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桐柏山探秘楚长城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部 马骥 桐柏县楚长城遗址(含烽火台):战国时期,位于桐柏县朱庄乡、大河镇、城郊乡、安棚镇、平氏镇。 据史料记载,桐柏在战国时归属于楚国,该县现存楚长城遗址散落于大河镇、城郊乡、淮源镇、安棚镇一带,多由不规则石块堆砌而成,楚长城依自然山势而建,所处地形易守难攻,现仍存有部分城门、关隘、城寨及古道等遗迹,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据悉,该县文物部门曾在楚长城附近发掘出战国时期文物,当地村民在放牛时也曾发现过石斧和铜剑等冷兵器,在国内革命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古长城也发挥过重要的军事作用。 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西起湖北省竹溪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州市,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 南召县、叶县,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东南至桐柏县,信阳地区,总长500多公里,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从遗址的情况看,又较为复杂,楚长城并不是单一的线路,除北面南召至鲁两县间是单一线路外,东线和西线又各有内线和外线,东西两线形成四条线路。确定的楚长城墙体30.51公里,被历代破坏而消失的楚长城墙体约25.37公里、山险81.34公里,共计137.22公里。楚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之一。《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成王派屈完面见齐桓公,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 最后双方达成妥协,订立召陵之盟。齐桓公对屈完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回答说:‘如果齐君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齐君用武力,那楚国就以方城之山作城墙,以汉水作护城河,齐君兵马虽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楚国的长城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方城,修建在桐柏山和伏牛山之上和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带,今天在方城、南召、鲁山、泌阳等地方,还有很多楚长城遗址。前些年河南省考古所对楚长城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找到了大量的遗迹,并且有那个时期的文献遗存,最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名单上认定了楚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