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光影鹏程 于 2015-11-5 15:07 编辑
光影中国网将于11月7日(周六)组织一次光影中国网鲁山花瓷摄影基地采风活动,带领影友们走进花瓷的世界,感受鲁山花瓷的魅力,零距离观察花瓷制作的过程,欣赏精美的花瓷作品。届时还将带领影友参观参观牛郎织女洞,世界第一的南水北调渡槽,欢迎广大影友报名参加。
活动组织者:光影中国网
活动时间: 11月7日早上6:15(周六)
活动费用:60元(车费、午餐费、保险费)
报名资格:仅限南阳地区(含县区)影友
集合地点:七一路南阳日报社
联系人及电话: 小草 18903770522 光影鹏程 18567286655 光影大地 13503771740
鲁山花瓷---钧之源、汝之母、瓷之祖
1、何以称鲁山花瓷 鲁山花瓷,特指鲁山所产的一种黑地乳白蓝斑的花釉瓷器。其花釉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因此,陶瓷专家们都将“唐代花瓷”称作宋钧的前身,呼之为“唐钧”,又曰“黑唐钧”,史称鲁山花瓷,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陶瓷珍品。唐代南卓著《羯鼓录》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事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自此“花瓷”或“花釉瓷”作为一种黑地(也有黄、黄褐、茶叶末色地)乳白蓝斑的瓷器在古籍中沿用至今,在古陶瓷界一提到花瓷就想到”唐明皇命名的鲁山花瓷“。鲁山花瓷是唐时期的一代名瓷,在当时作为宫廷“贡瓷”享誉皇宫。
2、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古陶瓷界提到瓷器,都绕不开鲁山花瓷。鲁山花瓷盛名于唐,是中华陶瓷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艺术魅力表现着合天地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被誉为钧之源、汝之母,为宋钧鼻祖,具有较高的收藏和开发价值,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 唐代南卓《羯鼓录》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羯鼓录》的撰写时间是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及大中四年(850)。 在古陶瓷界一提到花瓷就想到“唐明皇命名的鲁山花瓷”。元代吴莱《明皇羯歌》有:宋公守正好宰相,鲁山花瓷闻献躁“句,拿鲁山花瓷与一代名相宋璟的品德相提并论,可见对鲁山花瓷评价之高。著名收藏家、陶瓷鉴赏家马未都先生在其著述《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中华书局2008年4月版)中,专题谈到鲁山花瓷,说:“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意义非常重大。”
3、鲁山花瓷享配高尚荣誉 距今1400年历史的鲁山花瓷,享配高尚荣誉的原因首先在于其成功的窑变技术、庄重大气的造型艺术和优良的“瓷”质。鲁山花瓷器物的釉面分为底釉(以黑为多)和面釉(乳白、蓝斑块),在釉色的搭配上,采用黑地、乳白、蓝斑三色加之型制,使整个器物表现出大气、庄重、坚定和鲜明的“厚重”特色。与其它瓷种相比,鲁山花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以釉层肥厚区别于当时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常有釉泪、釉痕、釉淌等凹凸现象,以“厚”著称。 其二,造型大多以丰润、圆满、浑实、庄重的风格出现,拒绝小巧、灵动、秀丽、乖巧、轻盈等。 其三,釉感坚实、强硬,有一种力感和动感。 其四,艺术魅力表现着合天地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 鲁山花瓷代表着当时中国北方瓷艺术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正是由于其不同的色釉流动并相互浸染,呈现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艺术,这种厚重奔放,浑然天成,反映出盛唐磅礴豪迈之气的花釉瓷,为宋钧奠定了创意和改新的基石。 因此,鲁山花瓷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而闻名,在我国釉瓷发展史上才显得尤其重要。
4、鲁山花瓷的代表器皿 花瓷产品丰富多样,有碗、罐、盏、瓶、盆、盘、壶、碟、钵、盒、盅、灯、筒、枕、盂、匣等数百种,最享盛誉的是创造性地制作出的羯鼓。羯鼓又称腰鼓、拍鼓,是一种双面击打乐器,由西域传入中原,到了唐代,为让鼓声清脆响亮,鼓腔渐渐由木质变为陶瓷。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乐,嗜击鼓,尤爱鲁山花瓷羯鼓。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黑釉蓝斑腰鼓,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体态呈长圆筒形,两端粗大,细腰,鼓身凸起棱形弦纹七道,通体釉为黑地点缀乳白、蓝色斑块,斑块规则排列分布于全器。器物粗犷,凝重,豪放,斑块自然缥缈。可谓古朴典雅,丰美厚重,系鲁山花瓷珍品,稀世国宝。
世界第一南水北调调度槽
牛郎织女洞
免责声明: 遵循“自助,互助,AA,环保”的原则,参加者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活动中发生意外,发起者、组织者和同行者有义务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当由于意外事故,突发气候变化和急性疾病、不可抗力等不可预测因素造成身体损害时,团队的发起者和同行者尽力救助,但如果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由被损害人自行负责,团队的其他成员不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