出旅行的人?
今道子:对,我在家的时候,最多就是到院子里走走。因为我本人不太健谈,所以我的作品在海外做展览的时候,我几乎都没有参加过开幕式。这次也是因为展览方到东京来和我谈、挑选我的作品,我很感动,所以现在可以第一次来到北京。
色影无忌:对北京的印象如何?
今道子:直接感受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非常震撼。不过到现在为止,坐车的时间居多,而且都是在大马路上跑。我很想去看看小的地方,想去胡同看看——第一顿晚餐我吃了烤鸭。这次的中国之行,一定会激发我的创造灵感,做出新的作品。
色影无忌:有已经成形的想法了吗?
今道子:(笑)没有那么快,现在看了很多新东西,我要把这些新东西记住,然后在脑子里还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组合和琢磨,才能出来。
色影无忌:听说您在潘家园逛得比较开心?
今道子:对,逛得很开心。不过今天看到的都是石头、陶瓷……很想去北京的生鲜食材市场看看。
特别鸣谢:
翻译:乔小兵(《佳能园地》编委、数码影像专家,“今道子摄影铂金作品展”策展人)
北京泰吉轩,卢骁
见到今道子,是在她首次来到中国的第二天。
下午三点开幕的影展被推迟了一会儿,因为上午十点今道子被安排去逛潘家园,进去之前她说“看一下就出来”,结果据说走进去“看一下就出不来了”。里头的小玩意儿很吸引她,买下了瓶瓶罐罐,还有陶瓷的小手链——不知道这些元素,会不会出现在她今后的作品中。
自言不健谈的今道子,应该是个标准的“宅女”。此次的北京之旅,应该算是她久违的远行了。而在短暂的北京五日游中,她要求一定要去逛早市——看看北京菜市场里的“鱼统领”、“龟丞相”和“虾兵蟹将”。
据说今道子原本只会在开幕式现场停留片刻,便会返回酒店休息。但整个下午,从三点到五点,她一直站在画廊内,回应着问题,配合着留影,没有过度的热情,也绝无一丝失礼——那是一种始终不受外界影响的状态,就象你从她的作品中闻到的生与死、情与性的气息,但都与她无关——她到底在想什么,你永远无法断定,只是莫名地坠入了感官世界,甚至说不清是自己主动投入,还是被不知名的外力推下。
今道子说起自己小时候酷似男孩时,我们都被“惊”到了。因为现在的她,外表看起来完全是一个东方女性的典型形象。
她的心思也很是细腻——当与她聊到《萨克斯》时,我说原本以为会在现场看到这幅作品,今道子问:“你喜欢这幅彩色作品?”。随后她便被拉去合影,加入别的交谈中。十几分钟后,有人从后面拉了我一下。我回身,今道子说随身恰好带着一张《萨克斯》的作品卡片,签上名赠予我留念。
今道子作品中的内容,基本都是“静物”。静物中却波澜暗涌,并愈涌愈烈。
人人都有不同的心理与经历,从作品中读出的东西也一定会不一样。但来自人人的千百个“不一样”,估计有“一样”基本是相通的,就是难以把今道子和她的作品对上号。而我们即便可以接触到她本人,也无从得知她创作作品的想法从何而来,她与作品间的反差从何而来。
纯情的豆子裙
《豌豆与裙》,1993
同样是裙子……感觉可能完全不同
1955年 生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
1978年 于创形美术学校版画系毕业后,在东京摄影学校学习摄影
获奖
1984年 神奈川县美术展美术奖学会奖
1987年 第3届东川国际摄影节新人作家奖
1991年 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主要个展
2002−03年 「今 道子」台湾国际视觉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1999年 「今 道子: 静物」巴滕画廊(纽约)
1998−99年 「照片 1998」国际摄影画廊(东京)
1998年 「今 道子 静物」画廊、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京都)
1995−96年 「今 道子」罗伯特・曼・画廊(纽约)
1994年 「静物 」国际摄影画廊(东京)
1992年 「今 道子: 静物」麻省理工大学里斯特视觉艺术中心(剑桥)
1990年 「食: 最近的作品」国际摄影画廊(东京)
1987年 「食」柯达摄影沙龙(东京)
1985年 「静物」新宿尼康沙龙(东京)
自画像之一
主要联展
2003年 「表象之外−日本制作方式」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日本摄影史」休斯敦美术馆(休斯敦)
2001年 「幻觉: 日本摄影」Kulturhuset(瑞典斯德哥尔摩)
「摄影再发现2: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的摄影收藏」胶片中心(东京)
1998年 「镜像: 女性, 超现实主义与自我表现」麻省理工大学里斯特•视觉艺术中心(剑桥)
「防水」博览会 ’98(里斯本、葡萄牙)
1996年 「某些需求汇编」芝加哥美术馆(芝加哥)
1995年 「今日日本」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弗姆雷贝克、丹麦)
「仪式与变革」加拿大国际画廊( 渥太华、加拿大 )
「公认: 当代国际摄影」澳大利亚国际画廊( 堪培拉、澳大利亚)
1993年 「被制造的现实」休斯敦美术馆( 休斯敦 )
1992年 「代表: 永久收藏的女性摄影作品」亚利桑那大学创作摄影中心( 图森 )
1991年 「信赖: 当代日本摄影」摄影家画廊( 伦敦、英国 )
1990年 「当代日本:摄影的十二项指标 」东京都摄影美术馆( 东京 )
「日本当代摄影」帕彼扬・迪扎尔( 巴黎、法国 )
「 逃逸的照片 」水户艺术馆现代美术画廊( 水户 )
「 静物 -默默无语的节日 」静冈县立美术馆( 静冈 )
1989年 「当代日本摄影•日立精选」亚利桑那大学摄影创作中心( 图森 )
自画像之二
蟹-剑道面具-自己
公共收藏
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 东京 )
东京都摄影美术馆( 东京 )
板桥区立美术馆( 东京 )
乔治・伊斯特曼・豪斯国际摄影美术馆( 罗彻斯特、美国 )
芝加哥美术馆( 芝加哥、美国 )
休斯敦美术馆( 休斯敦、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普林斯顿、美国 )
亚利桑纳大学摄影创作中心( 图森、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中心( 剑桥、美国 )
文森特・凡・高美術館( 阿鲁鲁、法国 )
加拿大国家博物馆( 渥太华、加拿大 )
出版物
「食」小学馆 1991年 ( 修订版 )
「今 箱子」国际摄影画廊 & 纳茨拉埃利•普勒斯) 1996年
「今道子」光琳社 1997年
「今 道子: 静物」阿帕恰 1997年( 英文版 )
自画像之三
名词解释:铂金印相法
铂金印相法(Platinum Prints)由英国人威廉威利斯( William Willis)于1873年发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极一时。这种无与伦比的照片映像技术,是针对大画幅黑白摄影可采取的一种摄影图片制作工艺。
铂金印相法是一种需要把极为昂贵的具有光敏性的铂盐溶液手工涂布在相纸上,然后将负片与相纸在紫外线下进行接触印相的特殊印相工艺。这种方法感光非常慢,能够在印相时对局部影调进行控制,从而使画面影调非常丰富,产生多层次画意效果。
由于铂金的稳定性,铂金印制的照片不像银盐照片和蛋白照片那样会氧化变色,其保存年限基本取决于纸基的保存年限。人们曾经在一艘沉没了20年的邮轮上发现了一张由铂金印相法制作的照片,以那丰富的质感和意境盎然的画面,再次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的恒久与神奇。
三文鱼.比目鱼.高跟鞋,1987
满天星与沙丁鱼,1984
(今道子唯一没有使用自然光拍摄的作品)
鸡与花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86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
作品们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111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
现场展出的铂金作品版数均为7张,此幅编号已为“7/7”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64 快门: 1/67s 光圈: f4.8
现场花絮之画廊门口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150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一双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106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一共22幅作品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86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作品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93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 想看右边那幅?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113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拉近看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145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作品们
小九儿/摄
相机型号: BenQ DC E600 iso: 86 快门: 1/60s 光圈: f2.8
现场花絮之作品们
小九儿/摄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5-4-18 19:30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光影中国网 (http://sy.01n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