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雪怀 女子单人全身立像婚纱照,1930-40年代,银盐照片
1920年代的上海照相馆数目遽增。从1937年出版的《上海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来看, 在南京东路上,河南中路与福建中路之间的短短两个街区中,就集中了王开、英明、以及华昌几家照相馆或照相材料行。此外,还有邑庙花园内的维新,林森中路444号的青鸟,南京西路88号的中国照相,以及南京东路石路口的国泰等等。其中最有名的王开照相馆始自1923年,至今仍在营业,创办者王炽开系耀华照相馆的学徒。这些照相馆在当时已经摆脱了从欧洲泊来的名片照或者单张蛋白照片的形式和影像,虽然沿用着西洋柱廊背景,但中式园林的背景和道具的使用也逐渐多了起来,照片中的人物变得更加活泼、有个性。
这时的上海已经拥有了一批摄影爱好者,并以"美术摄影"为创作目标,他们拍摄的市民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审美取向也影响到照相馆的拍摄风格。例如,王开照相馆所即以"美化之结晶"、"艺术化之照片"为广告招徕顾客, 国泰照相馆还特别在广告中说明"内设结婚礼服部",均为适应。摄影报刊上常发表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影室布光文章,从翻译内容和相应的布光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上海照相馆电光摄影的技术上已经十分普及,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照相馆商业摄影同步发展。
以收藏到的雪怀照相馆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上海照相馆的拍摄能力,馆内已拥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影室环境,同时采用顺光、背景光、轮廓光等复杂光源拍摄从婚纱到家庭合影、仕女像等风格迥异的照片。实际上照相馆的背后还承载有很多民国趣事,比如雪怀照相馆的老板林雪怀是著名影星蝴蝶的前夫、王开曾为宋庆龄和孙中山拍照、鲁迅曾到春阳照相馆留影、中华照相馆曾为宋美龄和蒋介石拍摄结婚照等等。
四、照相馆与事件性照片
由于照相制版在中国迟至1904年才出现,此前报纸一直以石版画代替照片报道新闻,这就让中国照相馆业和商业摄影,还有摄影爱好者团体的发展都要先进于新闻摄影业。那时除了像《点石斋画报》这样的时事类画刊,没有其他的机构拥有摄影报道大型新闻事件的能力。因此,从清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照相馆拍摄了很多重大新闻事件,它同时兼有了报道时事的职责。
1900至1902年间,日本人山本赞七郎开设于北京的照相馆发行了一系列关于庚子事变的照片,包括被毁的前门门楼,以及东交民巷使馆区的重修情况。1909年,天津福升照相馆的四名摄影人员冒死拍摄慈禧太后藏棺照片的"东陵照相案"。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清政府特别拨款委托了上海同生照相馆拍摄庆典盛况,后出版了上下两册183张照片的《京张路工摄影》,全面反映京张铁路全线车站、厂房、线路、机车、桥梁、隧道、涵洞等情况及通车庆典盛况。1929年,国民政府从北京碧云寺迎孙中山棺梓到南京中山陵,除南北两路迎梓宣传列车上的摄影队以及中央宣传部和万国新闻社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制发行《奉安大典写真》画册的拍摄者均为照相馆,包括中央特派上海王开照相馆、中央特派南京中华照相馆、上海中华照相馆、上海兆芳照相馆、上海长泽照相馆、上海丽昌照相馆、天津鼎章照相馆和北平同生照相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