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1-9-21 09:29 编辑
抗战精神代代相传,致敬行善爱的奉献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2021年9月20日,南阳晨旭社工在会长冯耀林的精心安排下,开展对抗战老兵和致敬行善者仲秋慰问活动,崔金桂在解建业家,满怀深情奉献一曲《父亲》,感到所有人流下热泪,在致敬行善者沙福林家志愿者积极帮助参加薅花生,在致敬行善者董传秀家,崔金桂、刘怀青为她专门跳一曲舞蹈,充分体现李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参加活动的有:张中用,马骥,高枫,崔金桂,刘怀青。 一.姓名:解建业 解建业,年龄: 96岁(实际年龄99岁),住址: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 走进他的家里,桌子上摆满了他的荣誉证书和军功章,“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中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每一张荣誉证都凝结着英雄的鲜血,每一枚军功章都铭记着战火纷飞的岁月,它们也同样记载了解建业老人的传奇人生。 1939年抓壮丁在国民革命军13军89师,在信阳黄岗地区三次用步枪与日寇斗争,1945年12月加入共产党,1951参加抗美援朝。 1958年解甲归田解建业,男,1923年出生,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人,1947年入党,复员转业军人。被誉为南阳市“最美退役军人”,荣登2019年“河南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1939年,17岁的解建业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曾三次在与日寇作战中立功。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29日,解建业在东北通辽带领全班起义,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被编入二纵,担任某部机枪连班长。 1956年12月,解建业转业到东北监狱和附属工厂当了两年管教干部。1958年,国家号召广大干部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解建业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定解甲归田。 回到王村乡方营村以后,解建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他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后来,回乡知识青年多了,他又主动让贤,辞去职务,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二.沙福林 沙福林。年龄:70岁,住址: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沙家村沙家七组 [size=18.6667px]
沙富林在1968年至1975年在山西晋城部队复役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1976年退伍。 沙富林今年已经67岁了,他与老伴任小潭共收养了二个弃婴。第一个养孙是在2008年的时候由一个亲戚在收废品时发现的,这个亲戚没能力养活就抱给了沙富林夫妇。夫妇二人看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很是喜欢,不幸的是孩子养了两天之后就被发现患有脑瘫,这可急坏了沙富林夫妇,然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康复治疗。由于孩子免疫力也很差,这些年来沙富林夫妇经常要抱着孙儿四处看病。两岁的时候,沙金还不会走路,甚至连头也抬不起来,老两口每天坚持轮替抱着拖着孩子给他做康复。只要孙儿有一点点不舒服,老两口就会着急得忙前忙后。第二个养孙是一次在医院给大孙子看病时又发现的一个弃婴。考虑到大孙子沙金患有残疾,在老两口百年之后能有人照顾沙金,最终他们决定趁着自己身体还撑得住、还有能力的情况为沙金培养一个将来能相互依靠的兄弟,就将这第二个弃婴也抱了回家。经过老两口将近十年的艰辛付出,如今二孙子已经成功步入村子里一所小学上了五年级,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大孙子也送到了当地的一个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三.姓名:董传秀 董传秀,年龄:53岁。住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麒麟路荔鑫苑小区 其实她不是作家,因为她从来没有经过哪一家作协认定过,她也从来没有去申请过,然而她却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东方烟草报》《快乐老人报》《黄鹤楼周刊》《新烟草》等等报刊杂志及《爱传递百花园》《青春在》《四川青少年文苑》《雷鸣》《诗画天地》等等网络文学公众号发表了将近300篇次文章,并多次获得各类征文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和最佳人气奖等十多次,奖牌、奖杯,证书等获奖无数!这给她苦难多舛的人生增添了色彩。 她们的家风是家里什么家具都可以没有,但是不可以没有书柜和书。瘫痪将近二十年,无数次患上褥疮,烧伤、烫伤,心肌缺血,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离婚患病,苦难窘境! 从她30岁因意外导致半截瘫后,她吃过爱心粥,穿过百家衣,捡过废纸箱,现在她所住的家属院邻居都知道了她家捡旧衣服和废纸箱,于是有好多邻居干脆直接把旧衣物或废纸箱,旧家电等送到她家门口,让他们拿去买点钱,贴补生活,或使用,前些年她开过小代销点,买过卷烟,南阳市城区烟草局上上下下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或多或少的对她家给予了极大的关爱和帮扶,并引导她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她拉过三轮,发过广告,就这样一位生活极度拮据,捉襟见肘的一个类似叫花子的残疾弱女子,却多年来暗暗保持着一颗爱心,一颗乐于奉献,以回馈社会为快乐,以帮扶别人为己任,坚持节衣缩食做公益,令人惊讶,感叹! “呵呵……我作难的时候有好多陌生人,报刊记者,好心医生天宝堂包居一家老少,以及残疾人爱心公益领袖雷德聚,等等都或多或少,或坚持多年帮扶过我家,可是我真的不想只有做一个受助者,像一个寄生虫一样地活着,我希望自己也能做这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一个人,希望自己无论那一天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候,也可无愧于今生。” 她坚信怜悯人的必蒙怜悯,她相信施于比接受更为有福,她持守在善事上聪明,在恶事上愚昧的信条,严格自律,默默奉献自身微弱的光芒。 直到2018年,她有幸加入了一个爱心公益团队,那是广东的新浪微博十大影响力公益人士梁永宁,港澳台创办的爱心奖2016年得主,创办的“爱传递百花园”公众号,她在里面做了一个外联义工。之后,她的生活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亲眼目睹了梁永宁的为人,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行事为人,大度,博爱,坚守等等的品德,积极乐观,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把这些好的作风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编辑和作者之间架起了一个传递爱心的桥梁,一个爱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