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6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hris Orwig带你体验非凡的视觉之旅(2)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2-4-6 15:30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风画扇 于 2012-4-6 15:32 编辑

发现
         当我还在上大学时,我们全家决定前往德国,到我哥哥家共度圣诞节。当时,我们家除了我妹妹,其他所有人都去过欧洲。这是我妹妹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其他人都争相对她说:“阿曼达,看那个!”或“尝尝这个!”或者“往那看!”所有这些出于好意的提醒很快就不中用了。
        分享你的兴奋之情是一回事,但不应以牺牲惊喜为代价。自己发现某些东西总会有更多的乐趣。我们旅行是为了得到惊喜,即使是故地重游,也希望看到新的东西,遇见新的人,品尝到新的食物。当你对焦并按动快门时,所有的惊喜和细节就更加突显出来。你的目标是捕捉到旅行的奇观,让观众从中第一次发现某些东西。

         最好的旅行照片不会平铺直叙地表露一切。观众看了一眼,再看一遍,然后才会笑着说:“啊哈!原来……”你想听到观众说的是:“我见过上百张埃菲尔铁塔的照片,但从没见过你拍的这样的!”

         我最爱的旅行之一,是离开铺设整齐的道路,踏上新途。照片中的这条路是在墨西哥境内,沿着下加利福尼亚州海岸。

分享
         我在西班牙旅居期间,在马德里的一所大学里进修,但其实我真正的教育是源自旅行。我频繁的探险之旅形式多样—在西班牙和公牛一起奔跑;在摩洛哥看耍蛇表演;在葡萄牙废弃的城堡里睡觉;在罗马一天内吃了三次意大利式冰激凌;在法国南部冲着劲浪。我把身体的每一丝活力都投入到生命的享受中,充分而彻底!

         经历了一年的探险之旅后,我重返故土,几乎等不及地要述说我的故事。令我失望的是,我发现我最多说上三句话就会有人插话。对话通常是这样的:“你的西班牙之行怎么样?”我会回答:“谢谢关心。西班牙之行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有机会去了很多地方,比如瑞士和摩洛哥……”就在那时,有人会插嘴:“哦耶,我也去过瑞士!我还和爸爸一起爬了马特峰,我们差点死在上面,但那次旅程真的太好玩了。然后我们又……”这时候,就轮不到我说话了。很快,我意识到必须采取新的策略。

         遭到同样命运的还有旅行照片。我们带着上百张照片,从改变人生的旅行归来。潜意识里我们会认为:“其他人怎么会对我的经历不感兴趣呢?”于是,我们开始享照片。但是他们目光呆滞,有人容易分神,有人开始说自己的故事。假设这些照片被刊登在杂志上,读者们弹指翻过,怎样才能吸引他们停留在有我们照片的那一页上呢?

         这个技巧分为两部分。第一,你不得不拍一些标识性的照片,来概括总结你的经历。第二,你不能停下并给他们看一堆杂乱无章的照片。相反,你要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向他们展示精华中的精华。用极少的照片完全俘获他们的注意力,这些照片让他们渴望看到更多精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5:31 |
本帖最后由 西风画扇 于 2012-4-6 15:32 编辑

两条路
          读过罗伯特• 弗罗斯特的诗以后,一定会对一句话记忆犹新:“林中双歧路,吾择少人津。”这句话字字意味深远,质问着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想要成为谁。对于旅行摄影师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应该钉于墙头的至理名言。而且,还应放进大衣口袋随身携带,铭记在心。

          旅行摄影师总是不停地面临选择。我应该按照旅游指南书上说的那样做,还是选择其他方法?朋友推荐我一定要看这个名胜古迹,但是不知道另一个怎么样呢?旅游新手们和旅行摄影师会因这样的选择而裹足不前。如果我此刻跳下汽车,拍下那个节日的盛况,就可能到不了泰姬陵了,我该怎么办?智慧的旅人会听从约吉• 贝拉的话:“当你来到分岔路口,选择一条即可。”

          旅行要求你为了找到正确的地点,做出某种程度的内在承诺。比如在美国大峡谷或旧金山39 号码头这样的地点,总会有写着“站此拍照,柯达瞬间”的类似标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标语,都把它们视为有趣的决定性时刻。它们回避了问题的实质,那么你应该做什么?你不应该拍那种照片?还是应该欣然接受这样的讽刺,在司空见惯的景致中拍出不寻常的照片?你可以拍下所看见的每一块柯达标牌和每一处景点,你也可以收集从世界各地拍到的这种照片,集合成书。

          无论你选择了哪条路,很多人走过的也好,少有人问津的也罢,请将弗罗斯特的那句话记在心上。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会有前所未有的照片被拍下。带我们走上一条新的路,提醒我们“不要人云亦云”的意义所在。给我们惊喜,为我们展示怎样才是独一无二的,怎样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管这表明你不走寻常路,还是选择柯达瞬间。

与其避开像布鲁克林大桥这样的著名景点,不如试着改变你的拍摄视角,捕捉一些独特的景致。

明信片
          我的一个同事刚赢得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首个任务。这是他几年辛苦努力的最好回报,所以欣喜若狂。一到达拍摄地,他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可惜,第一天的拍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他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时候,脑子里都想着“照片是为《国家地理》拍摄的。”然而,这一招并不奏效。当天拍摄收工的时候,他发觉连一张满意的照片都没有,感到非常失望。后来他坐下喝了杯咖啡,重看那些照片的时候,所有的问题突然不言自明了。他在拍照时用力过头了,而有些东西是不能强迫得来的。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床,然后四处逛了逛,但没有拍任何照片。他找到一个卖旅游明信片的机柜,随手翻看了几打明信片。突发间冒出的灵感,启发了他一个从此之后屡试不爽的方法。

          当你到达一个新地方,首先拍下那些众所周知的景致。换言之,就是拍摄明信片上的风景。等拍完后,再开始准备身为摄影师的工作。我也把这个逻辑运用到几乎每一种类型的拍摄中。

          有时这意味着要思考上几天,有时只需花上几分钟。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为我提供了真正去了解一个地方或拍摄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容许我在思考照片时,做笔记、构思想法、画画草图。所有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才成就了最终的照片。

          这种方法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转移了我的注意力,提醒我好的摄影不都是用户至上主义的,而更关乎一种关系。最好的关系在时间的流逝中形成并稳固,它们建立在互相信任、坦诚交流、忠实聆听和互让迁就的基础上。如果你想要拍出有内涵的照片,就必须把自己投入其中。

          要引起别人的关注,你就不能只作为拍照的人,而必须成为被拍摄的对象。当摄影师的所思所感一目了然,就能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他们身上转移。这样的照片能磁力般地吸引住观众,而这些观众本身,也暂时成为了景致的一部分。

猴子的手
          从意大利回来后,我的一位业余摄影师朋友说:“佛罗伦萨阳光明媚,然而托斯卡纳的阳光才是真正无与伦比的。”对于最近刚旅行归来的人来说,如此谈论当地的光线条件是司空见惯的。你不得不感到好奇,真的是因为一个地方的光线比另一地更好吗?还是仅仅因为你更关注了某个地方?不置可否的是,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光线颜色和光线质量,但我敢打赌这不是唯一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你是个怎样的人决定了你会看到什么。

          旅行时,你会坐在有着2000 年历史的广场上,闲适地啜饮着茶,将iPhone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则统统留在宾馆里。远离了分心的事物,也甩掉了自我强加的压力,整个世界在你眼中的确会更明亮。事实上,大多数旅行者的深刻记忆,都停留在当他们坐下来、尽情沐浴在那种场景氛围中的时刻。我很好奇,如果我们花时间坐下,尽情地欣赏风景,真切地关注一下日常生活,又会发生些什么?

          旅行唤醒了我们的艺术潜质。我们麻木而厌倦的感官,有了一个180°的大转弯。达果柏• 卢纳斯说过:“人们到远方旅行,是为了入迷地观察那些在家中接触不到人。”不便之处成了冒险,交通阻塞成了放慢脚步的机会,迷失方向成了旅行的目的。当我们旅行的时候,发现生活的一大矛盾:松手放任自流,我们反而获得更多。

          有此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抓猴故事。在椰子上挖一个足够一只猴子手伸入的洞,然后在椰子里放进某种亮闪闪的东西,再把椰子放到树上。发现了椰子的猴子会把手伸进去,为了拿到那个亮闪的东西而握紧拳头。于是,它就被抓住了—不愿意松开拳头,只能让自己被囚。

          旅行教会我们要放手。每一次行程,就像人生中的一堂训练课。旅行摄影师的工作,就是拍出一些照片,足以担当视觉生活手册的角色。人们会在办公室里贴上很多旅行照片,你认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这些图像和他们身处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提醒了我们发光的物体的真正价值,也提醒我们需要松开紧握的拳头。
                                                                                                                                            来源:迪派网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